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大象按:搭建个人的生活智库是一个大工程,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印象大使童伟,他会用将近10个大类为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用印象笔记,有条不紊的记录生活的。

记忆,是人生联结的开始,知识其实是一张联结的大网。借助数字化笔记,可以快速地将碎片化的信息联结起来,从而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全部联结成一张庞大的网。

一旦制定了自己的规则,所有的信息就会像磁铁一般被自动吸附过来,存储到对应的柜子里,当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提取。

在本篇,将生活相关的信息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账号,财务,健康,人脉,模板,出行,发票,证件,通知...与大家来分享一些应用小技巧,算是抛砖引玉,旨在帮助大家建立个人的数字化生活智库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个人账户密码管理(Account)

还记得20年前,自己唯一能记住的账号就是QQ号,密码就是自己的生日,话说当年为了活跃用户,小马哥也曾假扮美女陪聊网友,不知当年与他热聊的网友,现在作何感想哈~

下面的这些闪亮的头像,此刻是否也激起你内心深处的一丝荡漾~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随着现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生活中各种各样的APP需要注册,各类网站需要账号,订火车票,订酒店,网银,等等等等。。。有的密码纯数字,有的密码字母+数字,还得有特殊符号和区分大小写,想想就头大。。。

没关系,让印象笔记来帮忙!

具体做法:

  1. 建立以对应主题的笔记,比如新浪邮箱,宽带账号,酷狗音乐会员,Kindle账号等
  2. 记录登陆账号,比如邮箱名称,手机号码,或者是系统生成的一串数字等
  3. 记录密码,不管几位数字,为安全起见,中间数字一律使用“*”代替,比如Tongwei2019,可记录成To*****2**9
  4. 收集保存当前账号密码相关的信息
    ,如邮件,图片,甚至是短信
  5. 使用自带加密功能,给该条笔记加密(如果需要的话)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个人财务管理(Financial)

目前主要还只是用来记录月家庭支出,等到月末,将所有支出加起来,记录一下 Total:XXXX,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后续会考虑加入理财等相关知识。

这里,可使用模板功能。可以右键理财记账模板--复制到笔记本--选择您的笔记本--复制即可。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健康信息管理(Health)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阿拉伯谚语

最初的用意,是用来记录每天的运动打卡,习惯是每天运动完,就自拍一张,从相册直接发送保存至印象笔记。

主要目的有两个:

  1. 敦促自己按计划减肥健身,毕竟革命也是需要本钱的
  2. 减肥是个长期的过程,可以看到不同阶段锻炼的成果

其实,除了健身打卡之外,可以进一步发掘的,还有很多,比如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库

平常去看病,医院一般都会出具检查报告等,无论是病历单,还是检查报告,亦或是处方单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一键保存至印象笔记,而且依托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日后快速查阅历史记录。

其实和定位工程问题类似,对于医生来说,你提供的健康信息越详细,历史报告越全面,就越能帮助医生定位你的病根,直达病灶,从而为你制定出最有成效的治疗方案。

除了给自己建立健康数据库之外,还可以帮家人也一并建立,方法类似,可以以人名作为标签,从而给每位家庭成员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

所以,可以使用该笔记本收纳以下信息

  1. 体重记录
  2. 体检报告
  3. 个人病历
  4. 检查报告
  5. 电子发票
  6. 保险保单
  7. 健身课表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联系人管理(Contact)

「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卡耐基

关于联系人管理,三个Tips,给到大家:

使用印象笔记自带的名片扫描功能(手机端),可以通过OCR快速将名片内容转换为文字,保存至印象笔记

针对每位联系人,加一些备注信息,这些会在未来最大程度上帮你回忆到这位联系人的基本特征

使用印象笔记|剪贴板,快速保存将通过微信,QQ等方式发送的联系人的地址,邮箱等信息

这里需要安利一下印象笔记的OCR功能,什么是OCR

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

透露一下,该黑科技进化版已经发布在最新版ios的app中,作为印象笔记内测官,之前已提前尝鲜过其强大的识别功能,简单来说,手机拍到的图片文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无论是印刷体还是手写字,自动识别,直接转换为电子版文字。对于钟情于纸质书籍的童鞋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墙裂推荐。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模板管理(Template)

