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短小精悍的黑色喜劇《我是餘歡水》,成了不少人最近的下飯劇。

通過餘歡水的經歷,講述了“中年焦慮”的人生低谷,引發了“人人都嘲餘歡水,人人都是餘歡水”的觀眾認同。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全劇一開篇,就藉由男主餘歡水,拉扯出了一幕幕中年失意合集,全方位無死角地告訴觀眾,低谷裡,一箇中年男人到底能崩潰到什麼地步。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越活越沒個人樣”,是周圍人對餘歡水給出的評價。


事業上,他是個業務墊底的電纜銷售,人到中年依舊一事無成。上到經理,下到徒弟,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時常被同事拿來尋開心。扣工資、記大過,都是家常便飯。


直到被告知患有癌症後,他拿出了一根繩子,準備徹底告別這可悲的生活。正當他要踢凳上吊時,樓上轟鳴的裝修聲打斷了這一切。


比可悲更可悲的事情是,他連選擇去死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人生可悲到極點的餘歡水,就突然顯得不是那麼可悲了,甚至有點可笑。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為什麼大家看到餘歡水最終活出自我、敢作敢當,覺得爽?

因為低谷中活出自我,才是真正應該過的正常人生。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一次低谷,改變了他的人生:被誤診為絕症,這讓他觸底反彈,“慫貨”餘歡水被命運逼成了“英雄”餘歡水。


但現實生活並沒有電視劇裡那麼戲劇化,很多人跌入低谷後,承受不住低谷的落寞,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把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餘歡水》裡有一場戲令人印象深刻:


憋屈到了極點的餘歡水終於在馬路上崩潰大哭。但就在這個時候,手機上突然打過來了一個電話。他把電話掛掉,準備繼續痛哭,可是卻怎麼也哭不出來了。

醞釀好的情緒無法釋放,終於能釋放的時候,情緒卻又沒了,剩下的只有麻木。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


一個西裝革履看起來還算體面的的男人,蹲在地鐵站的地上抹眼淚,不顧及身邊陌生人的異樣眼光。

他應該是真的扛不住了吧,寧可對讓陌生人看笑話,也不敢回家崩潰。


沒一會,手機來了個電話,他深吸幾口氣接起來,小心翼翼地應答,臉上又“習慣性”的擠出了笑容,儘管這個笑容電話那頭看不見。


《我是餘歡水》:中年人如何崩潰,人生的答案很現實


崩潰的時候,連好好的哭一場都是奢望。


人生難免會遇到低谷,走出來還是需要行動。


走出低谷期的第一步,是接受現實


今年的疫情就像是一把利劍,刺破了社會的慾望與泡沫

我們個體在這個反潮流的疫情特殊時期,應酬少了,加班少了,工資少了,就連慾望都變少了。整個社會被迫朝著一個反消費主義的理性方向奔去,我們不再透支信用卡,也不再透支健康,但這樣的生活卻讓很多人深感不適應。


就像這部有哭有笑的《我是餘歡水》,不僅讓人們看清了很多現實,同時也會讓人看清自我。


明天太陽昇起時,我們還是要繼續投身於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


但無論國家還是個人,被低谷完全擊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20世紀西班牙大流感:

100年來,似乎還沒有一場金融危機是瘟疫造成的,即使是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其實最開始是在美國流行的)也不能。

那次大流感,美國死亡人數是70萬,據說有的人把自己的肋骨都咳斷了。但那兩年美國的經濟增長是相當不錯的。

而且之後,經過短暫的衰退,美國就迎來了1920年代的柯立芝繁榮。


人生誰不會遇到些磨難,勇敢面對危機,讓自己對生活充滿希望,會感受那些霧霾都不是能左右自己,生活就能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