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說到春節起源,必然要提到我國傳統曆法:農曆。農曆是我國目前仍在與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農曆,又叫夏曆,即農業上使用的歷書,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

據說,當年青年人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

新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在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

過“年”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老人為趕走年獸放炮

過年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記載:“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期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12個月,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那麼,為什麼春節又被稱為“過年”呢?關於這個俗稱,據說和一種叫“年”的怪獸息息相關。

過“年”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期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就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老人,他看到鄉親們匆忙恐慌的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老人把鬍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

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卻笑而不語。

在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裡。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過“年”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把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一見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都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個傳說充分說明了積德行善能得到回報。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鞭炮;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到了,就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了。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地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美好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