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早在十幾年前,許多國有企業都進行了也就是管理層收購的改制。當時很多非核心的國有企業都進行了改革。這也跟中國民營經濟注入了活力。許多人也因此成為了後來的超級富豪。

不過有一些企業改制之後非常成功,但是普通員工卻沒有跟著一起享受福利。比如說著名的揚子江藥業。說起這家公司許多人並不陌生,這家公司生產的胃蘇顆粒、板藍根等產品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揚子江藥業還是一家著名的三不企業,也就是不上市、不融資、不貸款。這樣的公司在中國非常少,我們熟悉的還有華為、老乾媽等等。

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揚子江藥業現在的老闆就是70多歲的徐鏡人。徐鏡人也被許多人看成是醫藥界的任正非。徐鏡人一家是身家幾百億的醫藥富豪,他的揚子江醫藥也成為了知名的公司。徐鏡人也因為三不策略被許人讚賞,不過對於揚子江的員工來說,他們可能對徐鏡人的評價可能就沒有高了。

徐鏡人很早就創辦了揚子江藥業,當時這家工廠是屬於鎮屬企業。後來工廠發展得越來越好,2003年的時候,揚子江經歷了改制。徐鏡人跟全體員工一起成為了公司的股東。員工出錢收購了公司的股份,當然希望公司賺錢,自己也能跟著分紅。

不過令這些員工想不到的就是,揚子江過去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卻很少進行分紅。2003年徐鏡人給持股員工進行了一次分紅。直到了2015年的時候才進行了第二次分紅。這中間竟然長達十幾年沒有給員工分紅。

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徐鏡人還規定,所有持股的員工如果離職或者退休,就必須以公司一半的價格把公司的股份賣掉。這樣的做法也引起許多員工的不滿。

當時改制的時候,揚子江的估值是2.66億元,總股數是1.33億股。也就說算下來一股是2元。後來徐鏡人規定股價按照公司的淨資產來計算。2015年的時候,揚子江的淨資產是195億,也就是等於每股已經漲到了100多元。不過如果員工離職的話,卻只能以0.5係數把股份賣給公司。

實際上,十幾年來徐鏡人累計回購了2000萬股,不過才花了1.8億元。這等於每一股才9塊錢。這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質疑。按照規定這些股份回購應該屬於員工持股會名下,而不是徐鏡人個人名下。雖然揚子江公司對外介紹並不是徐鏡人個人回購的,但是他們至今沒有解釋,為何是由徐鏡人個人出資來回購的。

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揚子江目前的銷售額高達700億,而公司資產才不到200億,這個計算方法也引起了員工的質疑。最終徐鏡人因為不分紅,回購價格等問題,被員工給告上了法庭。

其實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背後不一定就是好事。徐鏡人今年已經70多歲了,而他的兒子徐浩宇已經是公司的副董事長,也準備接班父親了。徐鏡人不願意上市,可能是為了兒子鋪路而已。

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徐浩宇自己名下就有一家新三板的公司,而且他也認為上市是早晚的,現在的市場必須兼併收購才有前途。徐鏡人不上市,然後利用收購規則,以超低價格回購員工手中的股份,等到自己退休之後,這些股份就變成兒子的。然後兒子再推動公司去上市,當年幾塊錢回購來的股份,就變成了幾百元一股。那麼到時徐家父子身家可能就將再翻幾倍。

其實現在徐鏡人也已經是江蘇的十大富豪了。如果揚子江上市的話,估計他們父子成為中國首富都有可能了。

一年做七百億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

目前徐鏡人跟員工的這場爭奪還在繼續,不過在前兩次判決中,徐鏡人都獲得了勝利。其實不管回購價格對不對,十幾年不給員工分紅就是一件說不過出去的事情。看看華為每年給員工幾百億的分紅,這才是值得中國企業學習的。

每年做7百億生意,卻沒一分錢貸款,老闆十幾年不分紅被告上法庭,一個老闆在外面名聲多大都沒有,最重要是獲得自己員工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