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青年時代的汪曾祺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汪曾祺不是昆明的過客,時光倒流,他是老昆明青石板路上青衫飄飄的才子、是文林街“摩登”茶館裡用玻璃杯喝紅茶的資深茶客、是昆明春天小雨裡在翠湖邊攜著外文系才女漫步的多情人、是嚐遍了汽鍋雞、老火腿、米線、韭菜花的美食老饕。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沈從文與汪曾祺

韭菜花是中國鹹菜裡的“神品”

汪曾祺曾經說過,吃東西是與文學相通的。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在江蘇高郵。1939年8月,高中畢業的汪曾祺和他的同學一起歷盡艱難趕到昆明,考入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在昆明駐留了七年之久的汪曾祺很喜歡昆明菜,他不僅品嚐了美食。還把它們一一紀錄在自己的筆下.

汪曾祺說吃汽鍋雞是“培養正氣”,他比較“中國人很會吃雞。廣東的鹽鋦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山東的炸八塊,湖南的東安雞,德州的扒雞……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次大獎賽,哪種雞該拿金牌?我以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可以和汽鍋雞比美的是過橋米線,“未到昆明之前,我沒有吃過米線和餌塊。離開昆明以後,也幾乎沒有在吃過米線和餌塊。最為名貴的自然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和汽鍋雞堪稱是昆明吃食的代表作。”

而對於味道濃香鮮美的宣威火腿,汪曾祺則評價:“雲南的宣威火腿與浙江的金華火腿齊名,難分高下。”細心的他還發現:“昆明人吃火腿特重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謂之‘金線片腿’,吉慶祥的火腿月餅天下第一。”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香椿拌豆腐是汪曾祺的最愛,他甚至記錄下了涼拌的方法:“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裡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滴。”

西南聯大時期,很多從北方來的學者和學生並不習慣昆明的鹹菜,汪曾祺卻吃得津津有味。“雲南的韭菜花和北方的不一樣。昆明的韭菜花和曲靖的不同。曲靖的韭菜花很香,味道不很鹹而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淡淡的甜味。凡到曲靖的,都要帶幾罐送人。我常以為曲靖的韭菜花是中國鹹菜裡的‘神品’。”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汪曾祺與夫人施松卿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昔日西南聯大的校門

在昆明天天泡茶館

汪曾祺的祖父喜歡喝茶而且還很考究。在汪曾祺的記憶裡,祖父愛喝的是龍井茶,兒時的他有時會另拿一個杯子,向祖父討茶喝。

在昆明的七年時間裡,汪曾祺幾乎天天泡茶館。“泡茶館”是當時西南聯大學生特有的說法,昆明本地人則叫做“坐茶館”。

聯大學生喜歡泡茶館,往往一泡就是大半天。聊天、會友、看書、寫文章。汪曾祺回憶:“有一位教授在茶館裡讀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稱泡茶館的冠軍。此人姓陸,是一怪人。他曾經徒步旅行了半個中國,讀書甚多,而無所著述,不愛說話。他簡直是“長”在茶館裡。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獨自坐著看書。他連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館裡,一起來就到茶館裡洗臉刷牙。聽說他後來流落在四川,窮困潦倒而死,悲夫!”茶館像是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折射著大時代下老昆明的市井人生。

自小被祖父薰陶出喝茶習慣的汪曾祺不僅對茶葉很熟悉,還對泡茶的水也一一比較。他寫過:“昆明茶館裡賣的都是青茶,茶葉不分等次,泡在蓋碗裡。文林街後來開了一家‘摩登’茶館。用玻璃杯賣綠茶、紅茶——滇紅,滇山的水也很好,水清而滑。”當時昆明的茶館普遍使用瓷口缸和土碗泡茶,用玻璃杯泡綠茶、紅茶來賣,絕對是很時髦的做派,在“摩登”茶館裡喝茶的汪曾祺也算是位趕時尚的大才子。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汪曾祺的國畫和手稿

中文系“可愛的妙人”

