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搭橋鋪路,讓代表走到你身邊——廈門市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紀實

代表聯繫群眾平臺起沒起到實際作用?“反正現在生活中一遇到麻煩事就會想到去代表活動站反映。”廈門一位普通民眾給了記者這樣的答案。

“有時也比較辛苦,但依託這個聯繫平臺能多為百姓做點好事實事,就要珍惜。”活動站事務較多,但駐站代表語氣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遠多於疲憊。

“要為代表提供更‘接地氣’的平臺,使其在閉會期間更好履職,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談及廈門人大著力搭建代表聯繫群眾平臺的初衷,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心貼心瞭解百姓訴求、實打實推動解決民眾困難,是“人大代表”這一神聖稱謂的應有之義。如何讓代表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讓傾聽的耳朵湊得更近些,讓履職的步伐邁得更有力些?這是廈門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在研究探索的“課題”。

近年來,廈門市人大常委會致力於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在代表和群眾之間積極“搭橋鋪路”,暢通聯繫渠道。如今,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站)已在廈門遍地開花:全市6個區38個鎮(街)均已建立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並在此基礎上向基層延伸,設立活動站442個,其中村(居)437個,實現全市鎮(街)、村(居)平臺全覆蓋,真正將平臺建到最基層、建到群眾家門口。

一個個基層代表活動室(站),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代表聯繫群眾品牌,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這些活動室(站)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代表履職盡責的重要陣地,成為推動解決民眾熱點難點問題的重要平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展現了新時代人大的作為。

群眾之事無大小,都是代表要全力推動解決的要緊事

“廈門大學和南普陀寺周邊人流量大、車輛多,遇上節假日人車更是堵在一起動都動不了,附近居民想出門也出不去,尤其老人孩子出行也不安全。”住在附近的思明區下沃社區居民紀先生,深受片區交通問題困擾,首先就想到了去“貓街39號”反映情況。這裡有廈港街道人大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紀先生和家人經常在附近活動,對這裡十分熟悉,“即便沒事的時候我母親和阿姨們也會跑去那裡聊天”。

在活動室接待紀先生的是全國和市人大代表則悟。瞭解情況後,則悟隨即展開了調研走訪並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對廈大周邊交通“腸梗阻”問題進行“把脈”,領銜提出了相關議案對該問題準確“開方”、提出建議。“則悟代表還邀請我去現場,與各相關部門一起考察路況、討論解決辦法。”紀先生說,現在廈大周邊道路設置了隔離帶,主幹道實行人車分離,還增設了紅綠燈等,交通狀況明顯改善,周邊居民和學生出行方便安全多了。“真沒想到問題解決得這麼快,人大工作、代表工作做得很實在!”

下沃社區代表聯繫群眾活動站負責人姜秋月說,平臺工作能迅速得到群眾認可,離不開廈港街道人大工委推出的“1085排解民憂”工作法,依託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站)和“5147085(我要社區您幫我)”服務熱線等平臺,實現了代表與群眾溝通互動“零距離”。

為進一步延伸代表履職觸角,發揮法律服務、教師、醫生等領域代表專業優勢,廈門還在企業、學校、醫院等設立了5個行業聯繫點,更有針對性地服務群眾。

海滄區設立在企業園區內的代表聯繫群眾活動站剛成立不久,駐站代表吳文飈就接到了一個急切的電話:“居然搶公章,還找人打架,嚴重影響我們生產經營,我頭髮都要急白了,可怎麼辦呀?……”原來,臺胞張先生夫婦鉅額投資海滄某電商園,因購買廠房出現分歧,隨後內部股東又因意見不統一而矛盾升級。“調解涉臺涉企矛盾糾紛,既要有熱情,更要講方法。”吳文飈一方面邀請臺胞調解員加入調解,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常年紮根企業、精通法律等優勢,積極協助當事人理清法律關係,提出調解方案。通過活動站前前後後十餘次現場調解,歷時三個多月,這起標的額達1.38億元的糾紛案終於得到圓滿解決。

類似事例不勝枚舉。據瞭解,該活動站自建站以來,已成功調解200餘起涉臺涉企民事爭議案件,協助政府妥善解決涉及4000多萬元外來員工侵權事件,幫助解決200多名外來員工子女入學問題,活動站這一“小舞臺”發揮瞭解民憂的“大作用”,成為代表、企業和員工共同的“家”。

