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峨眉木兰

四川在线记者 王博尔

“等到今年9月,这一批木兰就能‘回家’了。”4月27日,乐山峨眉山市峨眉山林业管理所的苗圃内,夏中林和杨晓兰讨论着新长起的一批峨眉拟单性木兰的野外回归时间。作为峨眉拟单性木兰(以下简称峨眉木兰)野外救护和繁育项目的工作人员,就在三周前,他们刚刚将54株木兰幼苗护送至峨眉山九龙坪的回归种植区。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夏中林和杨晓兰在讨论新长起的一批峨眉木兰的野外回归时间

1940年,植物学家郑万均在对峨眉山的野外考察中曾偶然记录到峨眉木兰的踪迹,但此后的40多年里,科研人员再也没有找到过它的身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峨眉山林管所职工在山里做植被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乳白色的木兰花,峨眉木兰这才向大众揭开神秘面纱。“这种木兰是雄花两性花异株,在有花植物中极为少见”,夏中林介绍,峨眉木兰的花分两种,一种是只有花蕊的雄花,一种是即有花蕊又有花柱的两性花,只有雄花的花蕊可以产生花粉,能够孕育种子的两性花花期却比雄花晚半个月,“这种特殊的繁殖机制导致峨眉木兰的数量极少。”目前为止,峨眉木兰仅在峨眉山区域内发现有74株野生植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又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从数量上来讲,它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两性花,既有花蕊又有花柱

为了拯救“植物界大熊猫”,峨眉山生物站和林管所在上世纪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由夏中林带队的野外救护和繁育项目小组开始尝试对峨眉木兰进行人工培育后野外回归。

#SplitPageHere#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成熟后的种子就包在花柱里

从野外到苗圃

“为了摘种子,我们在悬崖边上爬树”

夏中林说,他们对于峨眉木兰的人工培育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收集野生木兰的种子进行育苗栽培,另一种则是取得野生木兰的部分枝丫,通过嫁接、扦插等手段进行培育。“后一种方法相当于基因复制,为了保障基因的多样性,我们还是更倾向于播种栽培。”

两性花植株大都长在悬崖峭壁旁,加之峨眉木兰本身的高度可达25米,花又开在树的顶端,开花后结出的种子一旦成熟掉落就难觅踪迹,为了获得种子,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们不得不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爬树。

“一根麻绳先拴住自己,再拴住树,手脚并用往上爬”,夏中林回忆,有一回,他爬到离地已有3层楼高的距离时,才发现树枝中藏着一个马蜂窝,耳边不时传来的“嗡嗡”声让人不寒而栗,看着拇指大小的马蜂在眼前打转,本该本能地返回地面,他却“舍不得”树顶开得正好的木兰,犹豫了许久,还是在树下的同事问清状况后的催促下才调头。

马蜂难得碰见一回,但蛇虫鼠蚁却是“老友”。杨晓兰喜欢叫自己“女汉子”,无论是取种还是考察环境,她的工作场所常常是峨眉山的原始林区,“别的女孩子身边都是猫猫狗狗,我最常打交道的也有两样,蛇和水蛭。”

尽管环境艰苦,但到了每年秋季木兰种子成熟的时候,项目组的成员们依然很兴奋,杨晓兰说,这已经成了她们的一种本能,“找到种子才能带回去种,种出了苗才能让它远离灭绝的危险。”

为了缓解“种子难”的问题,项目组在伏虎寺后的山林中种下了50株幼苗作为“母树林基地”,但等待他们长到可以“开花结果”至少需要15年,“这意味着接下来的15年里,我们的种子来源依然要靠野外收集。”

#SplitPageHere#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项目组采集回的种子

从苗圃到野外

“我们希望峨眉木兰不只属于峨眉山”

当苗圃里的木兰树龄达到3年,就意味着到了野外回归的时候。“就像给自己的孩子选新家,我们很‘挑剔’的”,夏中林说,每一块“回归试验基地”都必须由项目组实地探查测评多处后,选出海拔、温度、湿度最合适的一个,才能让“木兰宝宝”们“搬家”。

“我也有过一次失误”,夏中林曾特意挑选了一株“长得好看”的木兰苗移栽到了峨眉山景区的游步道旁,希望它长成后能为景区添彩,“谁知道没过多久,一个游客为了驱赶猴子,顺手折断了整根树苗。”从那以后,夏中林在自己的“回归地”标准里又填了一条——远离人类活动区域。

峨眉木兰:一朵“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花野外回归

目前,在项目组的努力下,8年来,已有6批次超过1000株峨眉木兰顺利回归了野外,存活率在95%以上。“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拯救’行动成功了”,杨晓兰说,毕竟这是在人工干预下成长起来的幼苗,“就像大熊猫一样,回归野外后,必须等到他们拥有了自主繁育能力,实现种群的自我更新迭代,那才算‘功成’。”

回归峨眉山的同时,峨眉木兰的身影也正出现在更多地方。2017年,成都市植物园引进了50株峨眉木兰苗,它们也成为了植物园的“镇园之宝”。“一方面我们希望实验一下峨眉木兰在峨眉山以外的地区是否能顺利存活,另一方面也希望这种珍稀植物能为更多人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夏中林说,尽管这种木兰的名字前冠有“峨眉”二字,但他并不希望峨眉木兰只属于峨眉山,“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走在另一座城市里,遇到一棵熟悉的树,抬头一看,这不是我当年爬过的峨眉木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