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往事 第二章:祸起萧墙

努尔哈赤的这种权力制衡方案,有利有弊,它变相迫使其它儿子,为了自保,转而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反对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当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九岁,一个八岁,只是柔弱少年。努尔哈赤死前,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把镶白旗留给多尔衮掌管。但努尔哈赤刚死,这些儿子就开始内勾外联、勾心斗角,觊觎并意图争夺皇位。由于当时尚处年幼,小哥仨无力对抗这些兄长,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失败,母亲乌拉纳喇氏阿巴亥失势后被杀殉葬。

多尔衮虽然没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统领的十五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保存了实力。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被拥戴当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夺了镶白旗,让自己的儿子豪格担当镶白旗旗主,为了名正言顺当皇帝,皇太极又把正白旗和镶白旗先后改名,称为正黄旗和镶黄旗。

虽然皇太极登上了皇位,但当时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由于实力最弱,所以皇太极不能为所欲为,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压制住手握兵权的其它兄弟,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他们,争取为自己所用。因为这三兄弟统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实力最为强大,尤其是多铎继承了父亲的大帐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当时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童。

后来皇太极找借口,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领。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自己的儿子豪格补充实力,豪格的镶黄旗也被改名为正蓝旗。

为了巩固皇位,皇太极对正白旗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先是废掉年长而且战功高的阿济格旗主,用十四岁的少年多尔衮担任镶白旗主,等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以后,又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正白旗和镶白旗当时的实力在八旗里分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皇太极死时,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在八旗中占据了最大的势力。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拥有九十八个牛录,是八旗阵营中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儿子岳托死后,代善辖下拥有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九十六个牛录,属于八旗中间的墙头草、中间势力。

镶蓝旗的辖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帜颜色是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属于下五旗序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统领。清末时,下辖八十七个佐领的兵力,制下旗兵有二万七千余人,人口约为十三万人。

八旗主力是以骑兵为主,士兵分为马兵、战兵和守兵,八旗子弟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考试,达标为守兵,有军饷,三年后参加晋级考试,依次进阶为战兵和马兵。

父亲年轻的时候,长得是相貌堂堂,英气逼人,又凭一身好武艺,积累军功做到了马军佐领的军职。在二十岁那年,他娶了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子,二人夫妻恩爱。二年后生下了我。在一次外出征战期间,旗主的儿子看上了我的额吉,强行把她抢入府中欲行非礼,我额娘性情刚烈,誓死不从,最后用剪刀自尽。等到我父亲征战归来,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一怒之下,虐杀了旗主儿子,为我额娘报了仇。

父亲背着当时只有二岁多的我逃离旗部,辗转避祸,躲开了旗主多路杀手的追杀,一直逃到了小兴安岭深山之中,从此,我父子二人就在小兴安岭深处一个叫靠山屯的村落隐姓埋名。

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个蒙古族的女子,平常他就靠上山打猎谋生,把打回来的猎物和毛皮,用来与屯里的乡亲换些家常用品,随着我渐渐长大,父亲把他的一身武艺传授给我,就这样,我们在小兴安岭脚下安居下来,靠着一身捕猎本事,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猎户世家。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