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掌心裡面的寶貝,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孩子可以成為優秀的人、正直的人,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家庭,作為孩子從出生以後活動最多的場所,家庭教育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父母在教育子女常常會陷入的誤區時說道:“孩子在小的時候,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好,尤其對於男孩來說,一定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不肖子,都是寵出來的”。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在節目中李玫瑾教授還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非常的貼切:

一個男孩在4、5歲的時候和你鬧,你說這樣小的孩子鬧吧,他能怎麼和你鬧?不過就是在地上打滾耍賴而已。但是等孩子到了13、4歲的時候,他再和你鬧,他會怎麼鬧?首先,他有可能離家出走,其次他可能還會選擇自殺,到時候你怎麼辦?

聽過李玫瑾教授講過的例子讓我想到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發生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她家裡面有一小孩子,從小脾氣就特別的暴躁,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喊大叫,發脾氣,我朋友一開始總覺得孩子還小,不用怎麼管,以後自然就好了,一家人更是對孩子寵愛有加,孩子開始變得無法無天,目無尊長。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不僅沒有改正,更加的變本加厲,在學校頂撞老師,不遵守學校的規矩,甚至還逃學不上課,這個時候家裡面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想要孩子徹底改正已經很難了。

俗話常說3歲看80,孩子的性格特點在3歲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基本的形成,而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用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性格,健康的成長。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孩子3-6歲的時候,大腦處於發育時期,對外界一切無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很強,也漸漸地開始擁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用錯了教育方式,就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李玫瑾教授: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1、胡亂發脾氣、大喊大叫

小孩子在擁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會進入一個初期叛逆,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摔東西、胡亂發脾氣,但也許並不是因為一種生氣或者是不滿,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只好用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期家長不要用打罵的方式,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

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使用大喊大叫的方式。

但是當孩子大一點之後,如果還是有這種情況發生,就要嚴加管教了。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2、滿足不了自己想要的就威脅家長

孩子很會看眼色,也很聰明,知道家長們都是疼愛自己的,不捨得自己哭,這個時期他們會採用威脅的方式來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對於孩子一些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但是對於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學會拒絕,不可以一味的妥協。

我們經常在商場看在這樣的一幕,孩子想要買什麼玩具,家長不同意,孩子就賴著不走,還會大喊大叫,有的孩子甚至會躺在地上,家長怎麼拉都不走。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這個時候家長往往會因為太多人看選擇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這樣就被孩子發現了軟肋,知道自己這樣鬧家長就會滿足,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會故技重施。

家長在面對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一定要嚴肅的告訴孩子,你使用這樣的方式我是不可能答應你的,只要孩子明白這種方式沒有用,就不會再使用第二次了。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1、不尊重人

現在有很多小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我們都知道,隔輩親,老人們生怕孩子受到委屈,對孩子以為的溺愛、呵護,孩子想要什麼都會給買。

但是這種情況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認為自己在家中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就做什麼,甚至在不順心的時候還會打人。

如果孩子有這樣不尊重人的行為發生,家長一定要該打就打,不要姑息。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2、不守規矩

我們中國千百年來都是利益大國,講究的是遵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出現不遵守規矩的不良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中會敲碗筷,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這種行為時極其不禮貌的,家長要進行引導和教育,負責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在學校頂撞老師,在家中不聽父母的勸導,先要再教育改正就困難了。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現了以上這4種情況,一定要立刻糾正,適當時候,也要該打就打,這樣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性格。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