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追索历史,探寻过去。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这二位爷,一位是从谏如流的有道明君,一位是耿介直言的忠臣。唐太宗与魏徵互相成就了彼此的政治美名,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唐太宗为何推到了他亲手题字的魏徵墓碑呢?在这段流传的君臣佳话中,又有哪些偏离历史真实的记载呢?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魏徵入朝为官之后,始终秉性忠直,仗义执言,只要是不利于江山社稷的,必定要站出来说话,甚至不惜犯颜进谏。唐太宗也拥有帝王中难得的气量,敢于重用魏徵,先后提升他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魏徵这直言进谏的性子,多数时候唐太宗都会欣然接受,充分表达了一个有道君主的胸怀,但次数多了难免会触犯龙颜,甚至让君王下不来台,既尴尬又愤恨。这种情况下,魏徵的直言就会让唐太宗产生既爱又夹杂着怒、怕、无奈的复杂情感。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当魏徵又一次在朝堂上直谏惹怒太宗的时候,太宗气冲冲的跑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魏徵总是驳我的面子,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了却连忙向太宗道喜,说:臣子敢直言,是因为陛下圣明,明君拥有直臣应该欣喜,怎么能开杀戒呢?幸亏长孙皇后及时开解,唐太宗这才改变主意。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贞观17年,魏徵病重,唐太宗多次派人送药品和食物,两次亲自到魏徵家中探望,还差遣专人到魏徵家中看护,随时 禀报魏徵的身体状况。唐太宗最后一次到魏徵家中探望时,看到他病情更为严重,便问魏徵:爱卿还有何未了的心愿?魏徵强撑着病体说:我不担心别的,只担心国家的兴亡啊!一心为江山社稷立身立言的魏徵不愧为“千古第一谏臣”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贞观十八年,魏徵因病溘然长逝,唐太宗闻讯之后是悲痛万分,罢朝五天以示哀悼,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魏徵的敢于直谏,其实也是随时将自己的性命安危置于皇帝陛下的一念之间,但他却从不退缩,依然是有什么说什么。正因为如此,使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逝去之后说出了那段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也。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撰碑文,书写刻石。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将是真正的为这段君臣佳话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谁能想到,就在魏徵去世大概半年之后,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深知自己治理朝政的能力并不突出,更何况兄弟李泰又是个有胆识有能力之人。因此,他担心自己连太子之位都坐不稳会被废除,所以他在与侯君集等人的筹谋策划之下准备逼宫谋反。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谁成想,这么隐秘的事儿居然走漏了风声导致东窗事发,堂堂太子被流放到了边疆,侯君集以谋反罪被赐死,杜正伦被罢免。而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过这两人,说他们有股肱之才,并且自古帝王多疑心,李世民自然怀疑到魏徵身上,开始怀疑魏徵会不会也是侯君集一党的。因为谁都害怕部下结党作乱甚至起兵篡位,已经死了的魏徵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于是下了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根据史书记载,魏徵曾经规劝太宗将自己所提的谏辞记录下来,结果后来李世民发现魏徵曾把这些话转头又拿给了当时的史官褚遂良观看。魏徵的这一行为,被太宗视为沽名钓誉的手段,这更是令太宗心生不爽。心说:哥们儿你这啥意思?让史官记录下来,对比着你的高瞻远瞩,一心为民,而我却坐井观天,不为民着想,你这是要飞啊?想让我这堂堂一国之主落得个臭名远扬,遗臭万年的下场啊!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于是,李世民长期的压抑因为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给刺激的小脾气“嘭”的就给爆发了,君臣美谈顿时化为泡影。不过,仅仅这样明显没有让李世民解气,他亲自来到魏徵墓前,将魏徵墓给推倒。其实推倒墓碑只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若魏徵在天之灵可以看见这一幕,必然会感慨万千:想我一代忠臣魏徵,竟然也落得如此下场。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好在这些矛盾在魏徵生前都没有激化,君臣之间良好的关系一直维持到魏徵去世。深究这背后原因,其实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太宗李世民虽然贤明,也确确实实需要魏徵这样的谏臣,并且也能够重用魏徵这样的直臣,可这并不意味着会真心喜欢这样的屡屡让他下不了台的谏臣。由此可见,李,魏二人的关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良好。更何况,魏徵本是李世民早先登基称帝的最大障碍——当时的太子,哥哥李建成的人,被打上这样标签的魏徵,本就不大可能成为唐太宗真正的心腹。

被比作镜子的魏徵到底干了什么,惹得李世民砸了墓碑泄愤呢?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出征讨伐高丽失败,这时候他也意识到了自己思想意识的狭隘,不禁慨然叹息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老魏还在,那家伙是绝对不会让我出来跑这趟儿劳民伤财的。想着想着便立马儿命令邮政快递员(驰驿)带着“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的旨意,先行一步又去重立了魏徵墓碑,也算是让魏徵重新得到了善终吧。原本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竟然以这种方式收尾,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