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產相關概念綜述

大數據時代,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生產資料、基礎資源已經被廣泛認可。將數據作為經濟的要素,首先要解決數據的資產化問題。朱揚勇等綜述了信息資產、數據資產、數字資產的發展,提出將信息資產、數字資產、數據資產統一為數據資產,並給出了數據資產的定義,為理清相關概念進行了重要的探索和嘗試。鑑於“資源、資產、資本、經濟”等術語緊密關聯,與數據資產相關的概念有3組:信息資源、信息資本和信息經濟,數字資源、數字資本和數字經濟,數據資源、數據資本和數據經濟。顯然,過多的雷同的概念不利於事物的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對12個相關概念進行梳理分析,形成統一的概念。

一、信息資產及相關概念

“信息資產”一詞於1977年被Kaback提出。1994年,The Hawley report將信息資產定義為“已經或應該被記錄的具有價值或潛在價值的數據”。

與信息資產相關的概念有信息資源、信息資本和信息經濟。

1.1 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一詞於1970年被Rourke在Special Libra-rie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1974年,Horton在出版的書中也提到了“信息資源”。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了應對激增的文書工作帶來的沉重負擔,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美國聯邦文書委員會(Commission on Federal Paperwork),該委員會引入了信息資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的概念。委員會信息管理研究主任Horton認為信息是與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財務資源和自然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指出了高效、經濟地管理組織中的信息和信息資源是非常必要的。1985年,美國管理與預算局(OMB)正式發佈A-130號通告(Circular No.A-130),即The Management of Fede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該通告詳細給出了聯邦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的整體政策框架。2004年,我國政府發佈的《關於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中辦[2004]34號)中指出,信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與能源、材料資源同等重要。2016年,鑑於法律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美國管理與OMB再次修訂了A-130號通告,並改名為Managing Federal Information as a Strategic Resource,其認為信息資源是指信息和相關資源,如人員、設備、資金、信息技術等。

1.2 信息資本

196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Stigler指出信息是一種資本,它是在搜尋成本的基礎上產生的。1977年,美國著名信息經濟學家Porat認為“信息資本是指對一切與信息服務相關的各種信息設備的投資”,指出與信息服務相關的設備、環境、信息產品和服務等都可作為構成社會信息活動的一部分,或作為信息消耗品計入到信息投資額中。2004年,Kaplan等提出了信息資本是新經濟下創造價值的原材料,包括系統、數據庫、圖書資源和網絡,併為組織提供信息和知識;信息資本由技術基礎設施和應用兩部分組成,只有在戰略背景下才有價值。2012年,Wu等認為信息資本是指支持組織戰略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信息技術組合,其在業務流程的重新設計中起著關鍵作用。

1.3 信息經濟

“信息經濟”的概念於1959年前後被提出,基於資源的信息觀是其發展的核心。1961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Stigler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價值,提出了信息搜尋理論。1962年,普林斯頓大學教授Machlup給出了知識產業的概念,並給出了馬克盧普的信息經濟測度範式,測算了信息知識產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1977年,Porat在Machlup的研究基礎上,第一次把產業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並把信息部門分為由向市場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企業所組成的第一信息部門和由政府和非信息企業的內部提供信息服務的活動所組成的第二信息部門,並給出了波拉特範式。1981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採用波拉特範式來測算各成員國信息經濟的發展程度。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信息技術影響範圍的擴大,信息經濟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重視;90年代,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信息經濟有了新的發展。2013年,英國政府發佈了Information Economy Strategy,旨在促進英國信息經濟的發展。2016年,《中國信息經濟發展白皮書》中將信息經濟定義為:以信息和知識的數字化編碼為基礎,以數字化資源為核心生產要素,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領域的緊密融合,形成的以信息產業及信息通信技術對傳統產業提升為主要內容的新型經濟形態。


二、數字資產及相關概念

“數字資產”一詞於1996年由Meyer提出。2013年,Toygar等認為“從本質上說,數字資產擁有二進制形式數據所有權,產生並存儲在計算機、智能手機、數字媒體或雲端等設備中”。

與數字資產相關的概念有數字資源、數字資本和數字經濟。

2.1 數字資源

“數字資源”一詞於1981年由IEEE通信學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在Record中提及。2006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Harley等認為數字資源包括使用富媒體和跨文本、圖像、聲音、地圖、視頻和許多其他格式的對象。

