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打从小提琴家/多乐器演奏家John Cale于1968年9月退出起,地下丝绒乐队便再也不是原来那支地下丝绒了。由于和Lou Reed的闹剧愈演愈烈,Cale的离开正因后者向乐队其他成员发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最后通牒,同时解聘了乐队经纪人Andy Warhol。如此势态,直接导致了这支美国最有影响力乐队的核心创作者关系的决裂,随即Lou Reed也在两年后宣布单飞。


Song for Drella 1990


接下去几年时间里,三人关系愈加恶化。Andy Warhol对Lou Reed心怀怨恨,而歌手更曾在波普艺术家遭遇枪击受伤后,断然拒绝前往医院探视。虽然貌似神离的地下丝绒成员Lou Reed、John Cale和Nico在1972年于巴黎Bataclan剧院再度重聚,但这次演出更像推着乐队陷进坟土的墓志铭,而并非崭新的开始,那也是Lou Reed与Nico的同台绝唱。时隔12年的MTV颁奖典礼上,得知自己被安排在Warhol旁边后,Reed刻意选择了回避,这成了二人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相遇。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Andy Warhol为地下丝绒设计的首张专辑封面


恰逢White Light / White Heat发行后的第二十年,Andy Warhol接受胆囊切除手术住进了纽约医院,紧接着病发离世,享年58岁。这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大消息迅速传遍了纽约城,甚至震惊了整个世界。而对于同Warhol交恶的Lou Reed来说,这或许是关系和解的最佳时刻了。前者的追悼会被安排在几天后的曼哈顿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内举行,Reed联系了昔日伙伴John Cale,商讨合作的想法,向刚刚与世长辞的“导师”致敬。


Songs for Drella最终于1990年4月11日发行。无论Lou Reed还是John Cale,专辑的水准都堪称二人职业生涯中的光辉之作。在它诞生的三十周年之际,Dazed向大家介绍这张专辑的恒久寓意——与三位巨匠相关的最终音乐项目。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专辑Song for Drella


“这是一支名叫‘地下丝绒’的摇滚团体。”歌曲Style It Takes中,John Cale轻声吟唱道。那一刻的感觉就像是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这支极具传奇性的艺术摇滚乐队,在解体后二十年涅槃重生。虽然并没有以乐队的名义发行专辑,但里面的曲目却最大程度地传递了他们的声音和精神,这必然是“地下丝绒”最强创作力的经典回顾。


由紧凑和弦铺垫的Work和Starlight会让人立刻想起I’m Waiting for the Man一曲的喧嚣,而Images则喊出了震耳欲聋的前卫反馈,正如European Son和White Light / White Heat那样;Style It Takes和Hello It's Me重启了地下丝绒经典名曲Sunday Morning、Stephanie Says的编曲,慵懒的吉他和浪漫的提琴交织;A Dream的叙事风格则延续了The Gift;Smalltown里轻快的钢琴旋律,轻描淡写地再次谱写了I’m Sticking With You式的童谣;I Believe关联了乐队早前的Andy’s Chest一曲中提及的事件——Valerie Solanas于1968年枪袭Warhol。


尽管二人单飞后的早期流行作品均广受好评(Reed的Transformer、Cale的Paris 1919)以及前卫的实验音乐(Reed的Metal Machine Music、Cale的Church of Anthrax),哪怕过渡到80年代,他俩依然被认为保持着自己强劲的音乐人身份,可Songs for Drella绝非是件效仿过去的复制品,相反地,它更像Lou Reed和John Cale经过二十年的思考和提炼,让彼此重回正轨,不再担心出现任何偏离拐弯。


与地下丝绒乐队时期相较有异的是,专辑中没有摄入鼓声的编排,但Lou Reed出色的吉他伴奏和John Cale稳健的钢琴旋律填补了这一空缺。由于彼此关系紧张,他俩并未在整个过程中相互呼应,因此专辑的最重要元素全都聚焦在了歌词上。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曾经亲密无间的三人


Songs for Drella的目的是根据Lou Reed、John Cale对Andy Warhol的回忆,才制作出的摇滚专辑。在一首歌曲的周期内,按时间轴线叙述三人关系,借此谱写波普艺术家的生平事,是最令他们满意的方式了。


其中几首歌,更是以Andy Warhol本人的视角来演绎,包括Style It Takes,探讨了他和Lou Reed早期相识的场景,并用一系列Warhol的实验电影作结尾。相比之下,Open House则写出了Warhol住在曼哈顿酒吧上方公寓里的私人生活。


