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津千古事,尋道萬年情——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介紹


問津千古事,尋道萬年情——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介紹

問津書院主體建築


問津千古事,尋道萬年情——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介紹

問津書院風光


問津千古事,尋道萬年情——武漢市新洲區問津書院介紹

孔子使子路問津處石碑

問津書院位於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畔,相傳孔子當年周遊列國時曾在此問津。問津書院歷經千年,風雨無阻。其始建於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間,由西漢淮南王劉安修建,南宋以前稱為孔子廟,南宋末年龍仁夫在此首創書院,傳播儒學文化。問津書院自古倍受官方的重視和民間的推崇,在弘揚儒學、傳播知識方面取得過輝煌成就。書院講學活動自宋至清,出現了文人萃聚、文風迭起的局面,碩學鴻儒登壇授業。唐代杜牧,宋代孟珙、朱熹,元代龍仁夫、吳澄,明代王陽明等諸位大儒都親臨書院,講學佈道。指點江山,答疑解惑,四方學子鹹聚聞道,一時名動海內。名儒學士也為其留下許多不朽之篇章,如朱熹晚歲曾講學於此,並於南宋 慶元六年(1200年)2月8日題詩贈給孔子山廟學。詩云:蒼顏已是十年前,把鏡回看一悵然。履薄臨深諒無幾,且將餘日付殘編。歷朝出自問津書院的舉人、進士、名儒、要吏不計其數。問津書院講學活動,自宋至清,出現了文人萃聚,文風迭起的局面。明清兩朝的中葉,講學活動達到了巔峰。明萬曆年間還在河南的商城建有問津書院分院。清康熙、嘉慶皇帝曾分別御賜"萬世師表"和"聖集大成"匾額。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張翼軫先生也為書院題寫了"問津書院"四個古樸蒼勁的大字牌匾。

本人多次遊覽問津書院,每次都收穫不小,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