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什麼心情?

用戶9005348701969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可是她並不幸福。王昭君本是漢元帝的宮女,進宮六年都沒有見到皇帝。寂寞深宮,歲月蹉跎,王昭君深深明白,自己的美貌要隨著歲月而褪色,自己也要成為一朵凋謝的花朵,就算國色天香又如何?

當然王昭君可以向畫師毛延壽行賄,讓他把自己畫得美貌如花,可是王昭君不屑這樣做,她曾經不肯向毛延壽行賄,毛延壽就把她畫得很醜,所以讓她耽誤了青春,沒有見皇帝的機會。如今都過了六年,她怎能向毛延壽這個卑鄙小人低頭?

這時大漢朝要和匈奴單于交好,要派一個公主和親,於是漢元帝想封一個宮女為公主,和親塞外。於是王昭君就報名了,漢元帝一見王昭君,光彩照人,就一下子拜倒在王昭君的石榴裙下,他立刻愛上了王昭君,可是漢家重信義,又不能臨時換人,於是就讓王昭君當了和親公主,出嫁塞外。

漢元帝恨毛延壽把王昭君畫醜,就殺了毛延壽。而王昭君卻跟著匈奴單于去受風沙之苦了。

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並不幸福,她只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美女,而匈奴單于卻是一個老年人了。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才兩年,生了一個兒子,匈奴單于就病故了。

這時王昭君要求歸漢,可是漢朝皇帝不同意,讓她從胡俗,嫁給匈奴單于的大兒子,也就是新單于。

這時漢朝皇帝已經由漢元帝變成了漢成帝(漢元帝的兒子),如果是漢元帝還健在,王昭君可能還有機會回來。

遊牧民族的生活已經讓漢家女人不適應,住的是帳篷,吃的是羊肉牛奶,終年看不到花朵柳色,如今還要按收繼婚,像財產一樣被丈夫的兒子繼承,王昭君當然不樂意,如果樂意,就不會要求歸漢。

但是漢成帝不讓她歸漢,她只能留在匈奴,嫁給了新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若干年後,在漢成帝駕崩之後,王昭君的女兒後來又回漢朝拜見漢平帝和太后。而王昭君的兒子卻死在匈奴的內亂裡。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歌曲《昭君出塞》彈奏時應該有一個從哀婉到有力的變化,表達的就是昭君出塞的心情。感情應該是悲傷而又決然的,有決別、矛盾的,好奇又擔心,期盼又慌張,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

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作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其美貌被世人廣為稱讚,並且“沉魚落雁”這個成語中的“落雁”,就是出自昭君的故事。

一個美貌的女子,因為沒有賄賂畫師而成為宮女,被選為出塞的公主後。又發現自己的美貌皇帝也非常喜歡,但又改變不了分毫。從中的無奈幾分,抱怨幾分,不甘幾分。

歌曲《鴻飛雁》旋律也能提現出到時帶有一絲歷史的滄桑與哀怨,配以敖都深情的歌聲,將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時的悽切心情詮釋得淋漓盡致,亦歌頌了昭君為鞏固邊塞和平做出的犧牲與貢獻。為當時王昭君助攻很多年,可是從來見不到皇帝的命,心中是一直有怨言的,後來聽說朝廷在宮中內招代替公主出嫁的女子便毅然而然的去應徵了。想必心中也想放手一搏,與其在皇宮沒地位,說不定離開皇宮範兒是件好事。

好景不長,三年單于就去世了,昭君望能夠讓讓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可是皇帝的回覆卻是十分涼薄的。不允許不說,還讓她就一直在匈奴過下去。沒有辦法,王昭君只得忍受著屈辱,又改嫁給了大單于的第一個兒子,並且和他共同生活了11年。

後來他的這位新丈夫確實之後,只不過剛好到了而立之年,可惜的是,後來就沒有後來了,並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像野史當中說的服毒自盡,或者是抑鬱而亡。


嘎達嘎達牙


昭君是公元前33年(元帝竟寧元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係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帝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一百七十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係時弛時張。武帝即位(公元前140年)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武帝即位以後,由於國力充實,遂由和親政策改變為戰爭政策,以防禦性戰爭作為解除匈奴貴族入侵和威脅的手段。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匈奴接連大敗,到武帝末年,“匈奴孕重墮殰,疲極,苦之,自單于以下常有和親計”。後來再經過公元前71年漢與烏孫(遊牧於今伊犁河上游的一個部族)的聯合出擊,匈奴再次慘敗,屬部也乘機起來向它進攻,於是“匈奴大虛弱,諸國羈屬者皆瓦解,攻盜不能理”。從此,匈奴再也無力和漢朝對抗,時在昭君出塞前三十九年。

