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霸(66)諾曼底登陸,蘇聯大反擊,納粹喪鐘敲響

意大利投降後,盟軍開始加緊策劃從法國西北部沿海一帶登陸歐洲大地、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從而實現東西夾擊以儘快打敗納粹德國。

歐洲爭霸(66)諾曼底登陸,蘇聯大反擊,納粹喪鐘敲響

開闢西面戰場的設想從1942年在斯大林的強烈要求下就開始展開謀劃了,但鑑於1942年德軍的強勢,這一計劃被推遲。1943年,斯大林再次要求英美聯軍儘快登陸,但英美還是以德軍強勢登陸難以實施為由推脫,並以登陸西西里島作為代替。但從意大利反攻德軍的戰線太長,德軍防禦更強,不是開闢第二戰場的好地點。當然這裡還有英國的一些小九九,他想要坐看蘇德兩國龍虎相鬥、兩敗俱傷以及借美軍的力量先收復北非及地中海地區的控制權。當然後面美軍也意識到了英國的這點小心思,心中也不願作多餘的犧牲而給英國做了嫁衣,想早日打敗德國結束戰爭。

歐洲爭霸(66)諾曼底登陸,蘇聯大反擊,納粹喪鐘敲響

1944年,在德國逐漸處於頹勢下,盟軍終於制定出了最後的登陸計劃。登陸時間定在1944年6月6日,登陸地點選在法國諾曼底,代號為“霸王行動”。6月6日這天,行動開始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儘管德軍在隆美爾的帶領下拼死抵禦盟軍的登陸行動,但38萬的德軍終究是難擋百萬盟軍潮水般的攻勢,失守了陣地,近20萬德軍被俘或失蹤。1944年8月25日,盟軍攻入並解放了巴黎,持續了2個多月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正式結束。此後,盟軍和東面的蘇軍東西夾攻,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

歐洲爭霸(66)諾曼底登陸,蘇聯大反擊,納粹喪鐘敲響

東面蘇軍的反攻從1943年8月就開始了。1943年8月,庫爾斯克會戰失利的德軍已經退守至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第聶伯河一線。德軍在這裡構築了“東方壁壘”,企圖阻止蘇軍前進的步伐。1943年8月中旬,為了解放烏克蘭地區,蘇軍準備強渡第聶伯河擊退德軍。9月中旬,已經解放第聶伯河沿岸一些城市的蘇軍準備開始解放基輔的攻勢。11月中旬,經過兩個月時間,多次發起進攻,終於掃蕩了所有基輔德軍,基輔收復,但蘇軍也付出了近90萬的傷亡代價。至12月22日,蘇軍已基本掃清了第聶伯河沿岸的德軍,第聶伯河會戰結束。從而為全部收復白俄羅斯、右岸烏克蘭和克里木等地區,並把德軍逐出蘇聯國境創造了有利條件。

歐洲爭霸(66)諾曼底登陸,蘇聯大反擊,納粹喪鐘敲響

進入到1944年,斯大林決定全面反攻把德軍趕出蘇聯國土。於是,1944年,蘇聯先後展開了十次攻勢,統稱“十次斯大林突擊”。不僅把德軍趕出了國土,更是把戰線推進到了德國的邊界。從1944年1月14日的第一次突擊開始,到1945年2月13日的布達佩斯戰役的勝利,德軍在東歐的力量被全面瓦解。波羅的海三國和南斯拉夫被解放,波蘭成功復國,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德國的僕從國反戈相向,向德國開戰。1945年3月至4月,蘇軍攻佔維也納,奧地利從納粹德國的魔掌中被解放。於此同時,盟軍的其他路大軍也已攻進了德國境內。面對盟軍東西兩面的夾擊,德軍無力守衛自己的國土,很快就被攻到了德國首都柏林。下一戰,盟軍即將對柏林發起總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