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是一本套上了悬疑外衣的文化哲理小说,它齐集了推理、谋杀、爱情、绘画、艺术、文化、宗教等元素。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在短短两周时间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接连死去了两位顶级画家,案件直接惊动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苏丹,苏丹下令三天内必须抓住凶手,否则皇室画坊的所有画师都将被处以极刑。

如果以这个故事框架来看这本书,那它绝对不可能在全世界掀起研究“红”的热潮。在凶杀悬疑故事的背后,作者奥尔罕·帕慕克还展现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炫丽的艺术世界——细密画。在细密画这种小众绘画艺术的背后,作者还讲述了东方的伊斯兰世界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绵延千年的争论不休。

小说里看似是对绘画的争议,是传统细密画家对法兰西画风的抵抗,实则是对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信仰的争论,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要想搞清楚这起离奇的凶杀案,我们首先要明白,宗教信仰是沁入骨髓的东西,是支持人们从绝境中走出来的力量,信仰和空气一样重要。对于宗教信仰的狂热教徒而言,无论是谁,想要破坏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文化,就得付出代价。

这本结构精巧、风格独特的小说,奠定了作者奥尔罕·帕慕克的大师地位。1952年出身的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著名作家,与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德国的托马斯·曼并称为当代欧洲三大文学巨匠。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土耳其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解读《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奥尔罕·帕慕克的文字绚丽多彩,学识超凡入圣,我会抓取最核心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一、枯井里的一具死尸

二、姨父死了

三、三天时间,能找到凶手吗?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一、枯井里的一具死尸

1951年的一个清晨,一群信鸽划过伊斯坦布尔的一个街区。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女人打骂孩子的声音,还有奴隶浆洗衣服的声音掩盖了另一些声音。譬如,在这个街区中段的二层小楼里,有一位长者和一个年轻人正在聊天。

“姨父,他们真的杀了他吗?”年轻人问到。

“以不同的方式绘画,是否就意味着要另眼相看呢?”长者开口了,“或许这就是他们杀害可怜的镀金师的原因吧。黑,我希望你可以去皇宫的画坊看看,我担心其他人也陷入了纷争,自相残杀。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蝴蝶、鹳鸟、橄榄,你可以去他们家见见他们。”

这个叫黑的年轻人,刚刚从外地赶回伊斯坦布尔,他离开家乡已经有十二年了。而让他离开家乡的人,就是坐在他面前的姨父。

十二年前,黑向姨父的女儿谢库瑞求亲,姨父拒绝了他的请求,黑被迫离开家乡。十二年后,姨父写信将黑召回。因为他在为苏丹编纂一本秘密书籍,他需要黑的帮助。

然而,就在黑回到伊斯坦布尔前三天,帮助姨父一起秘密编撰书籍的一位画家失踪了,他叫高雅,是一名镀金师。过了好几天,人们才找到高雅的尸体,它落在一口枯井里。

事情得从两年前说起,那是一次欧洲之旅,姨父作为苏丹的使者去威尼斯访问。如果不是因为他在那儿看到一幅意大利画家的画,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这项工作。

黑好奇地问到,“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是一幅肖像画,和真人一模一样的肖像画。我感觉我可以通过这幅画找到画中的人,他是那么的真实,我感觉就像一个真正的人站在我的面前。”姨父看着黑说,“对我而言,通过绘画来直接模拟世界是不敬的行为,我深感憎恶。然而他们用这些新方法所画的图画,却有不可否认的魅力。”

回到伊斯坦布尔后,姨父就向苏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为苏丹绘制一幅肖像画,不仅如此,他还要将奥斯曼帝国的伟大、富有、美丽全部真实地呈现出来,所有的图画将合订成一本书。他想让后世的人也可以看到,奥斯曼帝国的辉煌璀璨。

苏丹同意了姨父的请求,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用法兰克画风制作一本小书,如果把这本书赠与威尼斯人,想来也是极有诚意的礼物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本书更能说明苏丹与威尼斯人和平共处的愿望呢?

