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时间的礼物》是瑞典暖心小说之王巴克曼的最新力作,这本书不同于《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清单人生》,它是一部特别的小说,因为它非常短,全书只有62页,大概只有2W7字,我一口气读完也就花了半个小时,但故事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不因时长而受影响。

故事是以书信的形式展开,正续与倒叙穿插进行, 用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信开头,将自己的生平过往梳理清算,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一个牺牲陪伴儿子成长的时间换取自己事业的成功,这样没有人不认识、照片出现在报刊、对世界有贡献的一个人却在45岁突然罹患癌症面临死亡,住院期间认识隔壁病房五岁的女孩,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最后当死神要来带走女孩的那天晚上,这个自诩“不平凡”的人却像平凡人一样用“一生换一生”的方式救了她。

故事落幕后,我不禁在想,我们总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从此刻开始,我们该思考的是,时间对于我们是什么的存在,我们赋予了它什么意义呢?

《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01 公平是时间的规则——你所处的现实与精神的两世界,都基于自身的选择

时间是一种很奇妙的存在,不管我们怎样感叹它消逝的速度,但不会因此而改变,它在生命的初始赠与每个人一样的分量,怎样打开以及使用这份礼物就是你的人生。

正如巴克曼在书中提到:

<code>“时间是一种非常公平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讨价还价,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给了自己就不能给父母,给了工作就不能给孩子,我们最终成为怎样的人,留下什么样的回忆,都源于我们每一次做出的选择以及如用何掉自己的时间。”/<code>

书中的父亲事业有成,是一个“诊断的报告都会上新闻”的人,这样的人一生都在为钱而奋斗,出差、加班,用了全部的时间投入在事业上,所以时间也给了他相应的回馈,巨大的资产、什么都能卖出去的才能,他人难以企及的名气等等。

但当他住院时却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他是一直这样吗?

不,他曾有一个无条件信任他、爱他、会坐在家门口等他家的儿子,一个相爱的妻子,但他因为选择了追求“成功”,天平上的时间全部倾斜了,最后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当他有了普通人想要的一切时,才发现儿子对待这个成功人士的父亲缺少感情,礼貌而疏离,虽然坐拥金钱却缺失亲情,这就是他当初选择下的结果。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他当时选择了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家庭等事情上,也不能确定这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也会被其他事情所困扰。

心理学中提到,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来自于他的选择,而选择都基于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父亲的物质的富有和亲情的缺失都源于他对于生活的理解,他曾在信中这样描述到:你现在看不起我,因为我把人生中的每分每秒都贡献给了工作,可我至少没有浪费时间,我为那些分分钟钟找到了正经的归宿。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人际关系卡耐基也曾经说过,对于被人认可,觉得自己很重要,是人之异于禽兽的主要特征。

在生病之前成功人士的认同感是从事业金钱中寻找,他认为人的意义就是要创造价值,一定要做成一些事情,给这个世界最终留下自己的印记,生病后随着有病房里小女孩的相处中,把个人价值的关注转换到情感需求上。开始把内心的需求转移到了情感上的存在满足;

所以他开始慢慢意识到他之前错过的东西有多么珍贵和重要,他维护一个5岁小女孩的笑容,就好像那是他弥补多年前曾没有给儿子做到的事情,也开始尝试理解儿子的快乐,一点点醒悟自己对于亲子时光的缺失,以及对于家庭的亏欠。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花大量的时间去找寻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和父亲一样在乎物质的满足,有人是在乎精神世界的充盈,那么时间分配自然不同,时间投入在哪里,就收获在哪里,就如父亲成为成功人士,儿子却选择当一名普通的调酒师,所谓成功还是平凡都是不过是外界的看法与评价,所有任何的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你要有承担这个结果的心理准备。

你的投入就是你的产出,时间是世界最公平的存在,每个人拥有一样的时间,且具有完全支配权,但当你把时间全部花在哪里,就取决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所拥有事物的优先排序。

《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02 残酷是时间的内核——时光流逝失去的不是时间,而是既往的人生

当死神降临想要带走小女孩的时候,男人拼命守护,竟夺走文件夹开车自杀,以求“一命换一命”。但死神告诉他没有那么简单:没有“一命抵一命”,只能“一生换一生”。

刚读一遍时我不是很理解,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再看就了然了,所谓“一生换一生”,就是彻底清除一个人曾经活过的任何痕迹,除去一切物质的存在,还包括所有他人的记忆,所以不会死,因为从来都没有活过。

