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師必考有關安防和線纜光纜知識點

​一、安全防範工程施工要求

1、報警探測器安裝要求

(1) 各類探測器的安裝,應根據產品的特性、警戒範圍要求和環境影響等確定設備的安裝點(位置和高度),探測器底座和支架應固定牢固。

(2) 周界報警入侵探測器的安裝,應保證能在防區形成交叉,避免盲區。

(3) 探測器導線連接應牢固可靠,外接部分不得外露,並留有適當餘量。

建造師必考有關安防和線纜光纜知識點

報警探測器

2、攝像機安裝要求

(1) 安裝前應通電檢測,工作應正常,在滿足監視目標視場範圍要求下,室內安裝高度離地不宜低於2.5m;室外安裝高度離地不宜低於3.5m,應考慮防雷、防雨、防腐措施。

(2) 攝像機及其配套裝置(鏡頭、防護罩、支架、雨刷等)安裝應牢固,運轉應靈活,應注意防破壞,並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3) 信號線和電源線應分別引入,外露部分用軟管保護,並不影響雲臺的轉動。

(4) 電梯轎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廂門上方的左、右側頂部,以便能有效地觀察電梯轎廂內乘員的面部特徵。

3、門禁設備安裝要求

(1) 各類識讀裝置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於1.5m。

(2) 感應式讀卡機在安裝時應注意可感應範圍,不得靠近高頻、強磁場。

(3) 電控鎖安裝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安裝應牢固,啟閉應靈活。

建造師必考有關安防和線纜光纜知識點

門禁設備安裝

4、對講設備(可視、非可視)安裝要求

(1) 對講主機(門口機)可安裝在單元防護門上或牆體主機預埋盒內,對講主機操作面板的安裝高度離地不宜高於1.5m,操作面板應面向訪客,便於操作。

(2) 調整可視對講主機內置攝像機的方位和視角於最佳位置,對不具備逆光補償的攝像機,宜作環境亮度處理。

(3) 戶內對講分機安裝位置宜選擇在住戶室內的內牆上,其高度離地1.4~1.6m

(4) 聯網型對講系統的管理機宜安裝在監控中心或小區出入口的值班室內。

5、電子巡查設備安裝要求

在線巡查或離線巡查的信息採集點(巡查點)數目應符合設計與使用要求,其安裝高度離地1.3~1.5m.

8、停車場管理設備安裝要求

(1) 讀卡機(IC卡、磁卡機、出票讀卡機、驗卡票機)與擋車器安裝應平整、牢固,保持與水平面垂直、不得傾斜;讀卡機與擋車器的中心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使用要求;應考慮防水及防撞措施。

(2) 感應線圈埋設位置與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使用要求;感應線圈至機箱處的線纜應採用金屬管保護。

建造師必考有關安防和線纜光纜知識點

停車場管理系統設備

二、線纜和光纜施工技術要求

(一)線纜的施工要求

1、信號線纜和電力電纜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於0.3m;信號線纜與電力電纜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

2、線纜敷設時,多芯線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於其外徑的6倍,同軸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於其外徑的15倍。

3、線纜敷設時,為避免干擾,電源線與信號線、控制線,應分別穿管敷設,當低電壓供電時,電源線與信號線、控制線可以同管敷設。線纜在溝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線槽內。在電纜溝支架上敷設時與建築電氣專業提前規劃協商,高壓電纜在最上層支架,中壓電纜在中層支架,低壓電纜在中下層支架,智能化線纜在最下層支架。

4、明敷的信號線纜與具有強磁場、強電場的電氣設備之間的淨距離,宜大於1.5m,當採用屏蔽線纜或穿金屬保護管或在金屬封閉線槽內敷設時,宜大於0.8m。

5、信號線纜的屏蔽性能、敷設方式、接頭工藝、接地要求等應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二)同軸線纜的施工要求

1、同軸線纜的衰減、彎曲、屏蔽、防潮等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並符合相應產品標準要求。同軸電纜應一線到位,中間無接頭。

2、視頻信號傳輸電纜應滿足下列要求:

(1) 室外線路,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9mm的同軸電纜,採用聚乙烯外套。

(2) 室內距離不超過500m時,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7mm的同軸電纜,且採用防火的聚氯乙烯外套。

(3) 終端機房設備間的連接線,距離較短時,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3mm或5mm同軸電纜。

(4) 電梯轎廂的視頻同軸電纜應選用電梯專用電纜。

(三)光纜的施工要求

建造師必考有關安防和線纜光纜知識點

1、光纜長距離傳輸時宜採用單模光纖,距離較短時宜採用多模光纖。

2、光纜的芯線數目應根據監視點的個數及分佈情況來確定,並留有一定的餘量。

3、光纜的結構及允許的最小彎曲半徑、最大抗拉力等機械參數,應滿足施工條件的要求。

4、光纜的保護層,應適合光纜的敷設方式及使用環境的要求。

5、光纜敷設前,應對光纖進行檢查。光纖應無斷點,其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核對光纜長度,並應根據施工圖的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

6、敷設光纜時,其最小動態彎曲半徑應大於光纜外徑的20倍。光纜的牽引端頭應做好技術處理,可採用自動控制牽引力的牽引機進行牽引。牽引力應加在加強芯上,其牽引力不應超過150kg;牽引速度宜為10m/min;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光纖接頭的預留長度不應小於8m。

7、光纜敷設後,應檢查光纖有無損傷,並對光纜敷設損耗進行抽測;確認沒有損傷後,再進行接續。光纜敷設完畢後,宜測量通道的總耗損,並用光時域反射計觀察光纖通道全程波導衰減特性曲線。​

擴展閱讀: ,

有關建造師考試重點內容,建築智能化工程施工技術方面內容歡迎留言討論!點擊關注我”小強說弱電“

,有任何弱電方案方面需要索取請留言,分享給您更有價值的弱電知識!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