但这一切都必须秘密进行,苏丹并不希望他的子民们知道他有意与威尼斯人化干戈为玉帛。于是,姨父在家中秘密筹备这本书,而皇室画坊的奥斯曼大师则公开准备另一本书,两本书都用来纪念伊斯兰教的千禧年之庆。

不过,一本是赠与威尼斯人,一本则是皇室收藏;一本是结合法兰克画风绘制,一本是使用传统细密画法绘制。

无论是姨父,还是皇室画坊的奥斯曼大师,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高雅,技艺超群的镀金师,可惜这个人现在已经死了。

姨父怀疑高雅的死和自己编纂的书籍有关,所以,现在交代给黑的首要任务不是编书,而是找出凶手。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二、姨父死了

在来到姨父家之前,黑并不清楚他要为姨父做什么,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回来了,他是为姨父的女儿谢库瑞回来的。

其实,在黑离开伊斯坦布尔三年后,谢库瑞就嫁给了一位土耳其骑兵,她生下两个儿子后,他就离开家四处征战。四年前,这个骑兵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人说他已经战死了,可是谁也没有见着他的尸体。谢库瑞被迫和公公、小叔子哈桑共处一室,默默地等待丈夫能够回来。

日复一日的等待过程中,哈桑对谢库瑞产生了别样的感情。但是,哈桑霸道无理,并不体贴谢库瑞,不仅仅如此,哈桑还多次想侵犯谢库瑞。

终于在一个深夜,在哈桑又一次妄想侵犯后,谢库瑞像中邪一样大呼小叫,公公被呼喊声惊醒了,他从儿媳的胡言乱语中听明白了,他的二儿子居然想侵犯嫂子。公公羞愧难当,第二天清晨就同意谢库瑞搬回娘家生活。

就这样,谢库瑞在父亲家里,再一次见到前来帮助父亲工作的黑。黑经常来姨父家,向姨父汇报各种发现,与此同此,他也在借机与谢库瑞接近。

黑根据姨父的要求,去皇宫画坊见了奥斯曼大师,还见到了蝴蝶、鹳鸟和橄榄三位画家。黑把他与四个人的对话一一复述给姨父,虽然黑在少年时期跟着姨父学习细密画,但他确实不是细密画的专家。

他无法理解细密画家们关于“风格”、“时间”和“失明”的定义,所以他也无法理解姨父的紧张情绪。

听完黑鹦鹉学舌般的讲述,姨父给出了他的解答,“在我们的教义里,安拉创造了整个世界,细密画家们是从安拉所观望的角度进行绘画,我们画的,不是我们看到的,而是安拉让我们看到的。所以,细密画不需要画家的个人风格,我们只需呈现安拉的视角,违背安拉的视角,就是违背我们的教义。”

“对于细密画家来说,无论何时,画作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画的是安拉的视角,而安拉的视角是不变的。所以,我们一遍遍学习、模拟前人的画作。”姨父端起了手边的水杯,润了润嗓子继续说,“但是,画家的时间不是永恒的。尤其是法兰克画家,他们是真实地呈现画家眼中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这个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黑还是不理解,他疑惑地问姨父,“所以,这和高雅的死有什么关系呢?”

姨父一脸愁容地看着窗外,“我想我们正在绘制的这本书应该已经有人知道了,我担心教徒们会对我们不利,我想你已经看出来我所使用的并不是传统细密画法,而是法兰克画法,这是对真主的僭越,除了真主,没有人可以成为创作者。高雅已经死了,我很担心其他人。”

就在这次对话两天后,谢库瑞支走了儿子和女奴,和黑在外面约会。这是一个意外,谁都不会想到,只是离开家两三个小时,就会发生那样的意外。

姨父的头骨被敲碎,书籍、画作全部散落在地板上,地板上还留下挣扎的痕迹,凶器应该就是那个装着红墨水的墨水瓶,鲜血、墨水、脑浆全部糊在一起。等谢库瑞回家发现父亲时,它们早已凝固了。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三、三天时间,能找到凶手吗?

