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座標:北京,東邊四環外五環裡。首先說下選購理由吧:單位搬家後離我住的地方距離更近了,坐地鐵需要8站,但是需要倒4趟線,表面上距離比以前近了,但路上花費的時間實際沒有縮短,反而因為換乘更加勞累了。其實家到公司實際就是個L型的路線,下班時騎個共享單車需要45分鐘,距離9公里,碰上不好騎的車特別特別的費勁,加上路上騎車土多,一路下來出完汗會沾上很多土,開車的話也會堵車,所以就萌生了買個電動車的想法。

正好家樓下有個小牛店,期初就想買個便宜夠用的,看了綠源、小刀、愛瑪幾個店,看的車要麼跟摩托似的、要麼跟買菜大媽騎的自行車似的,都不是很喜歡,電動滑板車便宜,但是續航又不夠,也不能上牌。最終在小牛店問了個最便宜的車型---US都市款,雖然比別的品牌同級別的貴了一點,但是考慮到顏值、電池性能(特斯拉同類電池)、電能回收(新能源汽車上就覺得這功能很牛)、手機APP遠程監控、定位、OTA升級等這些特斯拉、蔚來上才有的功能,還是堅決入手了,畢竟貴有貴的理由,而且可以上正規車牌照。(來幾張街拍靚照吧)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起初選的白色(其實內心比較悶騷更喜歡紅色),店裡告知暫時沒貨要過兩天才有,實在等不及了,正好店裡僅有一臺紅色動力版現貨,店員告知動力版續航55公里比都市版更長,電池保3年,自己一琢磨1年後電池衰減的話還是要長一點的好,補交了錢後直接提走。說到顏色,白色較大眾,貼個性貼紙可以更突出貼紙圖案,黑白配看起來更顯科技感,但是擔心時間久了白色怕會發黃;紅色呢更顯動感、醒目,作為路上跑的弱勢群體紅色的醒目可以提升一定安全係數。(比較下下邊兩個顏色的貼圖效果)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本人身高178CM,體重77公斤,騎上US感覺比例正合適,這種紅色男女都可以選,毫無違和感。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回家下載完小牛APP,還要給它起個名字...上來需要先檢測下機器,點了檢測按鈕,我勒個擦,檢測動畫從下到上,從後到前把車輛的每一個部位逐一標亮檢測,這個功能很科技啊。當天入手後正好趕上固件升級,這功能又加分了,可以在拔掉電池的情況下遠程自動完成,希望小牛以後可以提示下升級的具體細節比如哪些參數功能作了調整,調整後的效果。

關於速度:騎了一段時間了,要說頂速每小時23公里夠用的話,絕大多數人會不同意,而且下坡時車體會強制自動減速且控速在最高限速,沒辦法,國家標準、國家規定,一切為了上正規車牌,不過上完車牌咱可以合理改裝啊是不是。至於改哪的話最便宜簡單的是換控制器,淘寶第三方的控制器大幾百(深圳產的,看評論US可以達到40公里以上),我這個改的很便宜(這裡不方便說具體咋改的,只能透露花了一張毛爺爺,滿電下坡頂速能達到35公里,平時的話32公里,2檔提速明顯提升,電池和電機有更大關係影響改裝後的速度,不過花那個錢就不如買小牛其他車型了)。畢竟騎車是肉包鐵,別太快,安全第一。可以看看下邊的Jie速後的視頻,由於電量不高,2檔提速明顯沒有50%以上電量時快: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關於動力和科技配置:1檔起步比較線性平穩,從0到22公里極速需要10秒,2檔的話就是提速更快一些,最高時速是一樣的。另外US全系標配了矢量控制器和EBS動力回收系統,勻速行駛時更省電、剎車時電力回收,這些配置一般很難在兩輪車上使用。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開始說說續航了,駕駛前需要填上載重、長期騎行檔位,溫度只能選到25度,選完後會調整預估里程,這個應該是根據大數據測來的。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滿電後開始騎行上班,根據APP統計,單程9.4公里,平均時速22公里,耗電13%,預估剩餘里程43公里。這個數值不一定準,按照這次的騎行,全程續航應該可以達到70公里,比官方標註的55公里要長,APP上顯示的剩餘里程應該是根據標準的55公里扣減的。開過車的都應該知道,車輛起步時最費油,等速巡航時較省油,我的行程路線基本都是直線,停車後再起步一般也都是1檔,所以耗電會相對少一點。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以我目前每天只上下班使用來看,兩天充一次電,充電前儘量別讓電池耗盡,另外在電量低於10%後,2檔就不能使用了,15%電量以下電池燈也會亮紅報警,提速上明顯感覺乏力,這應該是對電池的一種保護措施了。APP上顯示每充一次電扣0.1分,100分就是可以充1000次,除以一年按200次算,用5年,正好和官方說的電池壽命相符,就是不知道這個一年後的衰減情況如何,這就需要時間去驗證了。

下圖是第四代AI 動力鋰電池,就數它最值錢了,10來斤,自帶個提手拎起來很輕鬆,大街上大多電動車還都是鉛酸電池,兩者相比鋰電池體積小、容量大、使用壽命或者說循環週期更長。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之前沒開過摩托車,除了開車,騎自行車時過個坎都要硌屁股,小牛US作為電動自行車,舒適性上卻達到了摩托的水準。首先坐墊軟硬適中,久坐不會太累,減震方面採用了套筒、油阻尼,人往車上一坐,感覺整體往下一沉,原地捏剎車前後使勁,可以明顯感覺減震配置的作用了。騎車過減速帶時還是要減速的,一點不適感沒有反而還有點舒服。(前碟剎、後鼓剎,還有看著就很安全的減震彈簧)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帶人騎行:個人建議US還是儘量單獨騎行,因為車體本身重量相對摩托來講較輕,兩人坐上的話操控性會下降一些,續航上也會略有降低,但是通過幾次的帶人騎行後,感覺在負重增加80%的情況下,耗電量倒沒有增加很多,勻速情況下也就增加20%耗電左右。另外建議安裝後座的話就別裝後靠背了,車筐也不太建議,裝了就不動感了呵呵,倒是建議裝個手機架,方便導航使用(吐槽下車身沒有放小物件的地方)。

總結下吧:小牛US作為日常代步,出行半徑10~20公里,足夠用了,雖然限速25公里時速,卻也相對有效提高了騎行安全性。比起開車,在大北京處處堵車,停車費又貴的情況下,買個電動小車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地鐵上下班是真擠,夏天又熱又溼的,自己騎個車很自在,平時下班哪都不想去,這有了小牛,可以附近周邊沒事轉轉,心情也好多了。有人擔心丟車、丟電池,這點小牛也提供了保險服務,丟了就賠,很放心了。現在每天都盼著能有更多的機會騎著它到處轉轉。

北京9公里通勤,最終還是選擇騎小牛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