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愛江山更愛書畫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樹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

這首《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是宋徽宗趙佶追憶亡國前的都城汴京所作,此時的宋徽宗已是金國俘虜,身陷囹圄,而曾經的大好河山也已破敗不堪。“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日子已經遠去,如今隻身茫茫大漠聽得羌笛陣陣,心中自是五味雜陳。

宋徽宗趙佶:愛江山更愛書畫

宋徽宗畫像

宋徽宗趙佶是宋神宗趙頊第十一子,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趙佶於元符三年即位,26年後連同其子趙桓被金太宗完顏晟貶為庶民,第二年北宋被金兵洗劫一空,史稱“靖康之變”。後人哀嘆“李後主亡國,最為可憐,宋徽宗其後身也。”

更有傳言說趙佶為李煜轉世,據明人筆記《良齋雜說》記載:其父宋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後宮正好有懷孕女眷夢見李後主拜訪,隨後就生下了宋徽宗。這雖是後人根據兩人相似的經歷杜撰出的故事,但在他身上確實能找到李煜的影子。

趙佶和李煜一樣是能詩擅詞,頗具才華的亡國之君。事實求是講李煜在文藝上的成就跟趙佶要差著十八條街的距離。趙佶在書法上的創造力無人能及,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後又參褚遂良諸家,融會貫通,加以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瘦金體”。其特點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如同趙子龍拿著青虹劍縱橫長坂坡,寒光燦燦,銳氣森森。

南宋岳飛之孫、文學家嶽坷《寶真齋法書贊》有云:“金縷之妙,細比毛髮,殆與神工鬼能,較奇逞並於秋毫間。”對徽宗的瘦金體相當欽佩。

宋徽宗趙佶:愛江山更愛書畫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

在草書上宋徽宗仍然不落古人,有草書《千字文》流傳。其宗法懷素狂草一派,瘦勁挺拔,使轉奔放,不離規矩。如當今書畫鑑賞家楊仁愷所評“此卷草書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騰猿過樹,逸虯得水’;有的‘或連或絕,如花亂飛’;有的‘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有的‘如飛鳥出 林,驚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 宋代擅寫草書者本就不多,北宋後期更是鮮有,宋徽宗算是補了一個空缺。

明代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書史會要》言: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就是說,趙佶的書法氣度是自然形成,非刻意加工。是天賦和努力使然,李煜豈可比得?

宋徽宗趙佶:愛江山更愛書畫

趙佶草書《千字文》局部

趙佶還是工筆畫的創始人,以花鳥、山水、人物、樓閣題材較多。工整而不板滯,勁健而有彈性,特別是對線條頭尾部分的轉折交待和呼應,將瘦金體的筆法加入繪畫當中,更是其他畫家望塵莫及的。他構圖巧妙,著重表現超時空的理想世界,影響著劉松年、李蒿和夏圭等南宋一流畫家。難怪宋代畫論家鄧椿在《畫繼》裡說“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

宋徽宗趙佶:愛江山更愛書畫

古來學者皆把北宋的滅亡歸於趙佶浸淫書畫所致,像元末政治家脫脫所說“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覺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宋徽宗之前便已經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習慣,雖然這種做法減少了內亂,繁榮了經濟,但也給崇尚武力的外邦可趁之機,加上其用人不善,以致造成亡國局面。據《宋史》記載: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宋徽宗並非不愛江山,也曾寫過“中興何日是,搔首賦車攻”的壯語,只是在位期間貪圖享樂更愛書畫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