这样的一生换一生代价如此沉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换物,而是一个抹去另一个这世间的一切。如果说一命换命是勇敢、是善良,那以一生换一生一定是释然。

正如《寻梦环游记》中:有时候死亡并不可怕,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则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

英国电影《寂静人生》中梅先生一生都在为那些独居的人料理后事,他会认真从其他人口中和他们遗留下的物品里串联起他们的一生,为他们写下生平故事与悼念词,并努力说服那些亲人朋友出席他“服务”对象的葬礼,虽然上司嫌弃他的慢效率,但他依旧如此,因为他明白留下生命的印记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认为人需要有根有源,生时记族谱,死时刻墓志铭,每年特定的时间祭奠故人,这种对于故人的惦念折射出了人对于生死的感悟。

而自我选择消除自己来过的痕迹,哪怕这段人生经历不够完美,但也没有那么容易,当父亲选择救小女孩的时候,就意味他已经开始认真过去的人生,重新找寻活着的意义了。

当一个人舍弃自己赖以生存的信念,为他人做出选择时,这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寓意一个新的自我的诞生。

最后,父亲离开儿子的酒吧,看了家的方向最后一眼便和“死神”一起跃入海中,无影无踪,故事就这样在遗忘中结束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看似是父亲是消失,但其实对于父亲本人来说就是一种“再生”,内心自我的认知的重建。

当我们在回到故事的开头:”嗨,我是你爸爸。你很快就会醒了,这里是赫尔辛堡,时间是平安夜的早晨,我刚才杀了一个人。”

好像明白了那个人是谁,是父亲本人,是那个眼中只有事业,冷漠而又自私的爸爸,取代他的将是任何一个人,或者是“重生”后的他。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那对于现在的父亲来说,他虽然消失在了所有人的时间认知里,但他的这份用爱编织成的“礼物”将刻上时间的价值永久的留在我们心中,就像那封写给儿子的信,虽然儿子不会读到,但它依旧存在着。

如果说,故事翻篇前一定要记住什么,那应该就是那句“我爱你”。

这也是父亲最后的痕迹。

《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03 永恒是时间的意义——时间刻度会消亡,但爱与善意是不变的主题

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曾说: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一个自傲而又自私的人,选择放弃自己去“一生换一生”,不仅是对小女孩的怜爱,更是对儿子的“赎罪”,以及过往自己的一次“救赎”。

亚里士多德所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所以人总都会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而生命弥留之际这种情感更强烈,学会看见和思考,在于小女孩的相处过程中,他透过小女孩看到的小时候的儿子,看着小女孩与妈妈的相处更是反思了自己过往在家庭扮演了什么角色,尽到了什么义务,因为唤醒他内心深处对于爱的渴望和需求,他终于明白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间是一个可怕的造世物,它可以把沧海变成桑田,绿林变成荒芜,任何事情在前都会消逝不复存在,但爱和善意有着“铭记和传承”的力量,爱使得人与人人与社会完成了精神上的终极和解。

因为爱是有温度的,记忆是有力量的,它会随着时间愈来愈浓烈。

父亲用自己的一生换取了小女孩的快乐安虞,是一份爱与善意的传递,虽然女孩不会知道,但健康快乐度过这一生就是对于成功人生最好的回馈;

父亲醒悟的悔悟,虽然只是酒吧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当他消失后儿子不会再记得他是他的父亲,这份深沉的爱意将会温柔的陪伴着他,感动着我们。

世人趋之若鹜的名利在岁月的终点都会成为一把黄沙,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会更加紧密,会传递而延绵不断,乃至穿越时间,我们会因为《傅雷家书》而动容落泪,也因为《你好哇,李银河》而悸动鼻酸,我想,这是爱的力量。

时光流转,在岁月的行囊中,仅有爱与善意能历久弥新。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珍惜当下,以及身边的人与事,学会爱与被爱,这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证明。

《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04 写在最后

时间是我们出生时自带的礼物,如何过一生就是在如何在一个礼盒里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你会选择什么呢?

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喜好,更是我们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和期盼,

成为什么样的人?

留下什么样的回忆?

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几十年后我们都会准时收到反馈和答案,只愿你,

希望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对的人和对的事。

《时间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也是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