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創新之策 決戰高質量脫貧

<table> 謀創新之策 決戰高質量脫貧

五華縣通過發展紅薯產業,帶動全縣19個貧困村參與種植,帶動貧困戶2207人,戶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古煌輝 攝

/<table><table> 謀創新之策 決戰高質量脫貧
/<table>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現行標準下的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需全部脫貧,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省委、省政府又接著召開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會,吹響了廣東脫貧攻堅再發力的號角。

去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梅州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中央、省的決策部署,把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民生工程,多措並舉,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為深入展現梅州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積極作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總結脫貧攻堅的“梅州路徑”,《南方日報·梅州觀察》即日起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日後的扶貧應越來越‘適可而止’。”五華縣橫陂鎮西湖村貧困戶李新明對2020年的扶貧工作提出這樣的願望。

在李新明看來,幫扶幹部扶一把,自己就應該動起來,這樣才能實現永久的脫貧致富。多年來,因妻子患病,家中三個孩子需要撫養,一家五口的重擔壓在了李新明一人身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入股了養殖基地養殖肉牛等項目,閒暇時打工掙錢,漸漸改善了家庭狀況,“生活慢慢有了幸福感。”

為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近年來,梅州大膽實踐,創新了特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黨建扶貧、就業扶貧等扶貧經驗做法,一個又一個像李新明這樣的貧困戶家庭正在發生蛻變。

絕不讓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戶掉隊!這是梅州脫貧攻堅最莊嚴的承諾。當前,梅州5.3萬戶、14.7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率為99.65%;有332條貧困村退出,退出率達95.13%。剩餘未脫貧的188戶704人將在上半年全部脫貧,17條貧困村全部退出。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接下來,梅州將以脫貧攻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為目標,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鬥志,奮力奪取今年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完成全面“清零”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梅州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馬吉池

回望來時路

扶貧有鉅變:“光景好了,看得到希望”

春末夏初的豐良鎮豐京村,百香果園內藤蔓纏繞、綠意盎然,柚子園裡一個個小果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幸福的甜味兒。通過扶貧產業幫扶,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豐京村是梅州349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截至2019年底,該村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2570元,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13866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4年前的6700元提升到67560元,足足翻了10倍,豐京村實現了蝶變。

一步一個腳印,脫貧攻堅帶來鉅變!

從“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到現代產業園區建設,從勞動技能培訓到安排公益性崗位轉移就業,從危房改造到新農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伴隨著脫貧攻堅這項“國字一號”工程的不斷推進,梅州積年的貧困窘境正逐步破解。

回望十年征程,往事歷歷在目。2009年,廣東部署在全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以下簡稱“雙到”),到2013年,廣東決定在扶貧“雙到”道路上再走三年,確保被幫扶的貧困戶基本實現穩定脫貧。鑑於前兩輪扶貧的經驗,為了確保第三輪扶貧能切實改變貧困地區落後的面貌,達到全面脫貧的目標,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

精準扶貧一改以往“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的風格,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為此,梅州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全面落實“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分類扶持、大力推進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問題,梅州聚焦349個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183戶147735人,動員駐村幹部,全市累計投入使用扶貧資金34.6億元,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推動精準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54183戶、147735名貧困人口中共有5.3萬戶、14.7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率為99.65%。全市有332個貧困村退出,退出率達95.13%。

把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要民生工程,梅州多措並舉,精準施策,2018年取得全省脫貧攻堅考核前五名的好成績,2019年全市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

扶貧幹部下鄉,帶來奔康希望。

今年,玉水村貧困戶楊偉賢過上了幸福的春節。多年前母親、妻子接連患病,差點把他擊垮,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靠打散工的楊偉賢終於有了穩定的收入。“金柚分紅4500元,投資分紅1600元,光伏分紅1400元,商鋪分紅1250元,還有補助和養老保險……”楊偉賢對著貼在牆上的家庭收支統計,掰起指頭算著,咧嘴笑了。“現在不同了,光景好了,看得到希望了。”

探索扶貧經

小康夢照進現實:造血扶貧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有活幹、有產出、有錢收,是農村脫貧的根本之道。

近年來,在多方幫扶和群眾努力下,梅州脫貧攻堅取得實效。如全市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4萬個,其中投入7億多元實施光伏扶貧項目482個,規模和成效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約3億元,受益貧困戶9000多戶,居全省第二;消費扶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通過不斷大膽實踐探索創新,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扶貧模式和創新經驗得到肯定推行。

脫貧攻堅有了特色產業帶動的力量。

“以前的生活就是吃完上頓愁下頓,沒想到這麼快就摘掉了窮帽子。”幫助五華縣潭下鎮金石村貧困戶張擁鑫實現脫貧的是五華縣大力發展的紅薯產業,通過引進種植紅薯的龍頭企業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示範帶動,繁育紅薯種苗,免費供應全縣各鎮貧困戶種植。2019年,五華縣參與紅薯種植的省定貧困村19個,帶動就近就業人員達2979人,其中帶動貧困戶2207人,戶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

