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從古至今,孝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果誰家的孩子孝順老人都會成為一段佳話,而且也會成為老人的豔羨的對象。相反,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孝順,或者對老人做出過份的事情,都會成為聲討的對象。

“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其實孩子長大以後孝順不孝順大多取決於父母自己的養育過程。網上總是流傳一些孩子在公共場合對著母親拳腳相向的視頻。有一個男孩子因為母親不給他看手機,在醫院的走廊裡追著他的母親踢,奶奶從中攔也攔不住。你們說這樣的孩子能指望他長大後孝順父母嗎?能嗎?如果孩子從小就有這些現象父母就要糾正和指導了。

孩子從小好吃懶做

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怕委屈了孩子,吃飯怕孩子燙到,走路怕孩子踢到,父母爺爺奶奶幫他吹涼了喂;本該孩子獨立的年齡卻還是依賴著父母幫著,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孩子越大越是好吃懶做,父母做什麼都成了理所當然,不懂感恩,更不會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心。

“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頂撞父母,不尊重父母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頂撞不以為然,感覺沒關係,不及時給以糾正和適當的懲罰。一直任由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就習慣成了自然,父母在他心裡也沒什麼威嚴也沒什麼值得尊重,想頂撞就可以隨便頂撞。

更別說等孩子長大以後能自覺承擔撫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了,他們往往會加以推脫。因為受到父母常年累月的無原則地寬容,形成的固有意識的影響,他們也不知道孝順是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父母做得不滿他意,反而受到他的指責和埋怨。

推脫責任沒有擔當

有些孩子在學校,在公共場所做錯了事,有些父母護子心切,父母出錢出力幫孩子承擔完責任,可是父母沒有及時和正確地引導孩子,一句批評也沒有,一句責怪更不說。就這樣總是覺得他還是是孩子不懂事,所以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從小推卸責任、缺乏擔當的情況,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以後,長時間匱乏的責任心會讓他們在許多事情上都表現出"得過且過"的行徑。這裡面自然也就涵蓋了撫養父母一事。

"孝子"養成三步曲

“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讓孩子學著參與家裡的重大事件

想要孩子長大以後孝順你,做父母的要從小就讓孩子參加一些家裡的重要事情,比如有老人住院,除了大人參與外,也讓孩子給分擔一點責任。七八歲時可以叫他幫著看打吊針,這個孩子是會看的,還可以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孩子才會深有體會,才會明白什麼是責任。長大了孩子才會有擔當,才會擔起他該擔的責任。

“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體諒父母的不易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也要讓孩子體諒父母的不易。孩子明白到父母的不容易,他才會好教育,才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長大後才會有擔當,明責任。比如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或者玩具父母可以讓他先存錢,然後自己買,孩子在這個存錢的過程多少都會感受到錢的來之不易的,父母擔起一個家的不易。孩子對父母的體諒才會更深刻。

“不孝”子的童年是這樣過的,你家孩子中了嗎,全是父母一手造成

培養自身責任心

想要孩子長大以後孝順父母,父母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裡放學,父母來接孩子,有的父母很有耐心地等著孩子收好玩具再走,有的父母就很不耐煩地催促孩子快點快點,孩子又怕父母不等,玩具沒收好就走了,其實有些家長覺得沒關係可是孩子的責任心就是從我們日常的小事培養出來的。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從小事抓起,幫助孩子養成有責任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