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運動,漢字成中國落後替罪羊

民國時期,中國雖然脫離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但是由於長期受到封建思想的荼毒中華民族舉步維艱。

一,有人提出:漢字乃中國落後之根本

再加上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告恢復帝制,建立了中華帝國,以及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的鬧劇,再度加深了中華民族的危難,此刻中國已經接近崩潰亡國的邊緣。民國時期的文人痛定思痛,紛紛深刻反思,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法,他們認為:中國的貧弱,顯然不是推翻某個皇帝就能解決的,其中一定有什麼根深蒂固的東西,限制住了中國的發展。

在這種思想之下,時任北大講授的錢玄同,將這一切的原因歸結到漢字身上,正是漢字的存在,才導致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一直被固定,得不到有效發展與突破。因此在思索之後,他提出“漢字乃中國落後之根本,必須廢除”的言論。

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運動,漢字成中國落後替罪羊


為了獲得更多地支持,他致信其他文豪名流,號召他們加入廢除漢字的行動中。他給胡適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大致如下:

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

二,胡適、譚嗣同、魯迅等文豪們支持

而錢玄同的這一理論,獲得了胡適、譚嗣同、魯迅等文豪們地支持,在他們的商議之下,一致認為漢字確實需要廢除,然後轉用拉丁文進行替代。

於是在1922年,錢玄同發表萬字文章《注音字母與現代國音》,並公開演講:

1894年,中國給日本打了一次敗仗,於是國中有識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於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個問題發生,則漢字形體之難識難寫是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此言論一經公開,立刻引起人們的軒然大波,有反對者亦有支持者,他們各持觀點陷入激烈的爭論中。自此,一場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的狂潮誕生了。

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運動,漢字成中國落後替罪羊


三,受瞿秋白影響的《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

為了尋找適合中國人學習的拉丁文,受旅蘇人員瞿秋白的影響,他們在見識到蘇聯一步步成為強國後,認為蘇聯十月革命後的文字拉丁化運動,就是使國力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們決定效仿蘇聯的文字改革,於1929年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編製成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是拉丁文與拼音的結合體,已經完全不屬於漢字的像行體)。

四,蔡元培、魯迅、郭沫若大力推廣

經過不斷改革,在1935年12月由蔡元培、魯迅、郭沫若等688位社會名流提出《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在意見中他們決定大力推廣這種文字,並編製成由“漢字”“拼音”“中國版的拉丁字母”等三種“文字”組成的教科書——《拉丁化新文字書籍》,從學齡兒童開始入手,一步步減少教科書中漢字出現的頻率,直到全部替代位為止。

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運動,漢字成中國落後替罪羊


△漢字、拼音、拉丁字母組成的教科書

然而,他們未想到的是,這種包含多種語言的“雜亂”教科書,反而讓學齡兒童難以接受,他們學習這種新文字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學習漢字!這一點讓這些學者們措手不及,在他們看來,新文字簡單易懂,學習起來應該非常簡單,可為何效果卻如此不堪?

最終在推行了幾年之後,進度實在緩慢,並且在社會的壓力之下,新文字的推廣才算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