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世說新語》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傳世名著,為“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此書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近三百年間,上流社會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聞軼事,往往聊聊數語就將魏晉風流勾勒得活色生香。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體裁“世說體”。

書中涉及各類人物共1500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雖千載上人,凜凜恆如有生氣”

《世說新語》刻畫了很多帝王的形象,比較立體、生動地展示了他們真實的一面,有的英武果敢,有的奸詐陰狠,有的卻性格軟弱,單純得可愛,不妨選幾位佼佼者以充觀瞻。


其一、“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帝曹操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亦是英雄,亦是奸賊

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世說新語·識鑑》

曹操年輕時去見喬玄,喬玄對他說:“天下正動亂不定,各路豪強如虎相爭,能撥亂反正的,難道不是您嗎!可是您其實是亂世中的英雄,盛世中的奸賊。遺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您富貴那一天,我要把子孫拜託給您照顧。”

漢末選拔人才,主要是參考風評,月旦評遂至於盛行。喬玄的評價十分精當地概括了曹操的個性與為人,一方面,他具備英雄的抱負與實力,能夠撥亂反正,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他不甘平庸,奸詐狡猾,同樣也具有“奸賊”的特質。

智謀遠勝袁紹

曹操之所以能統一北方,擊敗袁紹,他的能力其實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可算是“有勇有謀”,臨危不亂。兩人的優劣,少年時就顯示出來了。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帝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遊俠。他們去看人家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裡,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曹操便進去,拔出刀來搶劫新娘子。接著和袁紹迅速跑出來,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裡!”袁紹驚恐著急,自己竭力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曹操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大軍事家。曹操的兵法韜略,堪比韓信、白起,且自創兵法,寫下《孟德新書》,批註《孫子兵法》,可謂文武兼備,理論結合實戰。

強調刑法,嚴正法紀,化亂為治。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他的立法是很嚴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他至死還是漢代大臣的身份,他的帝號是他的兒子追授的。曹操曾自己說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重視人才,愛才

曹操十分愛才,強調“唯才是舉”,不重出身門第,只看能力水平,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選拔了很多將才和謀士,他們都沒有顯赫的出身。

譎詐之能,好用權謀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說新語·假譎》

這就是著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篇。士卒皆很渴時,曹操用自己的言語編織出了一大片梅林,因為這片"梅林",也就是希望或目標,帶眾人走出了困境。他″以利釣人"的手段,顯出了他的梟雄本色。

魏武常言:“人慾危己,己輒心動。”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為懼,遂斬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為實,謀逆者挫氣矣。 ————《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帝曾經說過:“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於是授意他身邊的侍從說:“你揣著刀隱蔽地來到我的身邊,我一定說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執行刑罰,你只要不說出是我指使,沒事兒,到時一定重重酬報你。”那個侍從相信了他的話,不覺得害怕,終於被殺了。這個人到死也不醒悟啊。手下的人認為這是真的,謀反者喪氣了。)

曹操為了保護自己真的不擇手段,神聖威嚴的形象的確樹立了,只可憐那帶刀的侍者,臨死還不知怎麼回事。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心機深沉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容止》

( 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節。他自認為相貌醜陋,不能對遠方國家顯示出自己的威嚴,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卻握著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邊。接見後,曹操派密探去問匈奴使節說:“你看魏王怎麼樣?”匈奴使節回答說:“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邊握刀的人,這才是英雄啊。”曹操聽說後,趁使節回國,派人追去殺了他。)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世說新語·惑溺》

(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聰明而美麗,她本是袁熙的妻子,很受袁熙寵愛。曹操攻破鄴城之後,命令立刻召見甄氏,侍從稟告說:“五官中郎將已經把她帶走了。”曹操說:“今年大敗敵人,正是為了曹丕這小子!”)

