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華、北大畢業生不願去上海?

筆者從2017年起就開始進行關注,想找出答案。

1、網絡上的答案

先看微博、知乎、百度的結果,主要有兩點:

➤原因1:

其他城市容納不了在北京淬鍊過的靈魂。

不同的城市,文化、整體思維意識不同。畢竟他們在北京生活了4年以上,不僅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有很多的人脈也都在那裡。

➤原因2:

北京的資源更多一點。

雖然說北京、上海有很多地方都很相似,但是在就職這方面,北京的知名IT企業更加多一點,而且北京的總部也是最多的。

第一種原因,客觀存在。

表面上看這種可能性還較大,因為清北畢業生不願去上海,而且復交畢業生也不願去北京。

但筆者總感覺這理由有點牽強。

第二種原因,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但理由並不充分。

也許上海資源不如北京,但復旦、交大的畢業生超70%留在上海就業,說明上海的高質量就業崗位並不缺乏。

2、畢業生求職渠道

從各大學發佈的《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

➤畢業生就業信息大部分來源於學校(官微、app、就業信息網站)發佈的招聘信息。

➤求職成功渠道,大部分來源於校園招聘。

➤較少的一部分,來源於社會渠道、用人單位自設渠道、親友導師介紹。

北京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顯示,“在求職渠道方面,我校畢業生主要的就業信息來源仍是校園渠道……”

清華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校招聘單位覆蓋31個省市,其中來自北京的招聘單位最多,共898家,佔比31.2%,其次是江蘇11.3%和上海10.4%……”

再以北大就業官微發佈的招聘信息為例,近1月發佈近200條春招信息。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北京企業,

筆者只看到“上投摩根、東方證券”2家上海企業、“中興通訊、龍華區教育局”2家廣東企業,

以及零星幾家其他省市單位信息。

無論是就業渠道,還是就業信息獲取,已經註定了清北的畢業生大部分只能留在北京就業。

 三、投遞簡歷求職有多難? 

假設,某位同學不看學校發佈的就業信息,也不通過校招,而是通過社會渠道、用人單位自設渠道去求職,情況會怎樣呢?

北京大學就業報告“調查顯示,我校畢業生從開始求職到最終落實工作,所用時間平均為 4.80 個月;在求職過程中,平均投遞簡歷 25.71份,平均獲得面試邀請 10.97個,平均收到錄用通知 3.50 個。”

上海交大就業報告"本科生在求職過程中平均投遞簡歷 13.22 份,獲得 5.75 個面試機會,獲得 2.1 份 offer,平均歷時 2.48 個月。研究生平均投遞簡歷 20.11 份,獲得 8.87 個面試機會,獲得 2.72 份 offer,平均歷時 2.93 個月。"

只能說,不通過校招,想自己找工作,太“南”了!

綜上所述,筆者的結論是:

清北畢業生不願去上海的真正原因,不是不願意去,而是在北京求職更容易,即便想去上海就業,也沒那麼容易。

同樣,復旦、交大畢業生想去北京就業,同樣是難度不小。

同理,中國絕大部分高校,包括中科大、南大、浙大,畢業生首選就業地點都是高校所在地。

注:個別現象,如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首先就業地點是廣東,不在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