公元前60年以後,匈奴統治集團發生內訌,先有五單于爭立,繼有郅支單于(郅音至)與呼韓邪單于的對抗。呼韓邪在和郅支的鬥爭中失敗,被迫由單于庭出走,因怕受到漢朝和郅支的兩面夾攻,故爭取主動,與漢聯合。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南下,並親自入漢覲漢帝;隨後留有居今黃河河套北面賽下,由漢朝派兵護衛他。這便扭轉了自漢初以來約一百五十年(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即位--51年)漢匈兩族間的敵對局面,建立了和平友好的關係。這是匈奴關係的根本轉變,時在昭君出塞前十八年。

時仍在漠北的郅支,初見呼韓邪投漢,深怕遭到呼韓邪與漢朝的聯合進攻,所以也遣使入漢奉獻(公元前51年及50年)並送侍子,以示友好。後見漢朝出兵谷支助呼韓邪,自度無力統一匈奴,乃向西(今伊梨河流域一帶)發展,與漢決裂,索還侍子,並殺死漢使者谷吉。旋為漢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及副校尉陳湯所殺(公元36年)。於是匈奴與漢的敵對勢力終被消滅,時在昭君出塞前三年。

“郅支既誅,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喜者,以郅支已誅,政敵消除,無復後患;懼者,以郅支作為一個牽制漢朝的力量既不存在,自己原先在漢與郅支之間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已不能再有,而漢力威強,已身孤弱,今後或不免因得罪而滅亡如郅支。這種局勢促使他只有進一步倒向漢朝才能確保安全。因此他上書言:“常願謁見天子,……今郅支已伏誅,願入朝見”。公元前33年(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呼韓邪再入朝漢(這是他第三次入漢;第二次在公元前49年)。漢朝待他“禮賜如初”。在朝見期間,他自言“化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遂以宮女王嬙(字昭君)配他為妻。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昭君出塞了。

故事梗概

昭君出塞圖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常山微風


在明月高懸、森嚴壁壘的深宮裡,一位絕代佳人,獨自一人正在默默的整理著行裝、整理著思緒,她要遠嫁他鄉,離開這久居的深宮,離開未曾見過面的皇帝,離開久別的親人,離開養育她的故鄉。她要以柔弱之軀,肩負起一個王朝的期盼,踏上匈漢和親之路。

清冷的月光,灑滿了整個皇宮,透過窗欞也落在這位佳人身上。此時她的身邊沒有一位親人,與這月光一樣清冷,沒有了眼淚沒有了悲傷,多年的孤寂已把所有的悲傷,都深深的塵封在心靈深處。   

此刻她在想,在明天的送親儀式上,能否見到日思夜想的雙親,他們是否已雙鬢斑白、可好、能否見到小弟,進宮的時候他還在姐姐懷裡撒嬌、現在應是英俊的兒郎、能否見到兒時一起浣衣的姐妹,她們的容顏是否改變。至於皇帝啊,她已不在想象,他是離得最近也是最遠的一個人,她的內心猶如月光下的大海洶湧澎湃。


歸去來兮集


中國古代戰亂不斷,為了維繫兩國之間的利益,君王會選擇和親,其中就有中國最著名的王昭君出塞。漢朝第一個和親隊伍就發生漢王朝剛開國不久,開國皇帝劉邦為了鞏固疆域向匈奴出兵,在秦末時,匈奴的勢力在不斷的提升,而當時匈奴的最高統治者冒頓單于是個會弒殺親父的無情之人。

在劉邦出軍戰敗後,為了抵擋匈奴徹底消滅漢王朝,劉邦選擇與匈奴和親,然而漢王朝的大臣們以為用中原的傳統會讓蠻橫無理的匈奴與自國和解,卻忘了匈奴統治者對利益以外的事物還不放在心上,因此這個和親是不會讓匈奴重視的,和親隊伍去了匈奴也沒有一點音訊,其實說是和親,但漢王朝也並不捨得讓嫡系公主去匈奴的,所以到了漢代的時候,去和親的公主也只是臨時冊封的宮女。

