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唐文斌:新基建的本質是“術”,最終要回歸價值創造

4月26日下午,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AI TIME共同主辦的迎接清華大學109週年計算機系“雲校慶”系列活動——“論道AI Open”正式舉行,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受邀出席直播活動,與中國科學院張鈸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唐傑教授、劉知遠副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李向陽教授、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等一同探討AI在助力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和實踐,論道AI 的開放與共享。

曠視唐文斌:新基建的本質是“術”,最終要回歸價值創造

圖:曠視唐文斌出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等主辦的“論道AI Open”活動

AI技術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在未來將大有可為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科技創新成為了疫情阻擊戰的生力軍。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在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物資管控、醫療救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與保障作用。在直播中,張鈸院士就肯定了AI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他表示,疫情爆發後,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方面有著很大的用處,未來AI、大數據或將與這一領域的知識緊密結合,推進病毒溯源等工作。李向陽教授也表示,人工智能在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幫助居家人群實現互聯互通、做好心理輔導、關懷弱勢群體方面應用不足,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

唐文斌則結合曠視自身的AI抗疫實踐闡述了AI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的發展。據唐文斌介紹,早在大年初二,曠視團隊就完成了AI測溫系統的開發工作,並根據不同通量場景的需求,推出了多款AI測溫系統與產品組合。目前,這些曠視AI智能測溫產品已經上線北京百餘家超市、部分三甲醫院、南京某高校、政府大樓、商業園區、社區校園等場景,幫助快速定位潛在發燒人群,保障開放場所的通行效率與可控度。

曠視唐文斌:新基建的本質是“術”,最終要回歸價值創造

圖:曠視AI智能測溫系統助北京市地鐵站做好無感通行與檢測

同時,唐文斌還就疫情防控到底是科研先行和應用先行的爭論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做實用系統還是做前沿研究,我個人覺得這兩個事情是辯證統一的,曠視內部將其稱為技術信仰、價值務實。我們做前沿研究是技術信仰,做實用系統是價值務實,但技術信仰最終都是為了價值務實。研究應該是不僅僅可以用在今天,也可以用在明天、後天,但最終是為了有用做研究。價值務實則是要去探尋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並不斷優化它,而這又需要通過研究實現技術上的不斷演進,所以這兩件事情是辯證統一的。對於企業而言,做好今天,才能有明天和後天,也就是要把產品做好,把真正的客戶價值交付好,同時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堅定地投入到明天和後天的研究中。”

AI和新基建是“術”,價值創造才是根本

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抗疫的良器,還能夠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在疫情好轉,經濟復甦成為焦點的當下,以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再次被點名,在帶動和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面被寄予厚望。

對此,李向陽教授認為,AI要想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跟相關領域知識深度結合。唐文斌則從技術手段和價值創造等角度進行了探討。他表示,“AI本質上是一個術,是一種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創造價值;新基建也是手段,也是要實現價值交付。因此,在探討新基建時,更需要思考如何以技術作為手段實現降本增效,從而讓產業煥發出更多新機會,賦能更多生活和業務場景。”

秉持著“技術信仰,價值務實”的基因,曠視已經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場景,助力實現價值創造。唐文斌以供應鏈物聯網的實踐——天貓超市某倉庫進行舉例,“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前,員工一天要走大概40公里進行揀貨,人員流失率極高,曠視通過產品、方案、算法等讓員工不再高負荷進行揀貨,讓場景更加高效,這就是新基建。”

唐文斌還表示,“曠視的戰略是有橫有縱的,在三大垂直場景曠視會做得比較深入,但同時曠視也在把橫向上的技術能力開放出來給更多人。”這與張鈸院士提出的“科學發展的歷史表明,科學研究必須在開放的國際環境下才能得到快速發展,並造福於全人類。對於科學研究我們應該保持更加開放的態度,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必須走開放的道路”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過去幾年的實踐當中,曠視也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開放創新的理念。比如不久前,曠視正式宣佈開源、開放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其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成為國內第二個開源的國產深度學習框架。唐文斌表示,曠視開源自用的AI框架目的是希望以此降低AI開發門檻,讓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都能用上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加速人工智能產業落地。

曠視唐文斌:新基建的本質是“術”,最終要回歸價值創造

圖:曠視對外開源Brain++核心深度學習框架天元,推進技術快速落地

那麼開源共享是否意味著AI企業創業機會越來越少?對此,唐文斌予以否認。他表示,真正AI創業機會不在於核心環節,而在於它跟產業結合。在新基建下,企業真正的機會點就是以技術賦能垂直場景。王小川也表示,只有核心技術並不能使企業在行業中立足,將AI技術與領域需求、領域知識相結合才是AI創業公司需要掌握的能力。

為推動AI技術的開放與共享,助力新基建。在直播最後,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唐傑教授分享了專注AI開放共享的新期刊——《AI OPEN》,並呼籲打造更多的 AI 開放交流平臺。據悉,該期刊是一個共享 AI 理論與應用知識和前瞻性觀點的免費開放平臺,接收的內容包括研究文章、綜述論文、觀點、交流性短文和技術說明,範圍覆蓋 AI 及其應用的方方面面,期刊的內容可以免費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