「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培根

使用模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常用到的笔记格式类型,直接拷贝生成相似的笔记,从而省去每次重新建立笔记框架所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该笔记本里面收集了很多从豆瓣以及众多印象大使的共享笔记本,需要特别感谢@聪聪,以及@稽嘉理,你们的分享,在Work Chat里面都有记录。

模板包括诸如SMART工作法,番茄工作法,SWOT分析法,21天习惯养成,晨间日记等等。。。

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月度总结模板,家庭支出模板,问题分析模板,以及会议记录模板,当然,也可以自己创建个人模板,模板使用技巧,可以参考: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出行相关(Travel)

可以针对每次出行,新建一条出行笔记,

Tips如下

  1. 飞机班次或者车次信息,以及入住酒店信息,以文本的信息保存至笔记,以出行日期+目的为基本命名规则,比如“20190718 北京印象笔记7周年”
  2. 目的地详细地址和交通方式,可以将导航规划路径截图保存
  3. 联系人的联系方式,比如司机联系方式,目的地接洽人的联系方式等
  4. 行程计划单(旅游攻略),如果没有,可以以天为单位或者以出行目的为单位来创建
  5. VISA签注,通行证电子档等,保存电子档
  6. 创建物品清单,针对出行所有物品整理出来,逐一检查,确保所有物品提前准备到位
  7. 设置日期提醒
    ,可以在出行前一天,自动提醒,以防万一

印象笔记7周年活动出行笔记样本,仅供参考: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发票保修(Invoice)

场景一:家里洗衣机买了一阵子了,最近出了故障,不记得保修卡和发票在哪里了,也不知道是否还在保修期。。。

场景二:公司举办活动,需要开公司抬头的发票,可压根不知道公司的全称和税号,之前保存的截图,一时半会也翻不到。。。

个人Tips如下

  • 保存发票电子档,产品保修卡,或者相应的条形码
  • 记录保修期,开始和截止日期,比如整机保修3年,关键部件保修5年等
  • 搜索保存产品说明书电子档,直接将纸质文档丢弃,反之,将关键部分扫描拍照保存
  • 发票抬头,直接以图片方式保存,主题直接命名为“XXX公司发票抬头”
  • 保存购买过的付费软件,网络课程,激活码,账单等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证件相关(Certificate)

有一次寄快递快递小哥:你有带身份证么,现在寄快递都需要出示身份证了我:没有带啊,之前没听说寄快递还要身份证啊快递小哥:现在公司硬性要求了,那你身上有其他证件么,比如驾照之类的我:没有,我给你电子档行不行,你来拍照快递小哥:这个可以有于是我就打开的我神器-印象笔记,找到“身份证”笔记,直接出示,小哥用手机也是成功识别我的身份证,拍照上传证件成功,搞定!

所以,生活之中,可以将各类证件,统一归类保存至“证件相关”笔记本组,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帮我们省去很多麻烦!

  • 证书相关:如毕业证,等级证,学位证
  • 户籍相关:如户口本,出生证明,房产证
  • 身份相关:如身份证,护照,驾照
  • 卡类相关:如信用卡,储蓄卡,会员卡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通知相关(Notification)

该笔记本,主要保存一些重要通知,诸如:

  • 个税政策通知
  • 社保变更通知
  • 集体活动通知
  • 保险政策通知
  • 组织变化通知

一个小的Tip

  • 合理使用印象笔记的自动提醒功能,针对有截止日期的通知,设置自动发送邮件提醒,将信息转化为行动

这里使用的是印象笔记的邮件剪藏功能

:

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数字化生活智库

个人感悟:

  • 笔者在这里只是作一个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生活之中,还有很多部分尚未涵盖到,比如阅读管理,相册管理,小朋友成长记录,个人学习管理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切身情况,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架构
  • 收集,并不是记笔记的唯一目的,一味地追求笔记数量,没有分类,只会让你的笔记本显得越来越臃肿,大家很容易就会陷入困境,不知所措,丧失信心,从而再次回到原点,卸载软件,放弃整理
  • 定期清理无用的笔记,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笔记整理的相关知识,优化自己的笔记架构,将个人工作,生活,学习等所有碎片化信息和知识,汇总编制成一张庞大的信息网,为自己所用
  • 时刻保持分类意识和收纳意识,定期地整理个人的思维和想法,清空大脑,把记忆性的工作交给大象,从而让自己的大脑轻松前行,享受放空后的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