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前幾天發生的“熔爐”事件,到現在已然告一段落,是是非非總歸是有了一個結果。長歌君小心翼翼地追了篇熱點後,突然發現一部中國版“熔爐”悄然上映。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11月25日晚,第54屆金馬獎舉行盛大頒獎禮,口碑佳作《嘉年華》斬獲最佳導演榮譽。

嘉年華,乍一聽像是一個具有“光明”屬性的標題。實際上,嘉年華(Carnival)早在歐洲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嘉年華的前身是歐美“狂歡節”的英文音譯,相當於中國的“廟會”。而電影《嘉年華》英文譯為《Angel Wear White》,似乎是以“白色”為主題,象徵純潔、美好的意思。

但奇怪的是,電影《嘉年華》一點也沒有“純”的意思,導演用一種以冷靜但不乏力量的敘事,壓抑而鮮活的鏡頭,逼著我們一步步地走近社會的真實,揭示我們不願相信的社會真相。事實上,與其說《嘉年華》是一部電影,倒不如說他是一部真實的記錄片。

婚紗背景下穿白色校服的小文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逃亡中穿白裙的小米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一襲白色襯衫的女律師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這部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2013年5月8日,海南省萬寧市後郎小學6名就讀6年級的小學女生集體失蹤,引起老師和家長極度恐慌,這6名小學女生被萬寧市第二小學校長陳在鵬及萬寧市一政府單位職員馮小松帶走開房。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萬寧性侵案發生後第三天,孩子的家長和警方帶著孩子到萬寧人民醫院進行了法醫鑑定。在這次檢測中,孩子父母被告知:孩子被強姦。

然而僅僅過了三天,當地警方就要求家長帶著孩子再次來醫院進行檢測,這一次的報告結果為【處女膜完整】。

影片中,小文在被性侵後肚子疼,而同樣被性侵的小新找同學要了兩粒止痛片來吃。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那個用孤傲來掩飾自己弱小的小米,在現實面前被打地遍體鱗傷,最終不得不向命運屈服。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母親的不是反抗和保護,而是歇斯底里地把所有錯誤推給孩子,來麻痺自己自以為無能為力的“小心臟”。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社會輿論,彷彿更傾向於強者,而非弱者,議論者們的話語都是:

“判了又能怎樣,咱們孩子這輩子都要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他那天確實是喝多了,一時糊塗,現在也特別的後悔”

似乎,我們害怕的不是孩子的未來,不是孩子以後生活的狀況,不是還會不會有孩子受到這樣的傷害,而是那些對我們無關痛癢說三道四的言論,那些只要不在乎就根本不會影響我們生活的閒言碎語···

於是,小文將自己剪成了短髮。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小米不得不接受出賣肉體的現實。

中國版“熔爐”——《嘉年華》,“打破沉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北京摺疊》裡說:他還沒找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意義和最後的懷疑主義。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間隙佔據一席。

影片最後,就像絞肉機一般,把我們以為“光明”的結尾,絞地一團粉碎。白色,象徵純潔的白色,最終也沒能救下被現實“玷汙”的孩子。反諷中,也是在警示我們,孩子是純潔的,要給他們憧憬美好的希望和未來。

雖然《嘉年華》可能並沒有《熔爐》講述的那麼深刻,影響也沒有那麼深遠。但起碼,在輿論戰爭打的背後,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北京摺疊》摺疊的是階級,《嘉年華》攪碎的是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