有人說汪曾祺是位“可愛的妙人”,成為他妻子的施松卿最有發言權。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施松卿不乏追求者。多年後,施松卿和汪曾祺的女兒汪明說:“一次,爸爸媽媽聊起聯大的事情,媽媽對我們說:‘中文系的人土死了,穿著長衫,一點樣子也沒有,外文系的女生誰看得上!’我們問:‘那你怎麼看上爸爸了?’媽媽很得意地說:‘有才!一眼就能看出來。’”

施松卿比汪曾祺大兩歲,祖籍福建長樂,是一位生長在馬來西亞愛國華僑家中的大家閨秀,為了讀書報效祖國,她在家人的支持下,隻身飄洋過海進入西南聯大。施松卿在聯大先讀物理系(和楊振寧同學),後轉念生物系,後來才轉到了外文系。在西南聯合大學讀書時期,汪曾祺和施松卿並沒有交往,他們是在昆明郊區建設中學教書時認識並開始相愛的。

在和施松卿戀愛前,汪曾祺有過一次情感挫折。汪曾祺的老友朱德熙回憶:“曾祺有過一次失戀,睡在房裡兩天兩夜不起床。房東王老伯嚇壞了,以為曾祺失戀想不開了。”貧困但仗義的朱德熙賣了自己的一本物理書,用賣書的錢請汪曾祺吃飯,還給汪曾祺要了酒。汪曾祺喝了酒,澆了愁。後來,朱德熙對妻子何孔敬說:“那個女人沒眼力。”

有眼力的施松卿和汪曾祺就在昆明相愛了,昆明的街頭巷尾、茶館、書店留下了這對才子佳人的浪漫身影。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汪曾祺文學館

課堂上的“異類”

汪曾祺讀中文系時,曾跟隨沈從文學寫作。沈從文很賞識汪曾祺,曾對人說:汪曾祺的文章寫得比他自己還要好。汪曾祺的《課堂習作》,沈從文給過120分的高分。

不過,和其他用功苦讀的學生不同,汪曾祺在學校是個“異類”。“他在聯大生活自由散漫,甚至吊兒郎當,高興時就上課,不高興就睡覺,晚上泡茶館或上圖書館,把黑夜當白天。”

給他上過課的都是名家,朱自清、楊振聲、聞一多、沈從文,汪曾祺回憶:楊振聲先生這個人資格很老,他當時是文學院院長,給我們講漢魏六朝詩。他上課比較隨便,也很有長者風度。對我他好像挺照顧,期末考試前他說,汪曾祺可以不考了。朱自清先生上課最認真,規規矩矩的。給我們上宋詩,每次他都帶上一疊卡片。他要求學生按期交讀書報告,考試也要求嚴格。他對我不滿意,說:汪曾祺怎麼老是缺課?

沈從文開了三門課:各體文習作,是二年級的必修課。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則是三四年級的選修課。汪曾祺記得自己寫過一篇《燈下》的作品,描述小鋪子點燈之後各種人的活動,沒有主要情節,也沒有重要人物,屬於寫情境的。沈從文就找來類似的作品,包括他的《泥塗》給汪曾祺看,這給汪曾祺的印象很深。汪曾祺後來的小說《異秉》便是以此為雛形的。汪曾祺說:沈從文先生有一個說法:先要學會車零件,然後才學安裝。他強調的是對生活片段的仔細觀察。

當時,沈從文住在昆明郊區鄉下,每個星期在上課的日子就進城住兩天,學校安排有房子,汪曾祺經常去找沈從文玩。每次去都是還上一次借的書,再借幾本,隨便聊聊。他的書學生都來借,其他系的同學也來借。沈從文的許多書都是為了借給學生看才買的,上面簽著筆名“上官碧”。人家借書沈從文也從不立賬,好多人借走也不還,但這毫不影響沈從文對學生的慷慨和熱情。

如果說文學大家們的指點與天賦造就了汪曾祺的文字異彩,對生活的熱情則給汪曾祺的一生染上了美妙的人間煙火氣,也給昆明留下了無數色香味俱全的文字,讓我們悅讀其間,感動並垂涎著。

文林街“摩登”茶館 汪曾祺的人間煙火氣

昔日西南聯大聯大圖書館內用廢汽油桶、木箱疊架起來的書架

塵香舊影——“西南聯大時期的人與事”系列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