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药店行业的十大猜想(二)


2020年,药店行业的十大猜想(二)

四、医保个人账户取消、继续严查套刷、套现,药品零售市场增长率继续下降。

在2019年6月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截至2018年底,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已经达到34.1万家,这一数据占2018年药店总数48.9万家的近70%,医保销售占药店的比重是多少,我没有查到公开数据,但以我个人的经验,平均应该在10%-20%之间,高的可达30%以上,按15%的平均水平,全国4000亿药品零售份额,医保销售估算应该占到其中的420亿左右,约占10.5%,由于往年,医保部门对医保刷卡查得不严,这其中就会存在很多套刷甚至是套现的情况,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交医保的人越来越少,花医保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每年还有大量的财政资金注入,但国家医保资金捉襟见肘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的医保年年赤字,2018年3月,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这种状况正逐渐得到改变,在国家医保局的主导下,“医保控费”已成为2019年药品零售领域的关键词之一,虽然这并非只针对药店,也包括医院,但药店受到巨大的冲击却也是事实,而控费的首要目标就是把不该花的钱、不合规花的钱揪出来,2019年,监管部门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0年,只会更严,这将严重影响约占药品零售10%的医保销售部分,并进而影响药品零售的市场增长率。

五、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市场参与者开始进行市场细分,出现专科药房。

专科医院,大家并不陌生,但专科药房,也许是第一次听说。当市场参与者无法在某个市场中进入前几名、成为有竞争力的“玩家”的时候,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力争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这是一个不错的竞争战略。我猜想,2020年也许就是药店市场细分的元年,这一年将出现专科药房,最有可能的领域是针对孕婴妇的专科药房,通过与母婴市场进行纵向整合,为孕婴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保健、营养等更加有针对性和更加专业、细腻的服务。

六、远程审方在争议中前行,第三方审方出现

远程审方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举措,自湖南率全国之先河开展远程审方以来,全国陆续有省市跟进,各地也褒贬不一,诚然,从药店的角度来看,当然应该举双手欢迎,既解决了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又解决了聘请过多执业药师导致的经营成本过高的问题,但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其实执业药师的作用,在药店绝不是审方这么简单(药店确实也没几张处方可审),在用药指导方面,其专业性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包括在质量管理、验收管理等方面也是作用甚大,虽然我作为药店的从业人员,但说老实话,我希望聘请在职在岗的执业药师,一个执业药师创造的价值绝非一个普通店员可比,但问题就在于,在职在岗的执业药师确实不好招,全国就那么多人,一部分在医院,一部分在药厂,剩下的就不多了,所以远程审方的推出,作为监管部门的药监局,也是用心甚深,既要照顾药店的实际,又要满足用药的安全,所以才有了远程审方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出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推出远程审方的省份,继续在争论中执行,尚未推出的省份,继续在观望、徘徊。

第三方审方,我在2015年与一位朋友聊起过,我说第三方审方也许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当前困局的办法,他当时的回答是“第三方审方没法解决主体责任的问题”,想想也是,你卖药,我审方,出了问题是药的问题,还是方的问题呢?当时只是随口聊起,后来也没有继续下去,前不久,听说我们的一些地方在组织行业协会讨论这个事,感觉到,突然有进展了,也许2020年第三方审方机构就冒出来了,尤其在这个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的时代,远程医疗可以了、医生多点执业也可以了,第三方审方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更何况,远程审方绝对的是一个轻资产的创业项目,弄个APP,大家接入即可。

2020年,药店行业的十大猜想(二)

七、凛冬已至,药店为节约成本,开始将一些自身的职责外包

套用流行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一句话,药店行业“凛冬已至”,我们的药品零售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无论公司大小,部门设置特别齐全,这显然是不利于专业化分工、把工作做精做细的,一来人才确实难得,二来成本高企,因此,我想,把部分非自身核心职能外包,也许是一个好办法,首先从培训开始,按效果付费,既解决了中小连锁培训无方的迥境,也降低了成本,两全齐美。

八、处方外流终究“南柯一梦”

在国家整体的医药改革中,药店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角色,基本上找不到位置,医院+社区医疗才是中心,以往对政策的解读多是屁股决定脑袋,想当然。当然这其中可能不包括DTP之类影响医院药占比的鸡肋,为什么说是鸡肋,因为这些品种大多单价高、利润薄,占用资金量巨大。

九、O2O快速发展,纯医药电商末日黄昏

我一直认为,医药电商的未来在O2O,没有庞大实体店网络的纯电商没有未来,很简单的道理,第一,药品是急需品,除了慢病之外,没有谁会在家里备一堆药,但真生病的时候,马上就要,最好15-30分钟之内,这一点纯电商做不到;第二,慢病大多是处方药,在现在这个实体店的处方都管不好的当下,我不认为监管部门会轻易放开处方药的网售,衍生出来的问题太多,轻易放开,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更是一个接一个;第三,电商赖以生存的低价格,在大连锁面前已不复存在。药品价格贵,其实并不在于利润高,平均40%的毛利润,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费用外,剩下的并不多,也只是合理的利润而已,药价贵的核心在于中间环节过多,一个药品从出厂-省总-地总-县总,一圈下来,每个环节都要加上自己认为合理的利润,到顾客手上就贵了(医院环节,国家的“两票制”也好、“4+7带量采购”也好,都是在压缩中间环节,OTC市场目前的“省总-地总-县总”模式迟早也得变,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看谁先抢占先机,这方面湖南有个企业又走在前面,具体我会另文分析),但这些在连锁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大连锁的议价能力就会持续增强,越过中间环节与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何况,电商虽然没有房租,但他们服务器的费用、推广费用一点也不比实体店好过。而O2O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O2O只是做了实体店的延伸,把服务直接推向了顾客家门口,加上远程问诊的普及,嫁接了远程诊疗的O2O一定会有更远大的未来。

十、第三方药品B2B平台必须转型

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药品行业的问题,但也关系到药品行业的发展。2019年一个大新闻就是“药师帮”受到众多医药工业企业的抵制,这是必然的,这样的第三方平台,看似体量很大,但没有几个客户是抓在自己手里的,都是在平台上经营的第三方的,客户零零散散分布在众多的经销商手上,“药师帮”们对客户根本没有掌控力,工业企业看重的是规模,这种分散的购买力,根本就不是规模,所以在工业企业面前就没有啥说话的份,更何况,对上游——那些在平台上开店卖货的经销商们,“药师帮”们也缺乏掌控能力,上游打着价格战的旗号,把医药工业企业的价格体系搅得天翻地覆的,严重影响到工业企业的价值链,不引起大家的抵制才怪,尤其是品牌工业,工业一抵制,经销商也就死翘翘了,这状况让我想起乌克兰在俄罗斯向欧洲输出天然气中的地位——不就是借地利之便收点“过路费”嘛,“北溪二号”一通,看你怎么收!所以我的看法是,“药师帮”们必须转型,必须开展自营,才能牢牢控制住客户,在商业中,有了客户就有了一切。

2020年,药店行业的十大猜想(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