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初識蕭紅,是因為她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和曲折的一生。不知道哪個女子還能如她一般,身懷六甲卻嫁與旁人,相同情形之下還嫁了兩次。比她年輕的或年長的都走出了顛沛流離的歲月,可生長於北方以北的她,卻在南方以南的香港落下人生的帷幕。

1911年6月1日,農曆端午,哈爾濱附近的小城呼蘭,張家大院裡誕生了一個女娃,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加上“惡月惡日”的生辰,父母和祖母對她都沒有太多歡喜之心,只有祖父將他小小的蕭紅當作掌上明珠。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隨著弟弟們的接連出生,她能從長輩那裡分得的愛極為有限,6歲時,祖母去世;8歲時,母親去世;百日後父親續娶。關於母親,蕭紅在文章中曾寫過,“母親並不十分愛我,但也算是母親。”而僅比她大13歲的繼母在蕭紅筆下是“生人一樣”,“這個母親很客氣,不打我,就是罵,也是指著桌子椅子來罵我。”

在繼母手下討生活頂多辛苦些罷了,父親才是那個決定她命運的人。偏偏這個父親在蕭紅眼中是“為著貪婪而失掉人性。”既不珍愛她,思想也半新不舊。蕭紅15歲小學畢業後,就想讓她留在家裡待嫁。可受過新思想洗禮的蕭紅只嚮往著外面的世界,嚮往著書與文字。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少年蕭紅

在與父母爭吵、對峙半年之後,蕭紅告訴父親如果不能繼續讀書就要去當修女,父親才同意送她前往哈爾濱東特女一中就讀。蕭紅像一隻出籠的小鳥,孤注一擲地飛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在女一中,蕭紅大量閱讀魯迅、莎士比亞等名家作品,參加反日的學生運動,用筆名“悄吟”發表小詩。此時她的父親,已在黑龍江省教育廳任職,面對世俗眼中桀驁不馴的女兒,和她周圍來來往往的男女同學,再次興起讓女兒出嫁的念頭,並悄悄付諸行動。

百多年前還沒有原生家庭的理論,但哪個人的生命軌跡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巨大影響。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遊歷歐洲,結識青年才俊;16歲的張愛玲已發表小說和多篇文章。而16歲的蕭紅被安排著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父親為他選定了一家境殷實的富商次子,就讀於政法大學夜校,受新思潮的影響但帶有紈絝子弟的作風。未滿18歲的蕭紅與汪恩甲訂婚了。

只是婚約也不能束縛蕭紅對新文化的嚮往,她提出想繼續去北平讀高中,與父親希望她早日出嫁的想法背道而馳。於是又開始一場爭吵,這次的激烈程度遠遠高於她當初去哈爾濱求學。無奈之下,蕭紅偷偷拿著置辦嫁妝的錢跑到北平。偌大的城市裡,一個年輕的、沒有家庭支持的單身女子,安身並不容易。沒多久,汪恩甲也追來了,兩人在北平居住一段時間後返回呼蘭。迎接蕭紅的,是鋪天蓋地的風言風語和指責,隨即她被父親軟禁在家中。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眾人紛紛躲避戰亂,蕭紅趁機跑出家鄉。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蕭紅在青島

命運的安排如此無常,她與汪恩甲在哈爾濱街頭驚喜重逢,兩人於是同居,蕭紅很快有孕在身,此時汪家卻要解除婚約,也不認腹中胎兒。她一怒之下將汪家告上法庭,未曾想汪恩甲當庭倒戈,蕭紅敗訴。張家也認為如此家事公佈於天下是奇恥大辱,遂將蕭紅開除祖籍。此時最疼愛她的祖父業已去世,蕭紅沒有了孃家也沒有夫家,無經濟來源,無房屋居住,連下頓飯都無從著落,只好又回到租住的旅店。此時汪恩甲又追過來,可不久後就以回家找錢為由一去不返,把身懷六甲的蕭紅獨自丟在旅店,面對欠下的400元鉅債。

旅店老闆威脅要將她賣入妓院,萬般無奈之下,蕭紅向曾經投稿的《國際協報》副刊寫信求救,主編裴馨園帶人趕來,可是他們也無力償還債務,只能略作打點。蕭紅再次打電話尋求幫助時,這一次來的是蕭軍,他帶來幾本書和主編的慰問信。蕭紅出言挽留,喜愛文藝的兩人聊了起來,憔悴、蒼白的女子帶來如此之大的衝擊力和吸引力;第二天,蕭軍又來了,很快他們墜入愛河。只是,蕭軍很窮,月薪稿酬只有20元,蕭紅還是被困在旅店裡。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蕭紅和蕭軍,這張照片曾被文學雜誌用作封面

