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百万“喝茶费”买房被叫停,还有多少薅羊毛“楼霸”需要整治

房产总是占据热点话题的C位,即使在疫情时期也是如此。2月份刚刚戴上口罩,就有全民网上卖房、7.5折优惠的房产营销引爆网络话题。3月份口罩还没摘下,已经让交“喝茶费”了,又引起人们对房产市场走向的疑问。

近期房产市场“热点”盘点

复产复工以来,“日光盘”、“秒光盘”、排队抢购等预示楼市火爆的标志性场景频繁见诸媒体。这么贵的商品,分分就卖出几个亿。从苏杭无锡到上海、南京到北京、深圳……似乎处处在抢房。

3月27日晚,合肥中海九樾首次推出422套房源。有近千人报名,房源数秒售罄,开盘总销售额8.6亿元。

3月25日北京“网红新盘”金茂国际社区开盘20分钟卖出814套。

同日,无锡恒大翡翠公园二期在售楼处线上开盘,加推233套房源,十分钟售罄。

3月20日,苏州三个楼盘同时“秒光”。当日三个楼盘共推出近900套房源,一个60秒销售12亿,一个9秒卖掉九成,另一个1分钟售罄销售5.4亿。

3月16日,深圳万科星城项目推出当晚,288套房源,7分钟全部卖完,销售额2.99亿元。3月13日,太子湾·湾玺T7推14套公寓,总价4200万/套起,在线开盘7秒售罄。

此外,许多地方的售楼处也曝出人流量大,需要排队才能入内的情形。北京丰台一楼盘销售表示,近期售楼处很火,销售人员也十分忙碌,目前看房需要排队,多数房源已经售出。

更有网上曝料,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新锦安·海纳公馆的内部“喝茶费”报价单:116平4房户型总价1120万元,喝茶费100万元;深需要缴纳喝茶费才能买,喝茶费根据面积数额不同,最高达100万元。

土地市场也活跃起来,各地纷纷有土地拍卖消息传出,我所在城市出现地王,楼面价达到18538元新高。

刚进4月份,全球疫情阴霾还远未退散,国内疫情防控仍未放松,真实市场行情究竟如何?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去伪存真,还原本相。

“喝茶费”、“秒光”、“日光”不具有普遍性,形成因素多属运作

随着复产复工的开始,线下售楼处陆续开放,各地新房销售确实有所提升,但远不是普遍性的火爆、旺销,多数地方楼市仍处在逐渐复苏的阶段,相比于2月份客户到访量,成交量有提升,但同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区还处于冷清状态。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秒光”、“日光”盘的说法有很大的水分,以极端概念营造思想冲击的目明显。这些楼盘大多已经在前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营销和蓄客阶段,有的楼盘疫情前就已经是所谓的“网红盘”,积累了相当的人气,意向客户并不是非理智性的快速决定花个几百万买房。

有的热销盘具有特殊原因,产品稀缺、价格明显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或者当地出台政策支持的“上车盘”,价格低于周边二手房,为首次置业者提供成本不算太高的安家机会。

排队买房或许局部存在,但个中原因并不相同

多数售楼处排队也不是因为特别火爆,而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进行限流,并不是因为人满为患。我所在城市不动产大厅也曾出现几天排长队现象,引起人们热议,积压业务和防疫人流量要求造成了的排队,几天后又恢复了正常状态。

个别楼盘也不乏开发商人为“炒热”。饥饿营销是卖房的惯用方式。在售楼处排队,增加购房预期,使观望的客户及早下定购房决心。在市场不太好的时候,往往是房企内部员工先行认购,把市场炒热之后,就会有真正的购房者出现。

当然,房地产市场也是市场,同样具有供应刚性,需求弹性的特点,如果出现楼市反弹迹象,一些原本观望者可能会选择入市,带来需求的集中释放,会在短期内形成抢购或者热销的局面,但是这样的短时的集中入市会随着复工复产的展开,供应加大,打折力度减少而逐渐平息。

政策层面没有变化,调控政策,信贷政策保证了“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地方房地产政策松绑刚一出头,都被及时打压。

如浙江省海宁市3月25日至4月24日云上房博会期间,“非海宁户籍人口在海宁限购一套住房”,但不到半天,这个“一月不限购”的政策就被撤回。据不完全统计,还有河南省驻马店市、广东省广州市、陕西省宝鸡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出现这种类似政策“一日游”或者“几日游”的情形。

松绑政策被撤回反映出,当前国家对楼市仍然保持严控态势,一旦触碰了政策底线,或者违背“房住不炒”的大原则,则会被叫停。

当然疫情下,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不可预测,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因城施策下针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进行一定的政策松动,但“稳字当头”仍然是当前楼市的主要调控目标。同时,降息、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等对楼市影响最大的政策并未出现。5年期LPR环比仅下调0.05个百分点。而3月20日,3月LPR报价未作任何调整。

楼市走向仍不明确,反弹的期望值不高

尽管近期有一些个别项目“日光”、涨价现象,但这并不意味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风险。

海外疫情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多大还无法评估,国内虽然复产复工如火如荼,但疫情对居民收入和购房需求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经济压力下居民家庭的即期收入和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均将下降,并随即反映于房价和租金的下跌,房地产新开工、开发投资亦可能随之下行。

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给市场各方极大的信心,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对市场宽松的预期,但外需对未来收入的潜在影响不能忽视。

其实,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已经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对错过财暴涨的扼腕懊悔,有对中央政策与地方执行的观望,大多数人是抱着调侃的心态看着这一切,但最痛苦的是有刚需的朋友,每一个政策,消息都刺激他们的神经,他们在各种问题间摇摆,一但买了房子又有各种遗憾。

还好,4月3日宝安区住建局发布通知,开展打击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和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违法行为的行动,将其列为房地产扫黑除恶和楼霸专项整治线索,采取暂停涉案楼盘全部网签权限等行政措施。至于效果怎样,某些企业又会采取新的对策,还需要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