王昭君被選為出塞匈奴還有其他的原因,在古代歷朝時,定期都會有一批秀女進宮選妃,到了漢代,都是現將各宮女的畫像畫下然後逐級上交,最後送到皇帝跟前,所以說王昭君的畫像有兩種去處,要麼是被人畫成普通樣貌的女子,要麼就是畫像被扣留最終沒有送到皇帝那裡,王昭君因此沒能成為皇帝的妃子,只能留守在宮裡做一名宮女,古代的宮女雖然有很好的俸祿,但做事一定要小心翼翼等到很老的時候才會有機會出宮,若是在位高權重的皇太后或者受寵的貴妃身邊服侍,服侍的人去世了,皇帝也許會讓貼身的奴婢陪葬。

王昭君當時選擇進宮是為了成為個妃子,不想卻成為宮女,一直在宮中沒有自由常常要謹言慎行,又要守著性命到老,一生的時間將會是平淡,一想到這個,王昭君更要想辦法到另一個地方去,所以當聽到匈奴大敗,匈奴朝拜漢元帝提出要娶漢人為妻,以保障不再兩戰,以維繫兩者之間的關係。漢元帝聽到此當然是同意的,打戰確實很勞民傷財,但漢元帝不願將自己的公主許配過去,便想到封哪位未寵幸的秀女為公主並嫁到匈奴。

其實可能有另一個說法,當王昭君對皇宮失望想要逃離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匈奴單于呼韓邪,兩人在交談之間定下了姻緣,所以呼韓邪想到了個辦法直接向漢元帝提親,漢元帝聽到是一名宮女就覺得沒有什麼,便準了這個婚事。

總的來說,王昭君因為入宮多年沒有得到皇上的恩寵其實是有一些怨氣的,自告奮勇去和親是有一些賭氣的成分在裡邊,出塞的時候內心其實是悲涼的,到了塞外一生致力維護兩朝之間的和平,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小空話歷史


情絲如夢,紅顏幾多憔悴

可憐寂寞繞樑的傷

翹首盼,紅妝浸溼夜孤寒

夜半魂牽夢君王

美人無淚斷情殤

命運的捉弄

今生的歸宿在何方

殘陽如血,歸雁落巢傾薄暮

琵琶聲聲唱離別

邊塞的廝殺淹沒在你的娥眉琴絃裡

長安城 再也沒有了硝煙的困擾

繁華依舊 車水馬龍

望故土

再美的風景也黯淡了往日的模樣

此去不知何時歸

心惆悵,欲斷腸

搖搖欲墜是你的淚

用容顏換人們永駐你心田

千古流傳後人評說

花開花落

望斷多少個秋

歲月的劍斬斷了思念

一生的痛有誰能讀懂

匆匆一面,還來不及留戀

所有的思念都被風吹散





周朝文DMU


昭君出塞心情是極其複雜的,這一去,就天涯海角,再也回不來了,這一走,註定孤獨一生,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這大雁都可以南北遷棲,而她只能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說,王昭君可以說既捨不得家鄉,捨不得親人,更要去做一件歷史大事。可以說是在對親人的不捨,對丈夫的未知,對任務必須完成的使命為一體,出塞的,她內心是在極其無助、迷茫、悲傷中離開家園踏上出塞的道路的,





齊郎才盡話古今


昭君出塞是一個歷史事件,反映了當時西漢王朝為促進民族和睦相處,邊境安寧和平而進行和親政策。昭君本人為國家與人民的利益,不顧個人榮辱得失,願意遠嫁塞北草原,對歷史與當時社會穩定繁榮,民族和平共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就個人而言,雖有不情願,不想去之想法,但‘被迫於皇帝之命,家長之命,民眾之命,還是決然接受現實,風光出塞遠嫁匈奴之地,書寫了一代美女王君出塞的歷史畫卷。昭君出塞進一步促進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發展,增進了中華各民族團結與發展。從主觀講,犧牲了昭君個人情感得失,她本人也不情願,但從客觀上講可以這樣說,她犧牲了小我,而成全了大我,是一個無私的人,有民族大義的人。所以說一個人活在社會中,在對面人生決擇與歷史重大選擇上,一定要以民族與國家利益為重,只有這樣才可以稱之為一個高尚的人,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的人。


厚德載物83860


說起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絕對是最苦情的一個。她在歷史舞臺上出現的場景是黃沙漫天的塞北,一把琵琶,一段思鄉情,雖有落雁的美貌,卻不及故國的花紅草綠。出塞的昭君,或許是解脫,或許是不捨吧。

