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蔬菜種類溫室有機栽培標準化技術規程

進行有機生產,任何作物栽培的技術規程,必須在嚴格執行有機生產有關

規程的前提下,結合所栽培作物的特性、所處地區的氣候條件、環境特點等設

計組配技術規程。作為設施栽培,由於牆體與塑料薄膜封閉之因,改變了設施

內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同於大田露地環境下的生態條件!所以在制定技術規程

時,還必須結合設施內的生態環境特點,設計組配相應的有關技術規程。

主要蔬菜種類溫室有機栽培標準化技術規程

(一)、溫室內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於室外的自然生態環境

1、設施封閉性強,作物蒸騰的水分和土壤蒸發的水分不易排除,設施內

空氣溼度高,極易誘發各種病害。同時土壤蒸發水分,又會從土壤中帶走大量

熱量,降低土壤溫度。

鑑於上述原因,嚴寒季節進行設施栽培,為了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設

施內空氣溼度,減少病害發生,提高土壤溫度,必須全面積覆蓋地膜。

2、設施內土壤溫度明顯低於空氣溫度,二者一般相差5—8

0C。如果採取

平畦栽培、或溝內栽植,當作物架面高度達到180釐米左右時,經筆者測試,

空氣溫度可比土壤溫度高

08—11C。特別是進入嚴寒季節,即便空氣溫度達到35C,深20釐米以下的土壤溫度,也僅有12—130

300

C。如此地溫,作物難發

新根,根系難以下扎。這和露地栽培,土壤溫度比空氣溫度高

02—3C,熱土層

厚度達30釐米以上,形成了很大反差!


土壤溫度低,熱土層淺,制約了作物根系發育,作物髮根量少、紮根淺,

根系不發達。

根系不但承載著固著土壤、吸收肥水之作用,更重要的是根系還承擔著營

養合成功能,各種氨基酸、蛋白質、酶類、核糖核酸、激素等高能活性營養物

質,大都是在根系中合成的。根系不發達,哪來的高產、優質!

