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甲午战争后,有位大臣献上"围魏救赵"的妙计,清朝却没选择使用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那段时期,是我国的黑暗时期。在这段期间内,许多华夏儿女丢了性命,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直到新中国成立,无数先辈们呕心沥血付出,这才使得伤痕满满的中国逐渐"强壮"起来。

中国会经历这一场劫难,是必不可少的吗?其实,当初有一个人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想出了一个救国的好法子。

这个人将救国之法写在奏折上,呈现给了朝廷,他表示:日本兵力少,国家也不大,国内储存的物资不够,如今他们将绝大部分兵派出来攻打中国,留守国内的人就很少。这时候如果派兵直接攻打日本,就能来一招釜底抽薪,断了日本侵华队伍的后续支援,如此中国危机可解。

可惜,他这一个妙计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这才有了后来日本人在中国的地盘上耀武扬威的事情。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是谁提出"围魏救赵"的妙计?

提出这个妙计的人,名叫宋育仁,他是一位四川人,出生于1857年。

宋育仁家境不错,从小熟读诗书,在1886年考中进士,从此进入官场,任职翰林院庶吉士。

在翰林院的这段期间内,他苦心钻研,著作了一本《时务论》,讲述的便是他对于维新变法的看法。而后,他出使英法意比,成为了四国公参赞。

在出使西方国家的这些时间里,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对整个世界格局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他又被称之为是四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然,宋育仁也终究是一个普通人,虽然他走的地方多,学习到的知识多,但在某一些方面,他仍然不算强者。

就比如他回国后主持四川的商务工作,他就做得一塌糊涂。因为他对商务并不了解,做的很多决定都不切实际。

当年他还想当然的用煤提炼煤油,结果不仅没成功,还浪费了大量煤炭,最后使得当地的百姓没有煤炭用,险些发动民变。

所以,宋育仁思想、眼界在当时算是超前的一个人,但要让他真正的为百姓做事,他还是不太行。

说白了,宋育仁更算是一位思想家,不能算是一位务实之人。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处事不当被贬职

像宋育仁这样有不少先进思想,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最终会因为处事不当被贬职,这也不能理解。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宋育仁爱国心高涨,他想要救国,想为祖国找到出路,因此在国外多番谋划。

可是当时,清政府已经决定用绥靖政策。如此一来,宋育仁的谋划行为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似乎在和朝廷对着干一样。这件事情被他的上司回报给朝廷之后,慈禧就下次让他回国,不要再妄生事端。

这使得宋育仁在国外的努力化为虚无,他内心很不甘,在回国过程中,写了《借筹记》,记录了他在国外筹备的一切。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一年后,清政府和日本暂时达成了和平,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使得清政府有了喘息的时间。

平静下来以后,清政府就打算处置这个和朝廷没有一条心的宋育仁。但宋育仁这些年在国外广交了不少朋友,能为他说话的外国友人很多。

因此,若是处置了他,恐怕会生出一些事端。故而清政府思来想去,打算对他小惩大诫一番,只是对他进行了降职处罚。

这一下子,他从二品顶戴大臣成为了四品官员,又回到了翰林院。

此时的宋育仁,对清朝廷还没有完全死心,因此他还是混迹于官场,在为国家、为天下做着努力。

直到4年后,也就是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宋育仁主张变法的好友因此事丧了命,这对他打击很大。他认为想要改变清朝廷,这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意志力消磨之后,他便逐渐退出了朝廷,当起了普通百姓,不再管朝廷中的是是非非。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围魏救赵"能否成功?

宋育仁的这个"围魏救赵"计划并没有实施,因此我们也不知道,当年他做了这个计划之后能否成功?

对此,人们是有两种看法。

第1种看法,认为他这计谋能够成功。

宋育仁当时打算以公使的身份购买英国军舰,招聘澳大利亚水兵,然后带他们去攻打日本。

这样一来,不需要耗费清朝的太多兵力,就能够牵制住日本,使得他们没有精力来中国使乱。

他这一个计谋,上报朝廷以后,朝廷官员们也是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派主战的大臣们支持他的计划,一派主和的人则反对。最终,主和派胜了,慈禧下令让他回国,不准再生事端。

其实,日本当时将国内绝大部分的兵力都派到了中国,这使得日本本土残余力量很少。此时如果派兵攻打日本,的确是有可能胜利,这就会造成日本混乱,形成外忧内患的局势,如此一来,清政府危机可解。

因此,才有人觉得他这个计谋如果实施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第2种看法,认为他的计谋不会成功。

有这种看法的人,是觉得宋仁育想要借由外国的势力攻打日本,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也就是说,宋仁育的招兵买马计划都不能够实现。

而退一步讲,就算他成功的招到了兵马,他也不一定能打败日本,因为很多外国势力不愿意看到清政府胜利。

在西方列强国家眼中,清政府是他们看中的"大肥羊"。

只有"大肥羊"弱势一些,他们才能更好地"宰杀",如果"大肥羊"太强势了,那说不定一个不留神,"大肥羊"就跑了。

因此,西方国家不想看到清朝取得胜利,他们不会帮清朝,而就算他们被足够的金钱打动,愿意出兵帮清朝,但也会在打仗的时候故意输掉。

所以,这一部分人就认为,这一个计策是好的,但是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太低了。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1人,若不是慈禧阻扰,他就打到日本本土了

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虽然实施了计划,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没有实施,就一定不会成功。

如果当年,清朝采用了宋育仁的这一个计划,清朝或许就不会灭亡的这么快。因为,只要敢于拼搏,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清朝之所以被西方国家欺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清朝太懦弱,缺乏了反抗之心。如果清朝强势一些,勇敢一些,西方国家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压榨清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