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朝是千百年來,華夏民族引以為傲的一個朝代,彪悍的時代背景下,有的也是彪悍奔放的帝國臣民。

有別於三國魏晉時期,像陶淵明、竹林七賢等,高貴的士大夫以出世、歸隱的行為,“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以此表達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

可是在唐朝,雖然李白也寫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有隱士如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王維的“君言不得志,歸臥南山陲”,可是這些人最初的本意都是要為大唐一展自己的才華的。

唐人熱衷於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這篇文就來講講唐人的自我展示方式。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竹林七賢


1.詩板

如果你穿越到了唐朝的長安或是其他大都市,那麼出門去繁華的街道逛街時,你可能會發現,在最繁華的街口,牆壁上掛著一張一張的小木板,木板上寫著詩作和作者的名字。

這種很熟悉的感覺,像極了現代貼在各種電線杆上的小廣告。

它還真的就是廣告,是關於人的廣告,跟現代人在網絡、電視、雜誌等展現自己一樣,在信息交換不發達的古代社會,滿牆的小廣告,就是展示自己才華的好途徑。

唐朝人熱衷於展示自己,熙熙攘攘的都市街道,自然是流量最多的地方,無數的才子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詩作,得到賞識。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街道影視劇圖片


於是,不光是熱鬧的商業街,在香火鼎盛的寺廟、人來人去的驛站,名山大川旁的酒樓都有唐人題詩留名。

留詩板的人,可以是任何人,男女不限,老少咸宜,所以詩板上的詩,水平也參差不齊,不難想象其中只怕很多是打油詩。

據說,唐朝大文學家劉禹錫就曾看到一面牆上陋詩百出,結果忍無可忍,憤而手撕了一面牆的詩板,估計當時這位大文學家,氣得心中暗罵:這也算詩,狗屁不通,狗屁不通吧!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鬧市影視劇圖片


2.詩瓢

這個有點像大家所知的漂流瓶了,瓢就是葫蘆的意思,寫好的詩作放在葫蘆裡,順水漂流,隨緣鑑賞,倒有一絲浪漫灑脫的意味在。

詩瓢主要的使用對象,一般是僧人、高士,他們大多居於高山古寺,與紅塵滾滾的外界有著一定的距離,寫就的心緒與感悟,隨水逐緣。

這往往會引起很多的畫面感:

春天,桃花逐流水的小河裡,飄著一個葫蘆。

夏天,雨水充沛,河流湍急中一個葫蘆蕩在水中,不知飄到哪裡去。

秋天,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間,一個葫蘆浮在清幽的水面上。

冬天,南方可以接著飄,北方只能留著來年春天再飄了。

詩瓢的表達形式,註定了它的小眾性,這種方式的表達,圖的就是個人心緒的發洩,頗有一種“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態度。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紅葉流水


3.干謁詩

如果詩板是廣泛的撒播小廣告,詩瓢是任性的自我表達,那干謁就是現在所謂的精準投放,目標攻克。

干謁詩是對自己才華的介紹,屬於自薦,唐人想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會將自己精心所做的干謁詩獻給高官顯貴、社會賢達。

在除了唐以外的歷史上,沒有別的什麼朝代像唐人一樣自信外放。唐人認為我是人才,我對國家有用,我就要自己站出來去展示自己,如果連我自己都不敢推薦自己,別人憑什麼要推薦我。

中華五千年來,都是貴在謙虛,深山中的高士,是不屑於致仕的,三請五請或可出山,有很多寧可隱居一世,不願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中來。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帝國地圖


這當然有各朝各代不同歷史背景的原因,可是在唐朝,這是一個國民參與度極高的朝代,人人都想為大唐做事,人人都想在這個國度中實現自己的抱負。

初唐四傑的王勃,十四歲就上書劉右相,在他的干謁詩中提到的是,關於自己對國家大事的四點建議。

李白給荊州長史韓朝宗的干謁詩中寫道:“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杜甫獻給韋左丞的干謁詩中寫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彪悍的唐朝人人都想指點江山,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都還原圖


不管是詩板、詩瓢還是干謁,勇於表達的唐人,即使是身份卑微,也敢於自信的把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相信自己是值得的,就像李白的詩中所寫“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般。

在個人自信的背後,映射的是普通人對於國家前途的自信,以及對於國家的一種強烈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