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長江湖南段共有163公里岸線,其中38.5公里在臨湘境內。


近年來,臨湘市認真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對濱江產業園進行了區劃調整,把沿江工業的發展重點和產業佈局向臨港新興產業園轉移,轉型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和港航物流等產業,把濱江產業園打造成為與港區、岳陽城區融城融產的橋頭堡,致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臨湘,素有“魚米之鄉”“浮標之鄉”“竹木之鄉”“茶葉之鄉”以及“有色金屬之鄉”之美譽。“水陸空”交通區位便捷,是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的中心節點,有著38.5公里長江岸線。


在長江大保護中,臨湘牢記殷殷囑託,強力推進園區化工產業退出轉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重理念、重修復、重治理、重綠色、重機制,生態體系質量和穩定性逐步提升,江湖水質連續兩年持續得到改善。


4月22日,“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團走進此行最後一站——臨湘,一探長江岸線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成效與經驗。


“通過轉型提質升級,公司的環保工作和產能都上了新臺階。”在臨湘市濱江產業園,湖南福爾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園式”廠區內,公司董事長李永戰告訴記者,企業在環保升級前,因為產能落後,產生工業廢水處理不到位,屢次被叫停整改,導致企業效益大打折扣。


現在廠房和設備升級後,生產線實現了合格排放,相關環保指數在線監控,公司銷售收入也從原來的每年8000萬元大幅提升至2億元。像福爾程這樣因環保升級而受益的企業,在臨湘還有很多。


以前,化工產業是臨湘經濟發展的產業支柱之一。


2018年開始,該市逐步推動沿江化工企業“著力退出、加力轉型”舉措,對整個化工園區的22家企業逐一進行環保風險評估,具體分為兩類,一是證照到期的企業自動退,二是自主自願申請轉型的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更加嚴格地加強環保監管,防止企業環保問題復發。另一方面,積極有效地做好退出企業的扶持工作,包括企業轉型的方向問題、職工的權益保障等,2020年將停產停建落後產能的11家企業。臨湘市副市長彭海雲介紹,“該市將在2025年之前全面完成化工企業退出沿江一公里範圍內”。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臨湘工業園濱江產業區 姚雄文 攝


兩年來,臨湘不斷加強市區範圍內的生態環境治理,不管是工業還是生活汙水處理,在“碧水保衛戰”的行動中,舉全市之力在推進全方位整改。不僅是化工園區的汙水處理達到穩定的達標排放,還對所有農業、生活等各方面對水資源形成隱患的汙染源以及所有長江排汙口,都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整治。


在臨湘市委書記謝勝,市委副書記、市長廖星輝的高位推動下,2019年8月26日,臨湘市與城陵磯新港區正式簽訂《湖南臨港新興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規劃今後,臨港新興產業園將作為華為、新金寶、己內酰胺產業鏈配套項目的承接地,主要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此舉正是臨湘市和城陵磯新港區認真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推薦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大背景下的雙贏舉措。目前產業園已完成規劃設計,正著手啟動基礎設施建設。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臨湘工業園濱江產業區2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PPP項目。


“看,這就是臨港新興產業園區新建的26萬平方米高標準化廠房。” 湖南臨湘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劉星魁告訴記者,產業園將著力打造產業轉型示範區、區域合作先行區、產城融合樣板區。據介紹,目前已有岳陽沃客、科美芯、弘揚電子等多家電子信息企業簽約入駐標準化廠房。


在與城陵磯新港區合作之前,臨湘市的招商引資工作面臨發展瓶頸,雙方建立合作關係後,產業園以2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為載體築巢引鳳,一個個好項目紛至沓來。投資47億元的航天用超大型鋁合金材料二期,主要生產航空航天用鋁合金拉昇板、薄板、交通運輸用鋁合金中板以及汽車車身鋁板等產品,總體項目達產後產出規模約100億元。投資20億元的中非經貿產業園,主要建設進出口木材、服裝、農產品、糧食、礦產品和二手汽車等倉儲、展示、交易中心及配套設施。投資13億元的海螺裝配式建築骨料商品混凝土,主要生產骨料、商品混凝土、裝配式建築三位一體等項目。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臨湘中非經貿產業園開工儀式現場


