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儿 捐髓救人了夙愿

好男儿 捐髓救人了夙愿

六年两次配型成功、五次体检,在经历期待、遗憾和欣喜后,4月9日,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赵军磊终圆救人夙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安徽省第221例、淮南市第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红十字会的?不会搞错吧?我配上的那个早在几年前就终止了,怎么会又配上呢?” 2019年10月的一天,赵军磊连续接到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这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分之一的配型几率再次与他相遇。

2014年9月,淮南市红十字会联合新集煤矿开展了远学张宝近学郭学良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大学期间就一直坚持献血的赵军磊毫不犹豫献血采样,他希望这个幸运也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实现救人的愿望。

2016年,赵军磊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他做好一切准备等待捐献,按照中华骨髓库安排的移植计划,若不出意外,他正好是安徽省第100例。让人没想到的是患者突然终止了移植计划,这让一直满怀期许和欣喜的赵军磊及工作人员都感到意外、遗憾和失落。

刚从失落中平复的赵军磊,2017年春节前突然又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需要他再度体检,患者可能需要重启移植计划。他从新集冒着大雪急赶市区体检,再次燃起希望,可后来又是石沉大海。

2019年底赵军磊再次与另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可没想到,当他做好准备春节后捐献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得不全部暂停。等到中华骨髓库重启移植计划的通知,此前的体检结果已超出有效期,需要再次体检,这也是他四年来第五次捐献体检。3月30日,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捐献通知。消息传来,赵军磊感慨万分:“几年的曲折和夙愿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几年来虽然历经波折,但一直没有动摇赵军磊捐献救人的心愿。他说,从小到大在父亲的教育、熏陶下,觉得帮助别人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赵军磊的父亲是位军医,多年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有人来敲门求医,他父亲从来不会拒绝,对于有些行动不便的患者,他还上门救治。

受父亲的影响,赵军磊在上大学时,学了临床医学。可毕业后他却没有子承父业,虽然工作不同,但父亲那种兢兢业业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和善良仁义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因工作长期熬夜,赵军磊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本来十分支持他捐献的爱人也担心犹豫,妹妹则怕他疫情期间捐献可能会降低免疫力,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担心他捐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起初不同意他捐献。但赵军磊从旁敲侧击,到正面交锋,再拉上一直坚定支持他的父亲助阵,又请来同事、捐献者张明的母亲出面现身说法,后来他又搬来了家中的“最高权威”4岁的小女儿出马,最终打动了老人,老母亲含着热泪答应:“支持,支持!”

赵军磊在新集二矿党建工作科负责宣传。在活动、会议、材料等日常工作之外,他还特别注重和专研宣传报道,除了写稿、投稿,他还会摄像摄影和编辑。白天没时间静下来写稿,他就利用晚上加班,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几年来,赵军磊获得优秀宣传员、通讯员、先进个人等一连串荣誉,他的稿件除月月在本行业权威《中国煤炭报》刊出,还被国家、省、市级等主流媒体采用。

工作上辛苦付出的赵军磊,在爱人的眼中也是一个顾家勤快的人。他觉得爱人带着两个孩子十分不易,工作哪怕再忙回到家也悄悄多干点家务,减轻妻子的负担,弥补自己的亏欠。难得的休息时间,他全部用来陪家人、带孩子。

对于这次捐献,赵军磊总是感慨:“第一次没捐成,虽然不是自己的原因,但也一直内疚,觉得没能有缘挽救那个患者。这次能实现捐献,好像就是命中注定我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也弥补了心中的遗憾,不负我这么多年的守候和期待。我为那个素不相识的患者兄弟庆幸,也更为自己庆幸。”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记者 李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