1932年的8月,哈爾濱迎來連綿暴雨,整個城市被泡在水裡。主人客人都逃了,留下看守旅店的雜役好心地讓蕭紅趕緊離開。蕭軍趕去旅店沒有找到蕭紅,回到暫居的裴馨園家中卻驚喜地發現蕭紅已然尋了過來。8月底,蕭紅早產下一個女嬰,靠著蕭軍的蠻橫和拳頭,蕭紅才在醫院得到救治。這時的蕭軍是蕭紅最堅實的依靠,而蕭紅對蕭軍愛如生命。

出院後,二人覓得一個小屋,蕭軍四處奔走找工作。蕭紅的雙手做不慣家務,卻能握起一支生花的筆,她開始寫作,還謀求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他們參加文藝沙龍、組織劇團、創作劇本,快樂著、餓著、煎熬著。蕭紅以“悄吟”為筆名的短篇小說、紀實散文等相繼發表,兩人的日子慢慢好起來。二人的作品合集《跋涉》在友人的幫助下出版後,轟動東北文壇,但也引起了當局的“關注”,為了安全,他們在友人的邀請之下,離開商市街的第一個愛巢,來到青島,開啟一段短暫的美好時光。只是青島也不是安全之地,不久後友人被捕,組織遭到破壞,他們只得再次啟程,這次,目的地上海。活色聲香的上海、十里洋場的上海,來到了魯迅先生居住的城市,即使生活再次陷入拮据,他們仍熱切地期盼著街角的不期而遇或者信中的具體安排。

1934年11月30日,病中的魯迅先生和他們見面,並介紹文壇的朋友與他們認識,蕭紅和蕭軍的天地一下子開闊起來,二人先後有作品發表。一年後,署名蕭紅的小說《生死場》出版,魯迅作序,胡風作讀後記,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讓24歲的蕭紅一夜成名。她被魯迅先生譽為當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蕭紅和端木蕻良

可二蕭的關係卻漸漸發生變化。蕭軍的愛是熱烈的,能讓人燃燒卻不能堅貞不渝。一個、兩個、三個,蕭紅把所受的傷害寫進詩裡,“昨晚他寫了一隻詩,我也寫了一隻詩,他是寫給他新的情人,我是寫給我悲哀的心。......”二人的口角越來越多,蕭軍有時甚至動粗,蕭紅決定用距離來挽回日漸淡薄的感情,她旅日半年,不僅沒有得到渴望的回應,還錯過魯迅先生最後的時日。

回國後的蕭紅受到文壇熱捧,可她的成就已不能成為蕭軍的驕傲,反要受他貶損。蕭軍知道蕭紅是最愛他的人,卻已沒有呵護愛惜之心。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淞滬會戰開始,從上海到武漢再前往山西臨汾,他們躲避著炮火,也用手中的筆為抗日助威吶喊。這段期間他們共同結識了一位遼寧作家端木蕻良。蕭軍留端木在家中居住,蕭紅也對他的生活很是關照,可漸漸蕭軍非常不滿端木和蕭紅之間的互動。懷疑和分歧讓二蕭走到分手的邊緣。此時,蕭紅意外地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在西安,蕭紅告訴蕭軍:“我們永遠分開吧。”這一次,是她選擇了先放手。從1932年到1938年,6年時光裡走過了多少苦難,以為會一路白頭,沒想到結束得如此決絕。6年間沒有給蕭紅的正式婚禮,幾個月後,蕭軍就給了新結識的女子。

端木蕻良在武漢正式迎娶了蕭紅,她終於被稱為“太太”,感到異常滿足。只是短暫的寧靜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擊碎,撤往內地的交通不暢,他們歷盡千辛才在重慶團聚,二人繼續寫作。

蕭紅:一腔才女情懷,卻缺少妻性和母性

蕭紅畫像

戰時生活不易,純真、倔強剛烈、不諳世事的蕭紅和性子怯懦的端木沒能形成互補,生活瑣事下的矛盾開始顯露。恰逢蕭軍也來到重慶,蕭紅和端木就接受邀請飛往香港。身處恬靜優美的寫作環境,蕭紅卻感到了越來越深的寂寞。20歲時離開的故鄉湧上心頭,她寫下了經典之作《呼蘭河傳》。抽菸、寫字,日子從手中流逝,蕭紅的健康卻越來越差,多年的拮据生活帶來的虧欠讓她的身體迅速衰敗。她患上嚴重的肺結核,但不願積極治療。生命的最後時日,入侵香港的日軍,讓她最後的安穩也成了難以企及的奢望。

一代才女埋骨香江。

生活帶給她不盡的苦難和悲傷,可也給了她從生命裡自由生長的才情。她放飛身心去追逐夢想,有所求必有所失,薄薄的羽翼能否經受住烈火的煎烤,只有落幕時才見分曉。

如果她將才情分一些在人情世故上,是否能走出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