此外,隨著年產15萬噸脫硫石膏、厚和紙製品、湘盛合作開發項目、鼎力科技園、沃客信息技術、樂庭傢俱等項目的陸續簽約,臨港新興產業園也迎來了項目建設井噴期,將為臨湘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劉星魁說,到2025年,將實現園區空間佈局與功能分區到位,產業體系健全,基礎設施框架建成,生態環保建設成效顯著,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技工貿總收入達到500億元,稅收達到3億元的目標。同時加強與新港區深度合作,城鄉統籌發展,重點轉型發展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中非經貿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和做大港航物流產業園四大綠色產業。


記者手記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經濟發展不需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臨湘採訪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得到鞏固。


長江臨湘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禁捕退養等諸多舉措下,我們看到了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有效融合,事實證明,完美生態和經濟發展,兩者共存沒有矛盾。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毅


儒溪輪渡碼頭的前世今生


漫步於臨湘市江南鎮的長江沿線,春光明媚,碧水青山,鶯飛草長,一幅江南春景圖正徐徐鋪開。很難想象,幾年前,這個地方曾有一個雜亂無章的輪渡碼頭。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臨湘市江南鎮長江村萬畝油菜花旅遊景點 陳仕林 攝


儒溪輪渡碼頭曾是前往湖北洪湖的必經水路。“當時每天等待去江對岸的車輛和旅客很多,預計汽車每天有上百臺,旅客有上千人。”今年70歲的嚴託榮在長江邊的儒溪輪渡碼頭邊生活了幾十年,他告訴記者,輪渡碼頭客流的增多,讓當地的百姓看到了“商機”,不少百姓在碼頭兩旁建起民房,開起小餐館和雜貨店。隨之帶來的是環境的變化,民房亂搭,餐館亂建,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直排長江,百姓苦不堪言。當地啟動長江岸線整治,碼頭被拆除,關停了所有汙染企業,取締了砂石碼頭,對長江岸線進行全線復綠。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臨湘工業園鴨欄碼頭 曾明亮 攝


碼頭拆除後,房屋被拆遷,嚴託榮和家人被安置在集中建房點儒溪新村,房子建好後,他和家人經營著一家小商店,平日裡打點零工,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在進行黑臭水體整治、護坡復綠等環境整治工作後,我們打算將這邊建設成為臨湘塔生態修復示範段,面積達8萬多個平方米,今年3月份已經開工。”江南鎮文化站站長丁瑞金告訴記者,臨湘塔生態修復示範段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站在長江岸邊,眺望天際,遠處的濤聲依舊,彷彿在訴說著儒溪輪渡碼頭的前世今生,記憶並不遙遠。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瑜


黃蓋湖畔花田盛


“側疊萬古石,橫為白馬磯”,春雨連綿的天氣,行在臨湘鴨欄長江大堤之上,只見長江水如虹貫流,空中長風浩蕩,白馬磯在江邊臨風而立,隱隱還保留著當年“詩仙”李白的逍遙風采。


“變化太大了,小時候沒見過那麼綠的水和那麼幹淨的岸,現在大堤上想找點不好看的地方都難。”土生土長的臨湘人方文是長江大堤養護中心的除草工人,對於長江沿岸的變化,他深有感觸。在他看來,這兩年沿岸砂石碼頭和違章房屋被拆遷,汙染企業被關停後,長江沿岸環境一天比一天干淨,來往遊客也越來越多了。


“一江碧水潤巴陵”岳陽日報沿江採訪系列報道之八 | 動能轉換風帆勁

黃蓋湖江岸美景


而說起臨湘的生態環境,除了長江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便是黃蓋湖,作為湖南省第二大內湖,黃蓋湖瀕臨長江,面積達10.5萬畝。對於黃蓋湖生態環境改善,許多周邊居民同樣感慨良多,在他們看來,曾經的黃蓋湖蚊蟲亂飛,一派原始景象,居民們迫於生計,只能沿湖搭建臨時居所,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而經過幾年的生態環境整治,黃蓋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據臨湘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趙家興介紹,黃蓋湖水質穩定達到了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在臨湘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沿湖居民全都遷到了集中安置區妥善安排。如今的黃蓋湖隨處可見花草清香。去年,黃蓋鎮村民們還種起了幾片芝櫻花田,遠遠望去,花田熱烈綻放,這種花又名福祿花,寓意幸福安康的花朵,既寄託了黃蓋鎮百姓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代表瞭如今黃蓋鎮的美好變化。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 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