2.2 數字資本

“數字資本”一詞於2000年在Digital Capital:Harnes-sing the Power of Business Webs中被提及,作者Tapscott等認為數字資本是指由新的合作關係“商業網絡(b-webs)”創造的財富;商業網絡是指由生產商、服務提供商、供應商、基礎設施公司和通過數字渠道連接的客戶等所組成的合作網絡;當智力資本進入數字網絡時,整個行業發生改變,以全新的方式創造財富連接數字資本;在商業網絡中,客戶資本成為關係資本,在未擁有人力資本的情況下公司也可以建立關係資本,並通過新的商業模式來構建結構資本;數字資本賦予了傳統商業模式下人力資本、客戶資本和結構資本新的內涵和維度。

2.3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一詞於20世紀90年代由日本的一位經濟學家在日本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提出。1995年 Tapscott在著作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ing Intelligence中也提到數字經濟。1998-2000年,美國商務部先後出版了“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I和II)”“DIGITAL ECONOMY 2000”研究報告。“The Emerging Ditital Economy(I)”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數字革命已成各國戰略討論的核心與焦點,將成為驅動新時代發展的強力引擎。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給出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三、 數據資產及相關概念

“數據資產”一詞於1974年由Peters提及。2018年,朱揚勇等將數據資產定義為擁有數據權屬(勘探權、使用權、所有權)、有價值、可計量、可讀取的網絡空間中的數據集。

與數據資產相關的概念有數據資源、數據資本和數據經濟。

3.1 數據資源

“數據資源”一詞於1968年由Voich等在Principles of Management:Resources and Systems中提及。1998年,Levitin等在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發表的文章中詳細論述了數據作為資源的屬性。數據資源是有含義的數據集結到一定規模後形成的。2008年,朱揚勇等指出數據資源是重要的現代戰略資源,將越來越顯現其重要程度,在21世紀有可能超過石油、煤炭、礦產,成為最重要的人類資源之一;2012年,Amazon前首席科學家Weigend表示:數據是原油,但石油需要加以提煉後才能使用,從事海量數據處理的公司就是煉油廠。數據作為一種資源已經獲得廣泛共識。

3.2 數據資本

“數據資本”一詞首先出現在統計領域中,1967年,挪威中央統計局的一份工作文件中認為數據資本是採集和計算數據的保留存量,在類似於工業生產資本的統計文件系統中起核心作用。2011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字經濟項目主任Brynjolfsson及其團隊對180家大型的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發現在產出和生產率方面表現較好的企業都更重視“數據驅動決策(DDD)”(這一功能在模型化後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對數據作為資本提供了很好的支持。2016年3月,MIT科技評論與ORACLE撰寫了報告The Rise of Data Capital,該報告指出數據已經成為一種資本,與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一樣,都能夠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在經濟學中,數據資本是生產商品和服務所必需的記錄信息,它與實物資本一樣,擁有長期的價值,但擁有特有屬性,如非競爭性、不可替代性、體驗性;數據是創造新價值的原材料,會顛覆現有業務,對行業進行重組;數據資本的興起,需要一個全新的企業計算體系架構;在重新配置數據管理、集成、分析和應用功能時需遵循3個關鍵原則:數據平等、數據的流動性、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治理。

3.3 數據經濟

“數據經濟”一詞於2011年被Gatner公司合夥人Newman的綜述文章提到。2014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Towards a thriving data-driven economy的報告。2017年,IDC公司和Open Evidence公司為歐盟委員會提供了一份European Data Market SMART 2013/0063 Final Report報告,該報告認為數據經濟是衡量數據市場對整個經濟的總體影響,它涉及數字技術支持的數據生成、收集、存儲、處理、分發、分析精化、交付和開發;數據經濟包括數據市場對經濟的直接、間接和引導作用。同年,歐盟委員會發布Building a European Data Economy報告,該報告指出數據經濟的特徵是由各類市場主體(如製造商、研究人員和基礎設施供應方等)為確保數據可取和可用性而共同合作構成的生態系統,這使得市場主體能夠提取價值並創建各種應用,來改善民眾的日常生活(如管理交通、優化農業種植、遠程醫療等)。2018年,全球知名數據中心供應商Digital Realty發佈Data Economy Report 2018認為數據經濟的定義是使用複雜的軟件和其他工具,通過快速存儲、檢索和分析大量非常詳細的業務和組織數據所創造的金融和經濟價值。


2018年,朱揚勇等根據數據的物理屬性、存在屬性和信息屬性將數字資產、數據資產和信息資產統一為數據資產。後續,將相關概念統一到數據範疇下進行研究(即統一使用數據資源、數據資產、數據資本和數據經濟),這將有利於儘快實現數據資產化、資本化和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更有利於基於數據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