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樂二中孫樹楠:一起苦過的幸福


開學日記|山東省昌樂二中孫樹楠:一起苦過的幸福


因為錯時放學,輪到我們班時,已經是10點了。

沒有輔導,我依然要等到學生都走了,去教室消毒,然後才能回宿舍。

像往常一樣,我拿著早就裝好消毒液的噴霧器,從教室的後頭開始,地面、開關、桌椅、垃圾箱,一點一點來。沒想到,到講臺時,還有一個學生趴在那裡,對著電腦裡的課件整理著筆記。

我也是腦子裡還在想著剛做的一個題目,竟然沒有發現她,倒是嚇了自己一跳。她也是,抬起頭來,有些訕訕的。

我說,怎麼還不回去?

她說,老師,我還有些問題沒有整理好。馬上就好。

我說,抓緊時間,早點回去休息。

她答應著,又低下頭,快速地記著。

等我從另一個教室消完毒回來,這邊已經關了燈,閉了門。我把講臺、門口、把手又噴了消毒液,關上門。

此時,學生都已經回宿舍了,教學樓裡安靜了下來,還有幾個亮著燈光的教室,也是晚走的老師在忙著做一天裡最後的一次消毒。

金鑰匙廣場的小樹林裡,淡淡的燈光映著已然婆娑的柿子樹,顯得有些幽長的小路,安靜如睡去,只有路上鋪的鵝卵石,浸潤在燈光裡,水一般盈潤。

想在林邊安靜得待一會兒。

教學多年,見慣了認真如斯的學生。只是今天,和平時不一樣。學生每天的活動,都有這樣那樣的一些規定,定時走,定時來,排隊走,排隊來,來來回回都有固定的路線,都有老師帶領。每次看到他們安靜地等待,安靜地排隊離開,眼裡總會熱熱的。

不知道她怎麼躲開了集體的行動,就為了能更好地再把筆記整理一下。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能吃“苦”的孩子吧。

想起了那些開學前,為了上網課,躲在屋頂上或是鄰居家的牆邊蹭網的孩子,其中精神,並不輸當初的鑿壁借光。

記得當初上學時,也如他們一樣。每天早晨,有同學早早起來,在冬天的風裡,藉著大門口昏暗的路燈背英語,背課文。

有人說,做學生不容易,吃太多的苦。這話對,成長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伸伸手就能得到,需要付出,需要奮鬥,需要忍受別人看起來無法忍受的東西。

其實,這樣說,也不對,因為對身處其中,有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人來說,這些所謂的“苦”,都是成功必然的經歷。一個渴望長大,渴望成功的人,一份有希望有收穫的付出,充滿著挑戰,也充滿著快樂,怎麼能是“苦”呢?累的是身體,豐富的是心靈,每天不斷地灑下汗水,本身就是幸福的。

就像那個陪著孩子蹭網的父親,冬夜裡蜷縮在牆根下,這裡有累,也有陪伴的幸福。就像每天辛勤的老師們,高強度的工作,事無鉅細地付出,他們守護著孩子的明天,也是守護著為師者的仁心。這裡有累,也有一份堅守和滿足。

別人以為的苦,其實是自己心裡的幸福。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夠守住自己的本心,努力走過,看著希望慢慢變成現實,就像守著花兒等待開放。

心裡有夢想,就不會把努力當作苦。

心裡有愛,也不會把付出當作苦。

許多年後,當我們回首往事時,這些“苦”,是多麼地富有溫度。那些一起走過的路,一起吃過的“苦”,都會是心底最溫暖的福。

開學日記|山東省昌樂二中孫樹楠:一起苦過的幸福


孫樹楠,山東省昌樂二中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濰坊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主要發表在《中國教育報》《山東青年報》《散文詩》《青海湖文學》《中國鄉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