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六大跨越”前海“區動力”十足

<table> 5年“六大跨越”前海“區動力”十足

5年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經濟、制度創新、外資外貿、深港合作、營商環境、新城建設六個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馮瀟 攝

/<table>

5年能讓一片區域發生什麼變化?

註冊企業增加值增長1.5倍,稅收收入增長2倍;推出制度創新成果520項,平均3.5天就推出一項;註冊港企數量增長4.2倍,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增長86.5%;全球營商環境排位從31位升至22位……

在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給出的答卷中,噴薄而出的“區動力”再次展示出這片熱土的“生機勃勃”。

“這5年,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風險防控為底線、以可複製可推廣為要求,在經濟、制度創新、外資外貿、深港合作、營商環境、新城建設等六個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設立五週年建設情況介紹會”如是介紹片區成果。

據悉,5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省商務廳、自貿辦等單位高度重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並予以大力支持。在協調支持前海合作區和自貿區雙擴區、合作區規劃修編等重大平臺建設,指導協助前海合作區深化改革方案等關鍵改革創新項目,幫助推動航空限高等長期困擾前海重大瓶頸問題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助推前海制度創新、深港合作、新城建設等。

深圳市委市政府和自貿區建設各相關單位,也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法治創新、事中事後監管、體制機制創新、人才管理改革、黨建創新等八大領域充分發揮改革創新主力軍作用,推出一系列企業獲得感強的重大改革創新成果,形成舉全市之力建設前海的良好格局,助推前海打造全國自貿片區的改革創新高地。

制度創新為核▶▷

拓展十大領域“前海模式”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說,5年來,前海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形成並不斷拓展“前海模式”。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520項,分別在全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和深圳市複製推廣50項、5項、69項和165項。主要經驗做法體現在10個方面:

——構建高標準接軌國際的投資管理體系。全面提速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現外資“一口受理”全國最快,率先試點企業登記“秒批”;全面優化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審批事項進清單、清單之外無審批”;全面提升稅收服務,納稅流程總時長縮短78%。

——探索貿易自由化舉措。推進“全球中心倉”等建設,打造“全國攬貨—前海集拼—機場直飛”的進出口貿易生態圈,105個申報項目最少僅需填報9個;創新實施“MCC前海+”模式和“船邊直提”“抵港直裝”新型業務,大幅降低倉儲成本,進口貨物從卸船到運出碼頭卡口最快僅耗時5分鐘等。

——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方式。實施針對港人港企的“萬千百十”工程,推出港澳資企業註冊零跑動創新舉措;建設深港創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鎮、深港創意設計產業園等重大平臺,出臺實施《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干措施》,並在全國率先實施港澳居民免辦《臺港澳人員就業證》並允許購買公積金。

——打造金融開放創新體系。打造“六個跨境”金融品牌,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率先開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試點,跨境貸累計提款金額近400億元;微眾銀行、招聯消費、恆生前海基金、匯豐前海證券等多個“全國首家”企業均落地前海,金融註冊企業數4.8萬家、持牌金融機構244家。

——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在出臺全國自貿區首份法治建設專項系統規劃,打造“條例+辦法+指引”的梯次型規則格局的同時,形成全國獨一無二的集商事、金融、知識產權、海事等門類齊全的專業機構佈局,全國11家粵港澳合夥型聯營律所有7家落戶前海等。

——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搭建跨部門協同監管平臺,成功彙集74個政府部門、16萬家企業的2000多萬條信用數據,推出“前海企業信用畫像”,與11個部門形成協同監管效應;不斷拓寬信用應用場景,成為廣東唯一加入國家“信易+”聯盟的試點區域等。

——打造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構建“2+3+6+N”多層次產業政策體系,聚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技、數字經濟等新興前沿產業,吸引平安智慧城市、商湯科技、恆大、華潤銀行等總部項目落地,並引進美國嘉吉集團華南結算中心、新之江等大批重點外資項目。