因此,設施栽培,為促進根系發達,必須提高土壤溫度,增加熱土層厚度。

這就必須實行“M”形雙高壟栽培!因為“M”形雙高壟,可增加土壤表面積40%

以上,土壤表面積大,接受熱量多,土壤溫度高;高壟又顯著增加了熱土層厚

度,從而作物髮根量多、紮根深,根系發達。

3、設施內與設施外空氣交換率低、通風時間短,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二

氧化碳難以通過空氣流通交換獲得。必須通過多施用有機肥料和人工補施二氧

化碳,為光合作用提供碳素原料。

4、設施內晝夜溫度變幅大,晴天中午前後,如不能及時適時通風降溫,

室內空氣溫度可高達40度以上,進入夏季可高達70度左右,因此必須根據設

施內溫度變化,及時適時靈活通風,調控設施內空氣溫度,使之處於作物適宜

的最佳溫度範圍。

晚上,設施內空氣溫度,因塑料農膜,阻擋不了熱量的輻射外傳,若採光

面沒有保護層覆蓋,其夜溫幾乎接近於室外溫度。所以必須在採光面配設保溫

覆蓋層,預防熱量外傳。

5、設施內陽光強度明顯低於設施外的自然光照,若採光面農膜老化、或

不及時清擦浮塵等,其透光率可降低至自然光照的40%左右,難以滿足室內作

物光合作用之需求!同時設施內不同部位光照強度差異明顯。經檢測發現:溫

室內前部光照最強,一般為室外自然光強的60—85%,中部可比前部降低20%

左右,後部降低40%左右,光照強度差異大。栽培上必須加以調控。

溫室內上下光強差異顯著,接近頂部棚膜處光照最強,大約為室外自然光

強的70—90%,隨著高度的下降,光強遞減。棚體越高,地面光強越弱!地面

光強僅有頂部光強的40—70%。因此建造設施時,一定注意控制設施高度,其

最高點不易超過400釐米。避免葉幕層處的陽光強度偏弱,降低光合效能。

(二)、溫室土壤施肥,不同於露地環境條件下的土壤施肥。

1、施肥的作用、目的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露地環境條件下的土壤施肥是

以供給作物對各種肥料元素的需求為主要目標的,而溫室栽培的土壤施肥,除

為了供給作物對各種肥料元素的需求以外,還擔負著供給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

原料二氧化碳的重大任務。因為溫室栽培環境條件密閉,空氣的通風對流被嚴

主要蔬菜種類溫室有機栽培標準化技術規程


格限制,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難以從空氣流通中得到補充,二氧化碳是否充足,

成為制約室內作物產量高低的首要因素。所以在溫室栽培中土壤施肥不但要滿

足作物對各種肥料元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作物對二氧化碳的需求。

2、施肥目標的改變,施用肥料的種類必然隨著改變。在溫室栽培中,不

管是那種速效化肥,都不能滿足作物對二氧化碳的需求,只有有機肥料施入土

壤中,經土壤微生物分解,才能源源不斷地釋放二氧化碳,因此有機肥料成為

了溫室栽培用肥的首選和必須。不論是基肥還是追肥都應施用有機肥料,以便

滿足作物對二氧化碳的需求。

3、施肥方法必須改變!特別是作物栽種以後進行追肥,不得追施人工合

成的化學肥料,必須追施有機肥料!追肥須選擇晴天清晨至上午10點前進行,

要做到撒肥、掘翻、澆水、覆膜同步操作,完成一行後方可進行下一行的操作。

追肥操作的同時還須開啟通風口。嚴禁陰天、下午進行追肥操作。否則肥料揮

發的氨氣、水蒸氣不能及時排除,會嚴重危害作物;室內溼度過高還可能誘發

病害。

(三)、溫室有機蔬菜栽培科學施肥技術規程

1、有機生產不允許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必須施用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雖然其肥料元素含量較低,但是它所含有的肥料元素是最全面的,而

且還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增施有機肥料,不但能夠滿足作物對各種肥料元素的

需求,而且可以顯著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雖少,但對

土壤性狀和植物的生長狀況影響是多方面的:

1.1、有機質能不斷地分解釋放氮、磷、鉀、鈣、鎂、硫、既硼、鐵、鋅

等微量元素,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各種礦質元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源

源不斷地釋放二氧化碳,提高室內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

豐富的碳素原料。不但解決了溫室栽培,因室內外空氣交換率低,二氧化碳缺

少、供用不足的問題;反而因溫室封閉性能強,有機肥料釋放的二氧化碳幾乎

全部留在室內,大大提高了室內空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使室內空氣的二氧化

碳濃度達到1000毫升/升左右,是室外自然界空氣的3倍左右,從而能顯著增

強光合效能,提高產量。

主要蔬菜種類溫室有機栽培標準化技術規程

1.2、有機質在土壤中經微生物的作用會轉變成為腐殖質(即胡敏酸、富

裡酸和胡敏素),具有粘結性能,能把分散的細土粒粘結成團粒,增多土壤團

粒結構,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氣性,調節其水

氣比例,增強儲水性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腐殖質是黑色物資,吸熱能

力強,還可使土性變暖。

1.3、腐殖質在土壤中呈有機膠體狀,帶有大量的負電荷,能吸附大量的

陽離子,如:

NHR++++、K、Ca等,顯著減少肥料流失,提高土壤的保肥性能。

1.4、腐殖質還具有緩衝性,能夠調節土壤的酸鹼度(PH值)。當土壤呈酸

性時,土壤溶液中的氫離子(H

+)可與土壤腐殖質膠體上所吸附的鹽基離子進

行交換,從而降低了土壤溶液中氫離子(H+

)的濃度,使土壤趨於中性;當土

壤呈鹼性時,溶液中氫氧根離子(

OH-

),能與其膠體上吸附的氫離子(+H)結

合,生成水(H2

O),降低土壤溶液的PH值,亦使土壤趨於中性。特別在鹽鹼性

土壤中,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1.5、有機肥經生物菌發酵,會繁育大量的有益菌類,它不但能把有機肥