甄宓聰明絕色,被曹氏父子三人都看中了,據說曹植為了她寫了名篇《洛神賦》。從曹操的話中,可以體會到隱隱失落,但他掩飾得很好,本來是自己想要擁有的美人,卻被兒子捷足先登了。來不來臺,他順勢改口,足見此人城府很深,奸詐狡黠而不動聲色。

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物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他既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代書法家,在音樂上也是造詣極深。

前人評價,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歷史人物。


其二、“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魏文帝曹丕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

建安文學的代表,建安風骨的主將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世說新語·傷逝》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去世,當時還是魏王世子的曹丕與其交情非常深厚,親臨哭吊。在靈堂上,曹丕建議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歡驢叫,我們就各學一聲驢叫來送走他吧!”於是弔客紛紛學驢叫,此事一時傳為佳話。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他的詩歌便娟婉約,語言清麗,感情纏綿。曹丕的《典論》曾評價過“建安七子”的文風,王粲是其中的佼佼者,曹丕與其最為交好,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祭奠亡友,也體現了“魏晉風度”。

允文允武

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客著葛中角,低頭拂棋,妙逾於帝。 ————《世說新語·巧藝》

(彈棋是從魏代後宮開始出現的,用梳妝的鏡匣來遊戲。魏文帝對這種遊戲特別精通,能用手中角去彈起棋子,沒有彈不中的。有位客人自稱能這樣做,文帝就叫他試一試。客人戴著葛中,就低著頭用葛巾角去撥動棋子,比文帝做得更妙。)

六歲時,曹丕學會了射箭。八歲時,曹丕學會了騎馬。從十歲起,曹丕就隨父親征戰南北,南征張繡那次,曹操長子曹昂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曹操、曹丕、曹植

爭儲

曹昂死後,曹丕雖是嫡長子,但曹操並不喜歡他,直到曹衝死後,曹丕、曹植二人才開始了真正的角逐,一度還落於下風。在司馬懿的幫助下,最終成為魏王世子,然而他一直對曹植耿耿於懷,一直想除之而後快。

受禪登基,以魏代漢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篡位代漢

魏文帝受禪,陳群有戚客。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於色。” ————《世說新語·方正》

(魏文帝稱帝,陳群面帶愁容。文帝問他:“朕順應天命即帝位,你為什麼不高興?”陳群回答說:“臣和華歆銘記先朝,現在雖然欣逢盛世,但是懷念故主恩義的心情,還是不免要流露出來。”)

曹丕在歷史上首開了假禪讓、真篡位之先河,導致後代權臣紛紛效仿,曹丕雖然對待漢帝還不錯,奉漢帝為山陽公。但仍導致了史學上對他的一片罵名。

偏狹狠毒、刻薄寡恩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跳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世說新語·尤悔》

(魏文帝曹丕忌憚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驍勇強壯,就趁兩人一起在卞太后閣中下圍棋、一同吃棗子的時候,把毒放在棗蒂裡,自己挑無毒的吃。曹彰不知道,於是吃進了有毒的棗子。中毒之後,卞太后要找水來解救他。但曹丕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裝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間赤著腳趕到井邊,卻沒有東西可以汲水。一會兒,曹彰就死了。魏文帝后來又想要殺害東阿王曹植,卞太后說:“你已經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許再殺我的東阿王!”)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七步成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世說新語·文學》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這就是人盡皆知的曹植“七步詩”的由來,可見曹丕的氣量狹小、外寬內忌,手足相殘。然而對於卞太后來說,打擊是最大的。

此外,曹丕稱帝后開始喜新厭舊,寵愛郭貴嬪,因甄氏(魏明帝曹睿的生母)偶爾流露出一些不滿,曹丕大怒,就遣使賜死了甄氏。

徹底失望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世說新語·賢媛》

(魏武帝曹操死後,文帝曹丕把武帝的宮女全都留下來侍奉自己。到文帝病重的時候,他母親卞後去看他的病;卞太后一進內室,看見值班、侍奉的都是從前曹操所寵愛的人。太后就問她們:“什麼時候過來的?”她們說:“曹操將死之時過來的。”太后便不再往前去,嘆息道:“禽獸不如,確是該死呀!”一直到文帝去世,太后竟也不去哭吊。)