梅州注重強化產業扶貧的帶動能力,突出帶貧益貧,提升脫貧質量,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發展載體,實施形式多樣的產業扶貧模式。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46家,數量居全省第一。

脫貧攻堅有了“三變”改革的力量。

“現在回到家鄉,既能家門口就業又可以照顧家庭,生活很美滿。”五華縣安流鎮長江村的貧困戶廖秋芳原本在外打工,因村裡有了蔬菜產業園,便辭工回來上班。

五華縣通過引進漢光超順農旅產業園在轉水鎮黃龍村落地,並組織貧困戶以扶貧小額貸款資金1500萬元和產業扶貧資金1250萬元,共3750萬元入股項目,貧困戶517戶1989人獲得保底分紅以及在基地的勞務收入。2018年12月,漢光超順農旅產業園在安流鎮建設第2個農旅產業園,第一期集約了安流鎮700多畝土地,農民和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到該項目,並招募了安流鎮長江村60多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建設。

目前,梅州正拓展提升“三變”改革內涵,構建“三變+”模式,即推動土地變股權、村民變從業人員、村民變業主、村民變技師、農房變客房、田園變遊園、村莊變景區、農產品變旅遊商品等,使貧困村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脫貧攻堅有了消費扶貧的力量。

“有村之翼上門收購,我們在家門口終於也能將農產品賣個好價錢了。”梅縣區南口鎮南虎村貧困戶幸嬌雲說。

梅縣區通過廣東村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公司通過“設立扶貧卡和村之翼便利店超市”“創新開展‘互聯網+消費扶貧’”等多元化的扶貧銷售形式,以溢價收購農產品、完善電商服務等方式,實現扶貧方式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目前,村之翼公司已與梅縣區26個貧困村、2個鎮簽署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合作協議》,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農副產品實施溢價優先收購,通過公司200多個覆蓋各縣(市、區)、鎮、村(社區)“村之翼電子商務服務站”,保證貧困群眾在家能將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脫貧攻堅有了致富帶頭人的力量。

“去年靠賣茶青就有2萬多元收入,合作社每年還有分紅。”在興寧市徑南鎮寶山村致富帶頭人杜坤元的幫助下,貧困戶杜茂才有了穩定的收入。興寧市寶峰茶葉致富帶頭人杜坤元通過成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免費組織培訓茶葉種植技術、帶動貧困戶種茶、保價回收茶葉等方式,幫助貧困戶提高種茶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吸納10多戶有勞力貧困戶加入,共享茶葉種植、管理技術和品牌溢價價值,激發了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

此外,黨建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等特色扶貧模式也在梅州各地推進,成效顯著。如今的梅州大地,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蝶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戶臉上,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全面小康夢正逐步照進現實。

展望新時代

啃下硬骨頭:奮力推動脫貧攻堅走在全省前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幹群合力努力下,原本懶散的貧困戶幹勁十足,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相信大家會越來越好。”這是駐大埔縣楓朗鎮四聯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陳紅兵的感想。

駐村近四年,陳紅兵見證了四聯村從貧困落後逐步走向脫貧奔康的轉變。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這是梅州廣大扶貧幹部、貧困戶奮鬥多年的夢想,也是梅州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莊嚴承諾。

今年,脫貧攻堅進入最後決戰決勝階段,脫貧攻堅戰將從取得決定性成就走向全面勝利。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上半年要實現剩餘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至去年底,梅州全市脫貧率已達99.65%,眼下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距離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還有200多天時間,在這場時間緊迫的大考前,梅州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鉅,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怎樣如期完成剩下的硬目標、硬任務?梅州市扶貧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偉章表示,要按照梅州市委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認識,自我加壓,勇挑重擔,不僅要完成任務,更要走在全省前列。具體來說,梅州重點要在堅決攻克貧困最後堡壘、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349個貧困村建成示範村三方面下功夫。

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梅州要緊扣時間節點,開展掛牌督戰和“百日攻堅”行動,在省掛牌督戰五華、興寧2縣、3鎮、5村的基礎上,梅州市結合剩餘未脫貧人口的情況,增加督導11個鎮和188戶未脫貧人口,納入市級掛牌督戰,既要較真碰硬“督”,又要凝心聚力“戰”,列出時間表、路線圖,多措並舉,精準施策,盡銳出戰,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據摸查情況看,梅州市已脫貧人口中有1800多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4000人存在致貧風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這部分群體的影響也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返貧致貧。

為防止返貧,當前梅州將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精準把脈,及時幫扶。尤其是要克服疫情影響,加大就業扶貧力度,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規範公益崗位設置,吸納貧困勞力就近就業。還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對種養業的培育和支持,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組織產銷對接,解決貧困村、貧困戶農畜產品銷售難問題。

小康全面不全面,農村環境質量是關鍵。為持續推進349條省定相對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工作,梅州將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抓好農村道路、集中供水、生活垃圾、汙水處理、公共廁所、標準化衛生站、公共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基本醫療衛生、義務教育的投入,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廣大鄉村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慎終如始,善作善成。梅州正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發起決勝的總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