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喝酒,不論酒量大小,但是你酒品一定要好。

常常聽人說:酒品如人品。中國是個禮儀之邦,餐桌禮儀,特別是酒品暴露了你的教養與涵養,更體現了你為人處世的態度。詩與酒二者水火不容、卻又水乳交融!之所以水火不容,那是因為一個是混沌中清醒,一個是清醒中混沌。之所以水乳交融,那是因為太陽,則太陰。

竹林七賢曲水流觴,群賢畢至,名垂千古,風骨傲然。酒,承載了太多的肝膽相照與信義內涵。自從王勃,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混沌中寫出中國詩歌史上最清醒的詩歌之後,加上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的推波助瀾,詩酒乃自成一體。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詩品與酒品判斷一個人的為人處世態度甚至審美價值取向。

「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真正的詩人,永不醉,永遠是混沌中清醒的狀態。

真正的詩人,永不醉,永遠是混沌中清醒的狀態。所謂酒醉心明,說的就是詩人以混沌狀態天馬行空、放開思維創造的韁繩,而後卻能清醒地構思,謹慎抒寫,緊守詩品,絕不越雷池半步,跨越道德的底線。所以大凡中國詩歌流傳千古的詩人,可能會有作品水準的高低起伏,但他們絕不允許低俗的作品流入人民群眾中間。

「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張九齡,王安石,蘇東坡,李白,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謝脁,陳子昂,王之渙,李賀等等統統都是酒中高手。我不相信他們就沒有人喝醉過,喝趴過,喝斷片過!然而,之所以說他們混沌中清醒,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不裝死,不作死。骨子裡的自律與自覺!

他們早已爐火純青,飽覽人生百態,懂得詩歌與抒情的分寸,把傷口深埋心底,深埋在衣衫之下。這便有了意在境中藏,氣在詩中行,這便是中國詩歌的最高境界!含而不露,意境深邃,氣象萬千。或悲壯高亢,或壯懷激烈,或詩情畫意,或滄海桑田,不一而足。但,絕不會露出低俗的詩品,貽笑天下!所以,後世才稱讚他們有風骨或傲骨清風或俠骨柔情或風流倜儻!

「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低俗的詩品令人厭惡

我見過酒品差的,酒後罵人、打人、耍潑弄橫,醜態百出!我見過詩品差的,突破道德的底線,裸露出低俗的詩品,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

回頭看看現在個別女詩人,酒品極差。不會喝酒死要面子,一喝就醉,一醉酒就耍潑。無病呻吟,孤芳自賞,端著酒杯,潑灑出低俗的詩品。甚至連唐詩都敢色解,敢不顧臉面滿口髒話,國罵。

這讓我想起許多喝酒的人,一買單就裝死,或裝蒜,把自己置身於聰明人的世界,把他人當傻瓜。明眼人一眼看穿,不過是留有餘地,讓你體面下臺而已。

這些賣殘的詩人不是關注普羅大眾的慘,自顧自淺斟低唱,逍遙自在,還要普羅大眾買單。這些裝死的人,佔著朋友的便宜,沾沾自喜,其實早已失去在朋友心目中的位置。

「從酒品到詩品」--我們為什麼討厭酒品不好的人?

我想說,不管是喝酒還是寫詩,酒品與詩品無比珍貴,否則被唾棄之日近矣!

做一個混沌中清醒的人,顧及他人的感受,顧及詩人的形象,顧全大局意識,堂堂正正,則頂天立地,所向披靡!


「作者:冷雁,別號信陵君,獨愛莊子長天,沉醉戰國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