英年早逝

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前人評論,從曹丕的政治設施來看,也有些不錯的。拿曹丕與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屬中等偏上。

垣榮祖說:"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


其三、“東宮頃似更成進,卿試往看。”——晉武帝司馬炎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開國之君,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司馬炎繼承了他祖父、父親的基業,代魏建立晉朝,又滅吳,成就大一統。採取了無為與寬鬆的政策,並完善推行三省六部制,使得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太康之治”。

寬厚待人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 ————《世說新語·排調》

晉武帝問孫皓:“聽說南方人喜歡作《爾汝歌》,你可會作嗎?”孫皓正在飲酒,於是舉杯向武帝勸酒,並且作歌道:“從前和你是近鄰,現在給你做小臣。權獻給你一杯酒,祝你壽長享萬春。”武帝為這件事很後悔。(爾、汝都是不敬的稱呼,晉武帝無心一問,反倒給了孫皓逮個空子譏諷了一番)

司馬炎非常寬宏大量,絕少殺人。對劉禪和孫皓這些末帝也給了最好的待遇,包括他們的後代,司馬炎都給他們封侯。那些投降的將軍、臣民也是同樣待遇豐厚,不比在原來的國家差。 攻下吳國後,晉武帝下令免去江南二十年的賦稅。也正因為他施行了仁政,才讓蜀漢、東吳歸心,後來東吳的地盤還成為東晉的後方基地,成功地支持了司馬家在江南的政權又維持了一百多年。

濫用分封制

為對抗士族,晉武帝大肆分封司馬家族親王,為“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他登基後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司馬家的子弟,全部封王。

晚期貪圖享受、荒淫無度、君臣賽富。

武帝嘗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並用琉璃器。婢子百餘人,皆綾羅絝褲,以手擎飲食。烝豚肥美,異於常味。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豚。”帝甚不平,食未畢,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世說新語·汏侈》

(晉武帝曾經到他女婿王武子家裡去,武子設宴侍奉,全是用的琉璃器皿。婢女一百多人,都穿著綾羅綢緞,用手託著食物。其中有一道蒸小豬肉,又肥嫩又鮮美,和一般的味道不一樣。武帝感到奇怪,問他怎麼烹調的,王武子回答說:“這是用人奶喂的小豬。”武帝心中非常憤慨不滿,還沒有吃完,就走了。這是連王愷、石崇也不懂得的作法。)

消滅了東吳,統一中國後,朝廷又頒佈了清明的法律,使得政治安定,國家富強,累積了大量的財富,於是晉武帝一改以前節儉的作風,縱情享受,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將孫皓的後宮美女都收入後宮,宮中姬妾近萬人。

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羊車望幸

石崇是天下鉅富,可王愷也不遑多讓,兩人常常鬥富比闊,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資助王愷,幫著他鬥富。上行下效,致使天下風氣窮奢極欲,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最大的敗筆,選錯了太子

和嶠為武帝所親重,語峙曰:“東宮頃似更成進,卿試往看。”還,問何如,答雲:“皇太子聖質如初。” ————《世說新語·方正》

(和嶠是晉武帝所親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對和嶠說:“太子近來似乎更加成熟、長進了,你試去看看。”和嶠去了回來,武帝問他怎麼樣,和嶠回答說:“皇太子資質同以前一樣。”)

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帝嘗在陵雲臺上坐,衛瓘在側,欲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床曰:“此坐可惜!”帝雖悟,因笑曰:“公醉邪?”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既然不明白太子愚蠢,就堅持要把帝位傳給他。眾位名臣也多有直言強諫的。一次,武帝在陵雲臺上坐著,衛瓘陪侍在旁,想趁機申述自己的心意,便裝做喝醉酒一樣跪在武帝面前,用手拍著武帝的座床說:“這個座位可惜呀!”武帝雖然明白他的用意,還是笑著說:“你喝醉了吧?”)