群眾之困無小事。只要是群眾的難事、煩心事,哪怕是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瑣事”,對人大代表而言都是必須全力推動解決的大事、要事。據悉,2019年廈門全市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站)共收集包括垃圾分類、養老助老、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問題建議4038件,推動解決3275件,通過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解憂,獲得了百姓的廣泛“點贊”。

下沉小區深入基層,展現代表助力社會治理新作為

【獨家】搭橋鋪路,讓代表走到你身邊——廈門市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紀實

∆2019年10月15日,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在禾盛社區代表聯繫群眾活動站接待選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居民小區作為城市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也是人大代表深入基層、聯繫群眾的重要載體。通過聯繫群眾平臺,人大代表積極投身小區建設,推動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充分發揮了代表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展現了代表在深度參與小區治理中的新作為。

湖里區人大代表陳旭玲有著多年社區工作經驗。她在日常走訪小區和接待群眾時發現,很多小區存在管理問題,小區物業與業委會之間經常出現矛盾。對此,陳旭玲在經過調查研究後,領銜提出了關於重視小區業委會建設的議案,並推動區委、區政府出臺了《湖里區推進城市居民小區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小區治理和建設工作實現有章可循。為進一步推動小區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區人大常委會還在督辦代表議案、加強監督的同時,及時作出相關決定,號召全區人大代表依託聯繫群眾平臺,與群眾共同投身參與小區治理。

在各方努力下,代表聯繫基層群眾的“末梢神經”更加敏銳發達,小區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難事、煩心事也一件接一件地湧到了禾盛社區的林軍鏈代表面前。這不,前腳剛解決了違章佔道停車、區間道路改造等問題,他又立馬接收到了居民關於小區健身路徑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的“求助信號”。林軍鏈又馬不停蹄地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瞭解、召開調研座談會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經過多方協調,最終為7個小區陸續安裝了全新的健身路徑等設施設備。看到小區居民能更加放心地開展健身活動,林軍鏈十分欣慰。

“這是各方領導重視和整個活動站共同努力的結果。”林軍鏈說,以前社區聯繫群眾平臺主要以區人大代表為主,但現在駐站代表採取混合編組,站中各級人大代表上下聯動,“‘合’出了大能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4月20日,湖里區人大代表參與小區治理2347人次,梳理問題意見建議9000餘條,並逐條推動落實解決,有效推進了各城市居民小區更為和諧有序、溫馨安全。

強化制度規範保障,為代表聯繫群眾做好堅實後盾

廈門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其背後有著怎樣的制度密碼?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視代表工作。”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紹清告訴記者,市、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將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直接抓,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經驗交流會和現場調研、示範帶動等方式,不斷推動代表聯繫群眾工作上新臺階。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就近就地、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原則,將在廈的2000餘名各級人大代表編入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形成相對固定的梯形聯繫網絡,同時創新“實體+網上+掌上”代表聯繫群眾新途徑,實現代表聯繫群眾24小時“不打烊”。對於鎮(街)、村(居)無法直接解決的問題,通過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聯繫區人大代表的“雙聯繫”制度以及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座談會制度予以反饋,推動問題解決。

平臺建設的科學有序發展離不開制度的指導、規範和保障。早在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就下發了《關於完善人大代表聯繫群眾工作平臺的通知》,對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安排原則、活動組織、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群眾反映問題處理方式等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又出臺《關於廈門市人大代表活動經費管理使用的意見》,為代表履職、密切聯繫群眾提供有力保障。“在推進平臺建設中,我們始終將抓好制度建設作為加強代表聯繫群眾、改進代表履職的治本之策。”劉紹清表示。

制度的保障作用還體現在通過聯繫群眾平臺,使代表主動接受選民和群眾監督,確保做到真聯繫、取得真實效。例如,思明區聯繫群眾活動室(站)將代表聯繫選民、參加活動、述職報告、所提議案建議等歸入代表個人履職檔案,成為代表提名連任的重要依據,有效激勵代表履職;湖里區運用代表聯繫群眾平臺,探索實行代表每年接受一次選民評議的“回頭看”制度等。

在讓代表離群眾近一點、再近一點的探索中,鷺島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我們期待廈門市代表聯繫群眾平臺建設能在創新實踐中更加走深走實、蓬勃發展,打造代表聯繫群眾的“廈門品牌”。

編校:侯朝宣、王嶺、楊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