一、從平凡的宮女到草原的女主人

在呼韓邪單于第三次進入漢宮前,王嬙還只是偌大漢宮牆裡一個規規矩矩的宮女,端茶倒水是她的一天,將洗衣服是的一天,這些從呼韓邪單于第三次走入漢宮後都發生了變化。公元前54年,被自己哥哥打敗的南匈奴單于呼韓邪率部投降漢朝,單于親自入宮請求漢元帝將一位公主賜給自己。漢元帝將宮女王嬙賜婚於呼韓邪,這位宮女王嬙,在歷史上有個美名:王昭君,在草原上有個響亮的名號:寧胡閼氏,王后的意思。

二、中原文化的傳播者

在離開城門的那一刻起,王昭君就知道自己已經不屬於漢朝,自己只屬於草原(根據匈奴的習俗,閼氏在單于死後會繼續嫁於新單于,再無迴歸故國的機會)。踏上黃沙漫天的出塞之路,王昭君除了對家鄉的思念,或許也有一絲解脫,如果在漢宮裡,或許她一輩子都是宮女,或許會被臨幸,但明爭暗鬥的皇族遠不如開放粗獷的草原。而到了草原後,王昭君極力傳播中原文明,也逐漸適應了匈奴的生活。在她死後,匈奴人為她修築了陵墓,奉為神明,或許,這才是讓王昭君最開心的事情吧。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一個風姿卓越的奇女子,在踏上出塞道路的那一刻起,王昭君心情有沉重有期待,有憂傷又帶著欣喜,她知道她的命運已經交付給了呼韓邪單于,她要做的就是幫助他,還好,他對她很好,她也沒有辜負他。王昭君傳播了中華文化,正如哦她的稱號寧胡閼氏那樣,成了草原和平、文化的維護者。


愛鏟史的貓


要想知道別人是什麼心情,就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先了解一下她的遭遇:

王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人,名嬙,字昭君,我國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一個生活在千年前封建社會的性格剛烈的美女子,能挺身而出主動出塞,用自己一生的青春與美麗走上一條和親之路。從而使漢胡之間遠離硝煙,從而在煌煌的史冊間,留下一段千古佳話和傳奇的故事。現代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曾讚揚說:“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就是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古典美女子,她在無限風光的背後,是隱藏許多的無奈與艱辛。

相傳王昭君到京城長安後,和其他被選的秀女一樣,先要到畫師毛延壽那兒畫像。有的美女為了得到皇帝的青睞,用重金賄賂毛畫師,畫師就將她們畫得美貌非凡。而剛烈清高的王昭君她厭惡不懈做這種事情,沒有給毛畫師金銀財寶,毛畫師就有意在王昭君眼睛下面點了一點,結果王昭君沒能入漢元帝法眼,多年得不到寵幸,寂寞於後宮。

幾年之後,匈奴汗國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向漢廷求親,漢元帝決定在不受寵的美女中物色幾位賞賜給他。並許諾誰願意前往,就給予公主的身份。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王昭君卻挺身而出,臨行前漢元帝召見王昭君,一見面就驚呆了,怎麼會有如此美麗的美人呢,我怎麼沒有發現呢?一席談話,更覺王昭君才智過人,整個後宮無人可及。漢元帝深深後悔,兩眼望著昭君不忍離開。昭君進宮多年,第一次見到多情而又年輕的皇帝,卻又要離他而去,也是心酸不已。可是為了國家利益,昭君不得不北上。

送走王昭君後,漢元帝立即翻看美人畫冊,終於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王昭君。細細一看,原來昭君眼下多了一個疵點,掩蓋了昭君的美貌。皇帝大怒,下令將那個弄虛作假的畫師毛延壽殺了。

昭君隨呼韓邪來到塞外,在匈奴又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呼韓邪單于非常寵愛王昭君,被封為“寧胡閼氏”。王昭君幸福地享盡頂級國母待遇。據《漢書·匈奴傳》等史書記載,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所生的兒子伊屠智牙師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呼韓邪去世,嫡子雕提模皋繼位。依照匈奴汗國的風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結婚的義務,於是王昭君再嫁給新皇帝。二人年齡相當,新單于更加愛慕王昭君。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繼續當皇后,跟新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匈奴貴族。由於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漢族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從她的故事不難看出她出塞的複雜且矛盾心情,由於毛延壽的原因:她肯定是得不到重視的。在那麼一個地方,長的漂亮反而會引起其他宮妃的嫉妒,很可能會在宮廷中慘淡的死亡。出嫁也是一種機會,最少是走了出來 ,但是去嫁給一個未知的人,雖然會有期待,但還是會有對未知的害怕,迎接她的指不定也是虐待或者死亡,而且想到以後要到異國他鄉生活,再也回不去了,憂傷,懷念,絕望,都會湧上心來。所以是複雜且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