晉武帝一生育有成年封王的兒子18個,而且他的弟弟齊王司馬攸,聲望很高,朝中大臣多屬意齊王,但他卻選擇了一個傻瓜做為他的繼承人——著名的傻瓜皇帝晉惠帝司馬衷。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晉惠帝司馬衷

但他為什麼獨獨立這個司馬衷呢?晉武帝又何嘗不知道這個兒子傻呢?關鍵是有兩大因素使他猶豫不決,首先司馬衷是嫡長子,不能輕易廢,況且他的生母乃是楊皇后,外戚楊氏是武帝需要倚重的。其次,司馬衷有個好兒子司馬適,司馬炎特別喜歡這個孫子,希望這個孫子將來能夠繼承皇位,成為一名傑出的皇帝。如果司馬衷能夠繼承皇位,那麼今後這個懂事聰明的孫子就順理成章可以做一名傑出皇帝。他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

他到死都沒有下定決心廢立太子。

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如果說統一中國、“太康之治”是晉武帝最大的功績的話,那麼他選擇了一個傻瓜做為他的繼承人,從而造成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華文明幾乎毀於一旦,造成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


其四、“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晉明帝司馬紹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字道畿,東晉王朝第二位皇帝,司馬懿的玄孫,晉元帝司馬睿長子。堪稱晉朝為數不多的一代明君。

性情孝順,聰慧過人,深得晉元帝的喜愛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世說新語·夙惠》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為什麼哭,元帝就把晉室東渡過江的意圖全都告訴了他。於是問明帝:“你覺得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從沒聽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當然是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宴會,就把昨天的事告訴了大家,並又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可以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文才武略,敬賢愛客,喜愛文章辭藻

晉元帝在江東即位稱帝后,立司馬紹為皇太子,當時他18歲。司馬紹敬重親近當時的名臣,從王導、庾亮到溫嶠、桓彝等,引為良師益友。平時與大臣們談論,有理有據。又好習武藝,善於安撫將士。所以當時江東人才濟濟,遠近都歸心於太子,將他視為帝國未來的希望。

決斷力強

晉明帝欲起池臺,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世說新語·豪爽》

司馬紹想挖池塘,修亭臺,他的父親晉元帝不答應。當時司馬紹還是太子,喜歡招養武士。有一晚半夜叫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這就是當時的太子西池。

深以為恥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同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世說新語·尤悔》

(王導和溫嶠一同去見晉明帝。明帝向溫嶠詢問前世帝王得到天下的原因。溫嶠默然不答,過了一會兒,王導說:“溫嶠還年輕,不知道這些事,我來為陛下講講。”於是詳細地講了宣王司馬懿在創業初期,誅殺名門望族,扶植同黨的事情,以及文王司馬昭晚年,誅殺高貴鄉公的事情。晉明帝聽後,掩面伏在御榻上,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我晉朝的國運怎麼能夠長久呢!”)

晉明帝能夠以家國天下為憂,意欲瞭解先輩們的創業史,表現了一種學習歷史、引以鑑戒的熱忱。對於祖先不擇手段的醜惡行徑,他深感愧疚。這種羞恥之心,在一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時代,難能可貴。

有勇有謀,前線偵察

晉元帝司馬睿駕崩後,太子司馬紹登基為帝,是為晉明帝。明帝即位時只有23歲,外有江北胡夷窺伺,內有大將軍王敦專權,局勢異常的危峻。尤其大將軍王敦挾兵威而震懾人主,將欲竊奪神器,晉元帝因此憂懼而死。武衛將軍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圖謀,於是回京與其父一同報告晉明帝,得以早作防備。

