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二中孙树楠:一起苦过的幸福


开学日记|山东省昌乐二中孙树楠:一起苦过的幸福


因为错时放学,轮到我们班时,已经是10点了。

没有辅导,我依然要等到学生都走了,去教室消毒,然后才能回宿舍。

像往常一样,我拿着早就装好消毒液的喷雾器,从教室的后头开始,地面、开关、桌椅、垃圾箱,一点一点来。没想到,到讲台时,还有一个学生趴在那里,对着电脑里的课件整理着笔记。

我也是脑子里还在想着刚做的一个题目,竟然没有发现她,倒是吓了自己一跳。她也是,抬起头来,有些讪讪的。

我说,怎么还不回去?

她说,老师,我还有些问题没有整理好。马上就好。

我说,抓紧时间,早点回去休息。

她答应着,又低下头,快速地记着。

等我从另一个教室消完毒回来,这边已经关了灯,闭了门。我把讲台、门口、把手又喷了消毒液,关上门。

此时,学生都已经回宿舍了,教学楼里安静了下来,还有几个亮着灯光的教室,也是晚走的老师在忙着做一天里最后的一次消毒。

金钥匙广场的小树林里,淡淡的灯光映着已然婆娑的柿子树,显得有些幽长的小路,安静如睡去,只有路上铺的鹅卵石,浸润在灯光里,水一般盈润。

想在林边安静得待一会儿。

教学多年,见惯了认真如斯的学生。只是今天,和平时不一样。学生每天的活动,都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规定,定时走,定时来,排队走,排队来,来来回回都有固定的路线,都有老师带领。每次看到他们安静地等待,安静地排队离开,眼里总会热热的。

不知道她怎么躲开了集体的行动,就为了能更好地再把笔记整理一下。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吃“苦”的孩子吧。

想起了那些开学前,为了上网课,躲在屋顶上或是邻居家的墙边蹭网的孩子,其中精神,并不输当初的凿壁借光。

记得当初上学时,也如他们一样。每天早晨,有同学早早起来,在冬天的风里,借着大门口昏暗的路灯背英语,背课文。

有人说,做学生不容易,吃太多的苦。这话对,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伸伸手就能得到,需要付出,需要奋斗,需要忍受别人看起来无法忍受的东西。

其实,这样说,也不对,因为对身处其中,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人来说,这些所谓的“苦”,都是成功必然的经历。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功的人,一份有希望有收获的付出,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快乐,怎么能是“苦”呢?累的是身体,丰富的是心灵,每天不断地洒下汗水,本身就是幸福的。

就像那个陪着孩子蹭网的父亲,冬夜里蜷缩在墙根下,这里有累,也有陪伴的幸福。就像每天辛勤的老师们,高强度的工作,事无巨细地付出,他们守护着孩子的明天,也是守护着为师者的仁心。这里有累,也有一份坚守和满足。

别人以为的苦,其实是自己心里的幸福。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努力走过,看着希望慢慢变成现实,就像守着花儿等待开放。

心里有梦想,就不会把努力当作苦。

心里有爱,也不会把付出当作苦。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这些“苦”,是多么地富有温度。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一起吃过的“苦”,都会是心底最温暖的福。

开学日记|山东省昌乐二中孙树楠:一起苦过的幸福


孙树楠,山东省昌乐二中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主要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山东青年报》《散文诗》《青海湖文学》《中国乡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