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挖掘孩子潛力並堅持,是成人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講述了一段爸爸帶領2個女兒走向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影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鼓舞有夢想的人,可以利用自身的條件去達成心願,而不是等待所謂的條件成熟了再行動。

《摔跤吧!爸爸》:挖掘孩子潛力並堅持,是成人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影片中女主吉塔的爸爸,是一個想要生兒子,然後讓兒子幫他完成摔跤冠軍夢的爸爸。但事情總是不如人意,接連生了3個孩子,都是女兒。吉塔,巴比塔,和她們的妹妹都是女孩。

正當爸爸失望嘆息的時候,一件事,讓爸爸有了新的想法。

鄰居帶著自己的2個兒子來告狀,理由是在學校被吉塔和巴比塔打了,而且還被打得鼻青臉腫,熊貓眼,輸的特別慘!

鄰居的2個兒子比吉塔和巴比塔個頭都大,卻打不贏吉塔和巴比塔。這讓爸爸眼前一亮,馬上決定挖掘孩子的摔跤潛力,帶她們拿下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女孩學摔跤,在印度是一件沒有人看好的事情。可是,爸爸堅持每天帶著2個女兒訓練。

  • 摔跤場不接受女孩,沒有摔跤場。他就在田地間,現割去一片稻田,親自搭建了一個摔跤場。
  • 女孩的媽媽素食主義,不讓他在自己家廚房烹飪雞肉。他就自己買來雞肉烹飪為女兒們補充營養。
  • 女兒們想用頭上長蝨子的藉口來逃脫艱苦的訓練,爸爸剪去她們的頭髮,當作懲罰。

當所有人都不理解,都在嘲笑爸爸的行為時,爸爸毫不理會,繼續堅持對2個女兒的訓練。

《摔跤吧!爸爸》:挖掘孩子潛力並堅持,是成人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吉塔在爸爸的訓練下,打敗陪同訓練的男孩,打敗鎮上摔跤場的冠軍男選手。

在印度國家級比賽中拿得冠軍,在世界級55公斤重量級,女子摔跤比賽中獲得冠軍。

即使在吉塔被國家教練誤導,錯失一次奪冠機會之後。

爸爸仍然沒有放棄女兒。想盡一切辦法指導女兒訓練,幫助女兒重拾信心,拿下世界冠軍。

幾年後,妹妹巴比塔也在爸爸和姐姐得引導下,拿下又一個女子55公斤組,重量級摔跤世界冠軍。

她們的故事是一個傳奇,但也是從平凡走向傳奇的故事。我們的孩子身上,有很多的潛能,有待父母幫助挖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可以推斷孩子具有的潛能。

1.細心觀察,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曾做過一種"多方面"的測驗,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來推測他的天賦所在:

孩子潛能自查表: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精彩。

2、他很注重你在煩悶或者興奮時辰的情緒轉變,並做出反映。

3、他經常問諸如"時間從什麼時辰最先的?""為什麼行星不會撞到地球?"如許的問題。

4、通常他走過一遍的處所,他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勢很協調,跟著音樂所做的行動很美好。

6、他唱歌時音階很準。

7、他常常會問:打雷、閃電、下雨,是怎麼回事。

8、你假如用詞錯誤了,他會給你改正。

9、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車。

10、他出格喜歡飾演什麼腳色或者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他能記住沿途標誌,說:我們曾到過這裡。

12、他喜歡聽各類樂器,並能分辨他們發出的聲音。

13、他畫輿圖畫得很好,路線清晰。

14、他擅長仿照各類身體行動及面部心情。

15、他擅長把各類混亂的工具按紀律分類。

16、他擅長把行動和感情接洽起來,好比他說:"我們做這件事歡欣鼓舞的……"

17、他能出色的講故事。

18、他對差別的聲音頒發談論。

19、他常說某某像某某。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他能做出精確的評價。

  •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中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通常劇作家或者導演會有這方面的才能)
  •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這類孩子對自我和別人都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斷和反省,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
  •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這類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3歲就特別注意傾聽有規律的聲音,只要有音樂出現,他就會瞪大眼睛專注地聆聽,這時候他所表現出的專注程度,連七八歲的孩子都比不上。這說明他在音樂方面的潛能很大。)
  •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他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對繪畫、機械組裝有濃厚的興趣。應該多帶他遠行,並讓他多做畫地圖的遊戲。)
  • 如果孩子在1、8、17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具有語言才能的孩子,父母應該常請他描述一些對象,一件事,一個自然現象等等,並經常給他提供這方面的書籍。)

想要發掘孩子的天賦,平時就要多陪伴多觀察。除此以外,帶孩子多體驗嘗試也非常重要。

讓他們接觸各種各樣的知識,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這樣才能慢慢發現孩子的擅長之處。

提供多種可能,順應孩子的特色發展。也許,小天才正在你身邊哦。

2.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為孩子的潛能插上翅膀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 )教授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曾這樣寫道: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

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當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才意味著失敗。對於他們來說,努力可以讓自己變的更聰明,更有才能。

而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證明自己的聰明和天賦,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他們的世界裡,遇到挫折就意味著失敗。而努力對於他們是一件壞事,因為那將意味著自己不夠聰明,不夠有天賦。

《摔跤吧!爸爸》中,爸爸教會吉塔和巴比塔不僅僅尋求挑戰,還要在挑戰中成長。她們通過提高自己的能力來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與男孩摔跤並獲勝。在失敗與錯誤中尋求更優的解決方案。

樂觀的心態、堅定的意志力、靈活變通的做事能力、積極正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都是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具有的品質。

《摔跤吧!爸爸》:挖掘孩子潛力並堅持,是成人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3個方法:

01.用"not yet"暫未通過,激勵孩子不要輕易否定自己

當孩子考試不及格時,給孩子"暫未通過"的評價代替"不及格"。比如,孩子在物理上學的很吃力,他找到你對你說:"我學不好物理",請對他說:"你只是還沒有把物理學好,你好好努力,相信你可以學好它的。"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很有影響力的TED演講,題目就叫 "The Power of Yet" 。

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符合成長性思維的 Yet 帶來的心理暗示非常強大。運用yet這個詞,小孩會懂得:學習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02.用積極的對話方式跟孩子對話

比如:

太難了VS你需要花多點時間研究這門課程

放棄吧VS你再想想辦法

你錯了VS沒事,吃一塹,長一智

遭遇困難和阻礙時,積極的話語,可以讓孩子學會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在挫折和迷茫中尋得力量走出困境。

03.用正確的稱讚語給孩子及時肯定

有研究表明:十八歲之前每個人需要5000次肯定,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我們要及時給與孩子肯定的評價,但不要輕易讚美孩子聰明,而要讚美孩子認真,努力和堅持。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同事們一起針對"表揚"對孩子的影響做了一項研究。

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研究發現錯誤的表揚方式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造成緊張與焦慮,從而導致逃避的心態。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德韋克的實驗重複了很多次。她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你真聰明"這句誇獎之所以有害無益,是因為它向孩子灌輸了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而這種思維模式正是導致很多孩子甚至成人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害怕挑戰的罪魁禍首。

《摔跤吧!爸爸》:挖掘孩子潛力並堅持,是成人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寫在最後: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只不過孩子的潛能往往會被家長忽視。發現了孩子的潛能與優勢,給與正確的指引,就是發現了孩子美好的未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天才。然而,只有父母對孩子充滿了信任和鼓勵,看準了方向再去教育,那麼你的孩子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