王大將軍既為逆,頓軍姑孰。晉明帝以英武之才,猶相猜憚,乃著戎服,騎巴賨馬;齎一金馬鞭,陰察軍形勢。… ——《世說新語·假譎》

(王敦將舉兵向京師進發,晉明帝暗中得知,於是騎著巴滇駿馬微服出行,到王敦駐地蕪湖觀察王敦的營壘,他沿著王敦的營區走了一圈就出來了。王敦的士兵發現了,說:“這不是普通人啊!”這天王敦白天睡覺,夢見太陽繞其城,受驚而起,說:“這必定是黃鬍鬚的鮮卑奴來了!”司馬紹的母親荀氏是燕代人,司馬紹狀貌類似外族人,鬍鬚黃色,所以王敦這麼說。

於是王敦派五個騎兵去尋找追趕晉明帝。晉明帝也策馬奔馳而去,馬拉糞時,就澆上冷水。遇到旅舍賣飯的老婦,送給她一把七寶鞭,對她說:“後面有騎兵來,可把此鞭給他們看。”過了片刻,追騎來到旅舍,問老婦,老婦說:“人已經走遠了。”並把七寶鞭拿出來給他們看。幾個騎兵傳遞著玩賞,停留了很久。又見馬糞是冷的,認為確實已走遠,便停止追趕。晉明帝因此得以脫身。)

這就是“遺鞭脫身”的故事。

信任王導,平定反叛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懼。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炙。王導須臾至,徒跣下地,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容得謝。”嶠於是下謝,帝乃釋然。諸公共嘆王機悟名言。 ————《世說新語·捷悟》

(王敦率領軍隊東下,將要逼近朱雀橋,晉明帝親自出到中堂。溫嶠當時任丹陽尹,明帝命令他毀掉朱雀橋,結果仍舊沒有毀掉,明帝怒目圓睜,非常生氣,隨從的人都很恐懼。明帝立刻召集大臣們來,溫嶠到後,沒有謝罪,只是求賜酒肉請死。王導接著來到,他光著腳退到地上,謝罪說:“天子的威嚴就在眼前,於是使溫嶠嚇得不可能謝罪了。”溫嶠這才退下謝罪,明帝也就心平氣和了。大臣們都很讚賞王導的機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司馬紹堅定地信任王導,並不加罪於王氏全族,穩定了局勢。他還封王導為司徒,作為大都督總攬對敵。為了消除將士對王敦的畏懼之心,王導帶領子弟為王敦發喪,而司馬紹亦假稱王敦已死,下詔討伐王敦的黨羽;眾人都以為王敦已死,登時士氣大振。大敗王含,斬殺其前鋒將領何康。王敦聽說後大怒,欲強撐病體親赴前線督戰,最終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王敦在重病之中憤恨交加,當日便死在姑孰軍府,接著,朝廷軍隊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王敦之亂遂平。

他在把王敦解決了之後,停止追究王敦黨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導,保持與江東士族和諧關係,成功做好“王敦之亂”善後工作,穩定東晉王朝的局勢,對安定國家大局和皇室權威影響深遠。

早逝之謎

十分讓人可惜的是,晉朝這位唯一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的人,卻在二十七歲就“因病”去世了,僅僅執政四年。死前,他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未能繼承父祖輩的遺業,廓清中原,以雪愍、懷二帝被擄之恥,以成統一中國之大業。

史家之憾事

司馬紹是東晉王朝唯一有可能大有作為的天子,假設司馬紹並沒有去世那麼早的話,克服中原指日可待,五胡亂華的局面便會改變。但是世事弄人,司馬紹去世得早,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司馬家的國運又維持了近100年,直到被權臣劉裕取代。清人王夫之感慨地說:“明帝不夭,中原其復乎!”


