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狄仁傑出生在唐朝官宦之家,他通過明經科考試步入仕途,出任汴州判佐(判佐就是判官的副手,判官是唐朝時的節度使、觀察史、防禦史之類的地方大員)。在當判佐期間被人誣告陷害,負責審理他的是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閻立本也是一個有才華的官員,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就是他畫的。閻立本經過仔細詢問,他不僅弄清了真想,還發現狄仁傑不僅有才華,而且品德高尚,閻立本推薦狄仁傑做幷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因為狄仁傑的出眾才華和能力,在公元676年升任大理寺寺丞,他為人公正廉明,執法公正無私,不屈從權勢,做事小心謹慎,認真踏實,盡職盡責,一年內判決了以前大量積壓的案件,涉及到1.7萬人,判決中沒有出現冤假錯案和漏判,沒有一人上訴申冤,一時名聲大振,無論民間還是朝廷,都很推崇他,他也成為一個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清官。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679年,尚書省任左司郎中王本立。他仗著唐高宗寵信,驕橫跋扈、多行不法,欺壓同僚,遭到侍御史狄仁傑彈劾,請求高宗將王本立交付法司審理,高宗本想放過王本立,但狄仁傑堅持己見,說道:“國家雖然缺乏人才,但卻不缺少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為以後的忠貞之臣的警戒!”高宗讓步了,同意把王立本治罪。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公元688年九月,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宰相張光輔率軍征討平亂,但是卻縱容部下大將大肆勒索。狄仁傑斥責張光輔,稱其之罪甚於李貞,張光輔記恨在心,回朝後就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於是狄仁傑被貶為復州刺史。

李貞之亂後,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另外他密奏武則天,認為如果一旦按這樣定罪的話,牽連非常廣,更何況這其中有很多人是被迫作亂,不是他本人願意。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發配豐州。囚犯們途經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說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傑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之後又齋戒三日才離開寧州。當他們到達豐州以後,又為狄仁傑立碑,歌頌其恩德。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由於狄仁傑的名望與才幹,逐漸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信任。在公元691年9月,狄仁傑成為宰相。雖然位居要職,但是他依然嚴於律己,小心謹慎。有一天,武則天對他說:“聽說你在豫州(今河南汝南)時名聲和政績都很好,但是還是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中傷你,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說道“別人說臣不好,如果確實是臣做錯了,我應該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臣的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至於誰在背後中傷臣,臣不想知道,臣還會把他視為朋友。”武則天聽了他的話,覺得他肚量非常大,對他更加賞識和佩服。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狄仁傑僅僅做了四個月的宰相,酷吏來俊臣就誣告狄仁傑和幾個大臣謀反,狄仁傑等人被逮捕下獄。當時的法律規定,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就招供認罪。來俊臣的另一個親信跟狄仁傑說:“如果你供出別人來,還可以從寬處理。”被狄仁傑嚴詞拒絕,並非常生氣地說“叫我無中生有,搬弄是非,我可幹不出來!”說著,他就把頭撞向牢裡面的柱子,表現出寧死也不冤枉別人的氣魄。此時他血流滿面,獄卒也怕鬧出事來,趕緊勸阻。狄仁傑也不想蒙受這不白之冤,他趁獄卒不注意,偷偷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帛,用帛寫了封申訴冤屈的申訴狀,塞在棉衣裡。以天熱用不著棉衣為由,請求把棉衣送回家中。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拆開棉衣後發現了申訴狀,輾轉將申訴狀送到武則天手裡。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武則天看了狄仁傑寫的申訴狀,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的謀反案。於是她召見了狄仁傑,詢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說道:“如果我不承認謀反,被他們嚴刑拷打,死於酷刑了。”武則天免了狄仁傑和其他大臣的死罪,這些人都被貶為地方官,狄仁傑也從宰相貶為彭澤縣令。

公元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下冀州。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狄仁傑改變前任把百姓趕到城中,繕修守城器具準備守城的做法,他讓百姓返田耕作。孫萬榮聽說狄仁傑被起用,不戰而退。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公元697年,狄仁傑再次成為宰相。 武則天比較注意選賢任能,狄仁傑在相期間,先後向武則天舉薦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廉潔能幹的大臣,他們被武則天委於重任後,政風也為之一變。其中張柬之後來也做到了宰相之位。他們最後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曾有人對狄仁傑說道:“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門下”狄仁傑卻說道:“舉薦賢才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個人的私利。”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武則天非常敬重狄仁傑,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狄仁傑多次要求告老還鄉,武則天總沒批准。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之禮,說:“每當看到您跪拜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此外,武則天還免除狄仁傑晚上在宮中值班的義務,並告誡官員道:“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打擾狄公了。”公元700元,狄仁傑去世,享年70歲,在他死後,武則天常嘆息道:“老天為什麼這樣早就奪走我的國老啊!”

狄仁傑一年判1.7萬人,無一人上訴,成為宰相,被武則天尊稱國老

狄仁傑一生為人正直清廉,公道正派,嫉惡如仇,他不畏權勢,始終體恤百姓,政績斐然,為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