——建設宜居宜業、綠色智慧的城市新中心。在全面啟動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建設,推進前海國際金融交流中心、前海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重點公共設施規劃建設,並在全國率先實現自貿片區5G全覆蓋。

——構建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輻射帶動新格局。發起成立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並持續推進全球港口網絡佈局。截至2019年,“一帶一路”沿線已有41個國家在前海投資設立445家企業,合同利用金額21.55億美元;前海企業則向“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設立企業(機構)50家,協議投資額12.34億美元。

——打造自貿試驗區黨建新模式。制定併發布《前海黨的建設三年規劃》,以拓展融合型黨建模式為核心構建“1+6+9”黨建工程體系,率先發布國內首個自貿片區黨建《指導意見》,率先提出併發布“前海組織力指數”指標體系等。

營商環境為翼▶▷

全球排位升至第22位水平

制度創新帶來的紅利也大幅提升了片區營商環境。會上發佈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2019年度營商環境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片區營商環境便利度得分為79.8,如作為一個獨立經濟體參與排名,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2位,比2018年的31位提升9位。

“片區這次不少領域都有大幅提升。10個評估領域中,執行合同領域、獲得電力領域進入全球前10,開辦企業和辦理施工許可等2個領域進入全球前20。”普華永道廣東市場主管合夥人王斌說,選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進行的評估顯示,片區總體營商環境優越、亮點突出、企業獲得感強。

由於深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企業國際化發展中遭遇海外知識產權糾紛和訴訟明顯增多。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深圳分中心(下稱“分中心”)也在會上正式揭牌,將聚焦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存在的難點和痛點,構建層面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收集和發佈渠道,建立糾紛應對指導與協助機制,提高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糾紛防控意識和糾紛應對能力。

專家認為,分中心是因時之需、因需而立,應爭做企業海外維權的“服務器”,海外規則的“擴音器”以及企業國際化發展知識產權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提升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也助力前海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經濟韌性為盾▶▷

疫情影響下經濟指標領先

改革開放創新實踐,也讓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呈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和發展活力。數據顯示,5年來,片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註冊企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1019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2566.65億元,增長了1.5倍;稅收收入從174億元增長至525億元,增長了2倍;固定資產投資從300億規模擴大至超過500億,累計建成市政道路59條,建成200棟建築,覆綠面積達200萬平方米。

同時,註冊港企數量從2015年的2313家增加至2019年底的12102家,增長了4.2倍,註冊資本達1.3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從2015年的22.3億美元擴大至2019年的41.6億美元,增長86.5%,外貿進出口總額從5734億擴大至8721.9億元,增長52.1%。

特別是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海創新構建“兩長兩員制”,持續保持零輸入、零感染、零傳播、零病例“四個零”和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一季度,片區主要經濟指標整體好於預期。

“稅收貢獻同比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實現正增長0.2%,佔深圳50.9%;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3.1%,其中前海灣保稅港區逆勢增長77.5%,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為廣東和深圳穩外貿、穩外資等貢獻了前海力量。”田夫說。

為持續提升改革開放能級,會上前海管理局還與多家企業簽約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包括打造軟銀(中國)科創產業投資中心、打造中國大唐集團智慧能源新業態產業基地;中集海工資產證券化、債券融資等試點;雙胞胎集團供應鏈金融中心、全球採購中心等系列平臺項目;與中國移動共建“前海5G+智慧綜合保稅區”、設立首期30億元“前海自貿創新投資基金”,以及片區管委會與招商港口簽署合作備忘錄、前海科控與弘暉資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

田夫說,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前海合作區成立10週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5週年,前海開發開放已站在全新的歷史起點上。下一步,片區將不斷豐富拓展“前海模式”,持續打造最濃縮精華的核心引擎,為把廣東自貿區建設成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廣東自貿區將積極為前海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爭取更多的改革開放自主權、提供更豐富的政策支持。”廣東省商務廳黨組成員、省自貿辦副主任馬行裕表示,將全方位助力前海在各重點領域實現深化改革、強化創新,促進前海在新起點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