其五、“會心處不必在遠”——簡文帝司馬昱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字道萬。東晉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晉元帝司馬睿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異母弟。先後封琅玡王、會稽王,至撫軍將軍。歷經7朝,後來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他才當上的皇帝。司馬昱名為皇帝,卻多受桓溫牽制。在位僅八個月後,便因憂憤而崩,年五十三。

善於清談

司馬昱善於清談,史稱“清虛寡慾,尤善玄言”,可謂名副其實的清談皇帝。

宅心仁厚,不遷怒於人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世說新語·德行》

晉簡文帝還在任撫軍將軍的時候,他坐床上的灰塵不讓擦去,見到老鼠在上面走過的腳印,認為很好。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天出來跑動,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了,撫軍流露出很不高興的神情。他的下屬彈劾那位參軍,撫軍批示道:“老鼠被害,我尚且不能忘懷;現在又因為老鼠去損害人,恐怕不行吧?”

頗有才情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處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世說新語·言語》

司馬昱進華林園遊玩,回頭對隨從說:“令人心神交會、有所領悟的地方,不必在那遙遠、幽深之處,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會產生濠梁、濮水間的意趣,覺得鳥獸禽魚自熱而然地來與人親近。”

待人真誠,傻得可愛

名士王濛曾請求出任東陽太守,但司馬昱沒有同意,後來他病重,在他臨終時,司馬昱哀嘆說:“我要對不起仲祖(王濛的字)了。”便下令任命他為東陽太守,王濛說:“人們說會稽王傻,真是傻。”

有羞恥心

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世說新語·尤悔》

司馬昱看見田裡的稻子時不認識,問是什麼草,近侍回答是稻子。他回去後,三天不好意思出門,說:“哪有吃米飯卻不認識水稻的!”

缺乏濟世大略

司馬昱任丞相時,一件政務,事情要整年的時間才能批覆下來。桓溫很擔心他做事遲緩,長春市勸他快點。司馬昱說:“一天之內有那麼多紛繁複雜的事務,哪裡快得了!”

從此可以看出,作為當政者,他的辦事效率不如桓溫。同時,他當時雖然擔任丞相,在名義上主理朝政,但實際上卻由桓溫掌握大權。後來司馬昱名為皇帝,卻多受桓溫牽制,一直鬱鬱而終。

鎮靜自如

司馬昱曾與桓溫和武陵王司馬晞共坐一輛車,桓溫暗中叫人在車前車後敲起鼓來,大喊大叫,以觀察兄弟倆的反應。儀仗隊受驚混亂,司馬晞神色驚惶恐懼,要求下車。桓溫回看司馬昱卻鎮定自若,滿不在乎。後來桓溫告訴別人說:“朝廷裡仍然有這樣的賢能人才。”

《世說新語》品鑑之我談(四):最光彩照人的人物之帝王篇

顧惜手足之情,直斥權臣

桓宣武既廢太宰父子,仍上表曰:“應割近情,以存遠計。若除太宰父子,可無後憂。”簡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況過於言。”宣武又重表,辭轉苦切。簡文更答曰:“若晉室靈長,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公讀詔,手戰流汗,於此乃止。太宰父子,遠徒新安。 ————《世說新語·黜免》

(桓溫罷免了司馬晞父子後,仍然上奏章說:“陛下應當割斷私情,考慮長遠之計。如果把司馬晞父子殺了,可以免除後患。”簡文帝在奏章上親手批示說:“我說都不忍心說,更何況你還要做出來!”桓溫再次上表,言辭越發迫切。簡文帝再批示說:“如果老天保佑晉朝國運長久,就請閣下照我的話班;如果晉朝氣數已盡,不如讓位給你!”桓溫讀著詔書,害怕得手發抖、直流汗,這才停止上奏。司馬晞父子被流放到遙遠的新安郡。)

簡文帝雖然是在桓溫扶持下坐上帝位,但是簡文帝並非無情之輩,終於勃然一怒震懾了權臣。


綜上這些帝王,有雄才偉略的開國帝王,卻因晚年昏聵而鑄下大錯;有被人詬病的繼任者,卻在文學上多有建樹;有勵精圖治的明君風範者,卻英年早逝;有性格軟弱的末世傀儡,卻有一顆赤子之心。

論文采風流,不必尋那“唐宗宋祖、南唐後主”,只看魏晉一朝,可也!


請參看我的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