中的各種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化成分,活化土層、消除土壤板結、增加團粒結

構、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促進作物根系發達。而且還能抑制

並消滅土壤當中的有害菌類,減少病害發生;能釋放已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元

素,重新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施用量,並能把速

效氮轉變成無害的有機氮肥,作物後勁足,生產的產品可達到有機產品標準。

但是單純施用有機肥料,是很難保障和滿足作物生長髮育、開花結果對各

種肥料元素的需求!必須根據室內植物的需肥規律、有機肥料中各種肥料元素

的養分含量,適度補充有關肥料元素。所補充的肥料元素,必須摻混入有機肥

料中充分發酵腐熟,通過生物菌的作用將各種肥料元素轉化成氨基酸態、絡合

態等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供根系吸收利用。其發酵方法參閱“動物糞便發酵腐

熟技術規程”。

2、科學掌控施用量,基肥不易過多,追肥應在開花結果後不間斷地分期

供應,每10—15天一次。

2.1、首先、溫室是封閉性設施,室內有害氣體不易排除,如基肥使用量

偏多,揮發的氨氣多,室內蔬菜要遭受氨氣危害,使葉片幹邊或發生枯斑,嚴

重時葉片枯萎,直至死棵現象發生。

2.2、蔬菜在進入開花結果期以前,其吸肥量僅為全生育期吸肥總量的1/6

左右,此時期土壤肥料不宜過多,多了不但引起燒苗現象發生,還易引起幼苗

旺長,影響花芽分化,延遲結果時期。

2.3、溫室蔬菜因長期施肥量較多,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並不太缺少。溫

室栽培主要矛盾是缺少二氧化碳。而作物在幼苗期對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很少,

它是隨著葉片數量增加逐漸增多的,進入結果盛期,對二氧化碳的需求量達到

高峰。溫室內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土壤中有機肥料的分解,有機肥料施入土壤

後,其二氧化碳釋放盛期大約在施肥後10—50天之間。基肥施用量過多,不

但會引起燒苗現象發生,而且釋放的二氧化碳因作物生育前期用量很少,絕大

多數都浪費掉了。進入結果期後,二氧化碳需求量達到高峰,而此期土壤基肥

二氧化碳釋放盛期已過,二氧化碳供應會嚴重不足,會大大制約光合效能,影

響產量的提高。一般每667米2

因此基肥使用量不宜過多,

可施用基肥2500—3000公斤即

可。應把大量的有機肥料在開花結果之後,結合澆水,分期陸續追施,以便源

源不斷地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足量二氧化碳。

主要蔬菜種類溫室有機栽培標準化技術規程

3、改變追肥方法

3.1、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一般在幼果迅速膨大期開始,每15天左右1

次,每次、每條滴灌溝中撒施腐熟動物糞便3-5千克,或腐熟餅肥1.5--2千

克,或沼氣渣5公斤,或沼氣液6--10公斤,或礦源黃腐酸鉀1-2袋。



冬至前後,氣溫、地溫進入最寒冷時期,為提高地溫、疏鬆土壤、補充土

壤氧氣和保障二氧化碳的供應,除澆水沖施外,還必須在操作行中開溝埋施。

每7--10天1次。

追肥時,肥料會揮發氨氣,灌溉會提高室內溼度,為防止發生氨害和室內

溼度提高,誘發病害,每次追肥面積要控制在設施總面積的1/5左右,每間隔

4--5行追施1行,每7--10天進行1次,輪番操作,每30—40天輪施1遍。

3.2、追肥必須在晴天清晨並開啟通風口進行,嚴格執行開溝、撒糞、撅

翻、覆土、澆水、覆膜同步進行。嚴禁陰天或下午時追肥。

3.3、追肥要結合生育週期進行,生育前期一般不追肥,待番茄二穗果坐

齊、第一穗果長至山楂核桃大小時進行(黃瓜根瓜坐住、茄子辣椒門茄、門椒

坐穩)追施第一次肥料,採收第一批果實後追施第二次肥料,進入採果盛期後,

應增加追肥次數和數量,每15天左右追施1次。結果後期可減少追肥或不再

追肥。

3.4、要根據其生長狀況決定追肥例如黃瓜,瓜秧長勢較快,生長點部

位新發葉片較大,葉緣呈刺狀、缺刻明顯,葉色明亮,黃綠色,說明肥水較足。

反之生長點新發葉片小、圓、缺刻不明顯,生長速度慢是缺肥。瓜條生長速度

快,化瓜少,瓜色明亮,瓜條順直,說明肥料較足。反之瓜色發暗,瓜條彎曲,

多出現細腰、尖嘴瓜現象,瓜條生長速度慢,畸形瓜多,化瓜多是明顯缺肥,

應及時追肥,並適當增加追肥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