与此同时,It Wasn’t Me表达了Andy Warhol拒绝为用药过量致死的Edie Sedgwick负责。这位曾在60年代中期,频频现身Warhol派对场所和创意工作室the Factory的模特兼it Girl,也随着歌中所唱的“I never said stick a needle in your arm and die…You’re killing yourself, you can’t blame me”流逝。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Andy Warhol与Lou Reed


“Drella”是Warhol在the Factory时期的绰号,它源自吸血鬼德古拉伯爵(Dracula)与灰姑娘辛德瑞拉(Cinderella),暗示艺术家对双重性格的偏爱。但Warhol似乎并不喜欢这一绰号——专辑名称反而突出了他和Lou Reed之间未能真正和解的矛盾。


他俩的摩擦在Work中得到了清晰的阐释,Lou Reed强调了与Warhol在工作中的复杂关系。“他说我懒惰,我反驳自己尚且年轻。”Reed铿锵有力地唱着,这首曲子伴随激化矛盾的歌词逐渐迈向高潮,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我当场炒了他鱿鱼,而他急红着脸骂我是只老鼠。”正是打破两人关系的流言蜚语,串联起了整张专辑的叙事背景。


A Dream是根据Andy Warhol日记里的文字改编为朗诵形式。曲中歌词涉及Lou Reed和John Cale,但提及前者明显要比其他乐队成员听起来更加刺耳:“你知道我讨厌Lou,也确实如此。”Warhol的内心独白通过Cale的嘴念了出来。


最后他们选择以Hello It’s Me(Lou Reed向沃霍尔的致辞)结尾。“很抱歉,我质疑你的好意/我真的想念你。”Reed庄重而浑厚的声音唱道,“再见,Andy。”这是整张专辑里最凄美、最缠绵的时刻。Lou Reed的这段演讲,也再次跟我们确认了二人陷入困境的感情,虽然注定永远无法和解,却会以持久的爱和尊重结束。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地下丝绒乐队


1990年发行Songs for Drella时,当评论家和歌迷在为地下丝绒的重聚感到欣喜时,虽然Lou Reed立刻驳斥了这群人的主张,但而后和John Cale设立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与圣安娜教堂的演出,证明了他对该想法的默许。


不过,满怀期许的欧洲人就要幸运得多了。1990年6月,巴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为Andy Warhol举办了一场带有Songs for Drella现场演出的展览,另外两位地下丝绒乐队的创始成员Maureen Tucker和Sterling Morrison登台献唱了Heroin。这是经典阵容四名成员22年来的首次同台。1992年,地下丝绒乐队重组排练,翌年宣布开启欧洲巡演。


为期六周重组还是无法缓解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巴黎现场的专辑发行时,由于Lou Reed不愿在经济收入方面妥协,原计划内的MTV Unplugged与美国巡演均被迫取消。而Sterling Morrison于1995年的逝世,让一怒之下的John Cale发誓不再与Reed继续合作,也使那成了地下丝绒乐队的最后一次团聚。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John Cale的Words for the Dying专辑


发行Songs for Drella之后,John Cale立即与Roxy Music的前成员Brian Eno走进录音室。这位氛围音乐先驱在70年代中期曾参与不少Cale的作品制作,后者则为Eno的专辑Another Green World中演奏提琴投桃报李。而在前一年,Eno就已为John Cale操刀了1989年亮相的专辑Words for the Dying。


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由于Brian Eno的鼓机与合成器出色地烘托了John Cale的钢琴和提琴,让Cale的作品达到了Songs for Drella级别的卓越品质。他们共同承担起人声的部分——事实上,这是自1977年Before and After Science以来,Eno首次在流行乐专辑中献唱。歌曲Spinning Away或许是这两位音乐家那段十年周期里最优秀的作品了。


就像Songs for Drella一样,两位合作者间的紧张情绪使专辑Wrong Way Up的制作有些黯然失色。这在原始封面的设计上就能窥探到端倪,Brian Eno和John Cale被五把匕首硬生生地分割开来。专辑名本身也映射了他俩不兼容的创意。多年后的访谈中,Eno将Cale描述为“遗失在海洋中的才情爆破”,而Cale则驳斥说“我没弄清与Brian合作的概念”。两位音乐人永远不会再以这种的方式继续合作了。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没有Andy Warhol就没有地下丝绒乐队


成为艺术创新的催化剂,是形容Andy Warhol一生最恰当的涵盖。这位波普艺术大师,不仅引领了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现代艺术运动,还发起了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音乐团体——地下丝绒乐队。即便三位核心成员的关系从未稳定过,哪怕Warhol的离世只是短暂地刺激了地下丝绒的重聚,可他们留给世人的遗产却依旧璀璨!


那张地下丝绒为Andy Warhol而重聚创作的传世专辑


Dazed Digital


英文原文:James Balmont

排版:Ki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