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最近有一位教授,在網上非常紅火,那就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很多人都說他的演講針對時弊,敢想敢說,三觀極正。也是很多大學生最喜歡的校長。

看了鄭教授演講的視頻,確實如此。雖然很有觸動。但發現鄭強教授所說的基本都是圍繞著一些熱點問題,比如留學,比如英語等等,其觀點並不十分新鮮,且也存在不少過激言論。

英語,鄭強教授是這麼說的,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學毫無用處的英語。英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鄭強的答案是文盲說的。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對於英語的問題,網上的爭論一天都沒有停息過,人大代表李光宇就提議高考取消英語,王思聰和花千芳也在網絡上就英語的學習爭吵過。

而鄭強的理論並不新鮮,無非是學英語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相當部分人才被英語耽誤了,無非在愛國的角度上再加上了一個文化不自信。

這位浙大教授,副書記的言論非常清晰,這樣學英語是浪費時間,研究生的英語論文在他面前都過不了關,即使託福,GRE考出高分。

這個理論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理,自然也得到了相當部分人贊同。但在邏輯上卻並不成立,甚至鄭強教授本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反例。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這位教授精通英語,這點毋庸置疑。看了這位教授的履歷,他沒有在歐美留過學,只有在日本留學的經歷。

那麼問題出現了,這位教授的英語怎麼學的?難道不是他所抨擊的“浪費了太多時間”的學校學的?恰恰相反,他鄭強本人就是英語學習的既得利益者。他又有什麼資格來抨擊現行的英語教學制度呢?

說研究生論文英語不過關,這明顯屬於偷換觀念了。中國人都認識中文,但有幾個人能寫出一篇像樣的中文論文?

英語是否學得好和能寫出合格的論文根本就是兩回事,前者是語言能力,後者則是專業知識和相關的格式,專業詞彙以及論文本身的內涵。這完全是兩個領域的問題。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英語只不過是一門語言,而語言的作用是交流。在學術界,目前的官方語言就是英語,無論是學術會議、論文、學術刊物還是各種資訊,均使用英語。

這是西方長期技術領先潛移默化造成的規則。在我們沒有足夠先進,沒有足夠的實力打破這種規則之前,只能接受別無他法,除非我們放棄發展。

如果我們足夠先進,全世界都必須參考中文的文獻,學術期刊,那麼全球學習中文也就成了必然趨勢,這和文化自信沒有任何關係,只不過是使用合適的工具,僅此而已。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改革開放初期,全中國都在學廣東話,這也是文化不自信?無稽之談,只不過當時的經濟中心是廣州,是香港,學廣東話只不過是方便交流,並無其他目的。

專職翻譯解決不了語言這個問題,即使是精通本專業的專業翻譯,也一樣不行,因為在學術問題上,只要翻譯必然就會造成一定的偏差,非本專業的翻譯不知所云,本專業的帶有自己的理解,而學術上最忌諱的就是這個。

就目前情況,只要是一流的學者,無不精通英語,鍾南山,張文宏甚至鄭強本人都精通英語,就連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也一樣精通英語。沒有其他原因,僅學術需要而已。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大部分人學英語無用。那麼請問,如何從小就能鑑別哪位是未來的科學家,哪位是未來的研究人員,讓這些人去學,其他人不用學了,甚至連大學都不用考了,可能嗎?

如果真的學校取消英語,而科研人員又不能不會英語,至少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個問題不可能得到改變。那麼,請問英語去哪裡學?

富裕家庭不存在問題,可以在課外高價學,那麼寒門怎麼辦?貧困家庭的孩子怎麼辦?難道他們將來只能搬磚,不能考大學,不能成為學者?

這點俞敏洪說對了,真的取消英語,是寒門的悲哀,這代表著寒門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成為一流的學者,甚至連上大學都是奢望。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日本高考取消了英語,取而代之的是託福等民間測試成績。如果在中國,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學校不學英語,大學需要英語資格證書,那請問,貧困家庭的孩子還有機會上大學嗎?

同樣的,學數學除了加減乘除,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有多少?如果說數學可以鍛鍊人的思維能力,那麼物理呢?化學呢?按照有用無用的邏輯,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學這些,那麼學這些做什麼?

而如果遵循有用無用原則,那麼小學,甚至2-3年級畢業就可以了,以後學習的知識絕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都用不上,還學什麼?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有一個詞叫基數,當基數足夠大也就是說當樣本足夠多的時候,必然在其中會出現優秀的樣本。我們的基礎教學也遵循著這個規律,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不斷篩選,淘汰,最終必然出現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當然,英語目前在教學體系中的權重確實有點過高,這也是事實。我們需要做的是客觀評價,將英語的權重適當降低,而不是一味的抵制甚至逃避。那於事無補,最後只能讓自己受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