姨父的死,惊动了苏丹。苏丹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因为姨父为苏丹画的十幅画被凶手拿走了最后一幅,那幅画里有苏丹的肖像画。苏丹要求奥斯曼大师和黑在三天内找出凶手,否则苏丹就要杀掉画坊所有画师。

就在奥斯曼大师和黑被关在皇宫中搜查证据时,谢库瑞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幅画,那幅画是高雅的遗孀交给谢库瑞的。高雅的尸体从枯井中打捞上来时,他的手里拽着一幅画,画里有一只马。

高雅的遗孀很坚定地表示,她的丈夫从来没有画过马。那么,这幅画只能是凶手的。奥斯曼大师和黑反复地研究这幅画,发现马的鼻孔很特别,是裂鼻。奥斯曼人曾经一度喜欢学习蒙古人把马的鼻孔剪开,为的是它们在飞奔时能够畅快地呼吸。

如此写实的画法,在细密画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不是真主眼中的马,这是带有画家个人风格的马。奥斯曼大师和黑根据这独特的画马手法,排查了所有的细密画。最后,他们发现橄榄曾经画过裂鼻马。

奥斯曼大师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橄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居然做出如此僭越真主的事情。大师,自戳双目,不再追查此案。黑,只好叫上蝴蝶和鹳鸟一起去抓橄榄。

黑拿着裂鼻马的画像,带着蝴蝶和鹳鸟来到了橄榄的家,黑愤怒地问道,“为什么要杀害姨父?”

橄榄笑着说,“因为我保护了他,而他却想着告发我。”

橄榄看着面面相觑的三人,不急不缓地说道,“是的,我杀了高雅是为了保护姨父,以及我们所有人。高雅这个贪图小利、懦弱无能的家伙,他看到了姨父整本书的图画,还看到了苏丹的肖像画,他要向传道士们告发我们。如果让教长知道我们在用基督徒的方法绘制图画,我们就完蛋了,画坊也会完蛋的。”

“那你为什么要杀姨父?”

“因为我去告诉他,我们安全了,不会有人再威胁到我们了,我们可以继续用法兰西人的方法来绘画,可是他动摇了,很显然你们的姨父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小人,他既想追求新的艺术形式,可又害怕被安拉惩罚。我明明救了他,他却威胁我要把我交出去,所以……”

“所以你就杀了他?”黑怒吼着挥剑而来,可惜没有击中橄榄,反而被橄榄刺伤。橄榄拿着黑手中的剑,逃走了,他准备逃亡印度,继续他的绘画之旅。

遗憾的是,橄榄最终也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在伊斯坦布尔的码头,橄榄遇到了黑的仇敌哈桑,他手中的剑让哈桑误以为是黑的同党,哈桑挥刀砍下了橄榄的头颅。

一场凶杀案,自此落下了帷幕。

豆瓣8.6分《我的名字叫红》: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结语

《我的名字叫红》绝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悬疑凶杀事件,也不仅仅是一次引人入胜的绘画文化之旅。奥尔罕·帕慕克旁征博引,不断地穿插关于细密画的绘画故事和文化背景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一个波澜壮阔的细密画世界的同时,也在表达他对于宗教文明冲突的忧虑。

两种宗教文化的对立,导致了两种观察世界方式的对立,从而导致了两种绘画方式的对立。小说中的画家们,他们既想忠于艺术,又想忠于信仰,对于艺术与信仰的双重忠诚导致了他们深陷矛盾与悖谬中。但是,他们想不到的是,让他们无法取舍的细密画法和法兰西画法最终慢慢融合,形成了新的绘画形式。

文明与文明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艺术与艺术之间,人与人之间终将在冲突与融合中共存。就像小说中说的,“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熊培云先生也说过,“我们只有一个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