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的施一公教授曾在《开讲啦》中向我们披露了一个现实:大多数从清华大学,或从北大、复旦上交毕业留在美国发展的人才,很难成为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佼佼者,而他们的能力远远超过他们的雇主,甚至是他们雇主的雇主,但这些人才却感到满足,也因此止步不前。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对于这样的现状,施一公感到很遗憾,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一批清华学子。

一、为何留美发展难以出人头地,但仍有许多国内精英学子趋之若鹜呢?

每年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国内一流名校毕业出来的不少精英人才,选择出国留学发展,一脚踏出国门,便不再复返,这些人才在国内接受了10多年的教育,是祖国看好的人才,但却流失于美国,对于这样的现状,确实让人感到可惜。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虽然施一公教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披露了许多留在美国发展的人才最终碌碌无为,留美发展未必能出人头地,但却也难以改变现状,为何国内仍有许多精英学子向往去美国发展?对此我总结了3个原因:

1、国内学术和科研环境有待提高;

2、对于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不足;

3、“崇洋媚外”的心理影响。

而在美发展的人才“碌碌无为”,难以有所大成就,是因为这些人才受到了“知足常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留在美国工作,享有高薪报酬,生活安逸,自然而然会满足于现状,不想回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二、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为了避免为“他人做嫁衣”,留住国内的精英人才,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其实现实点来说,一是多给钱、多扶持,二是改善学术研究和科研环境

剖析人性中的特点,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趋利避害,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都是同样的道理。

要想多留住国内的精英人才,吸引海外的优秀学子,回国支持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国家就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国,比如有的高校就推出了“长江学者”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千人计划等为你海外优秀学子回国发展提供了资金扶持,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荣誉和名誉。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当然我们更希望,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国内一流名校毕业后留学于美国的精英人才,能够懂得报效祖国,要清晰地意识到并非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而是要反思自己的那颗爱国之心是否有所动摇,希望留学于海外的精英学子学有所成后,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可以不计个人得失和名利,回国支持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图灵奖获得者,在国际计算机领域十分出名的姚期智教授,在年过半百之际,变卖了在美国的房产,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依然选择回国,成为了清华大学全职教授,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给许多海外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除了,姚期智教授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精英人才如钱学森、华罗庚、杨振宁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待遇,心系祖国,最终都选择了回国支持祖国科教世界的发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伟人。

在美留学生混得如何?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

冰心曾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希望留学生们也能留存一颗爱国之心。

施一公教授一语中的“自我满足终将碌碌无为”,希望留美发展的人才能够警醒过来,早日归国发展,不失爱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