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1、資本的盛宴

智慧城市被定義為“一個將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建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我們的身體相結合,來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城市”,IBM還為此拍了一系列的廣告,讓智慧城市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打動了城市管理者的內心:可以通過更好的技術手段更好地解決城市問題,一切想象插上技術的翅膀都可以飛起來。政策一下發,地方就轟轟烈烈的開始幹了,動輒都是上億的單子,這塊大蛋糕實在是太誘人了,所以各家廠商,不論大小都紛紛成立了To G事業部,做起了政府的生意。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到現在,智慧城市在中國發展差不多快十年了,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探索,“智慧城市”應該也由飄渺的概念走向成熟、形成更務實的城市治理方案,但反觀當下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更像是一個由HBAT等大型IT廠商主導的營銷活動,而非對城市發展新理念的探索。從IT廠商的定義看,智慧城市似乎跟之前的“智能城市"、"信息城市”等側重於信息系統硬件升級的概念沒有太大區別。只可恨當初方案寫的高瞻遠矚、建設效果天花亂墜、一落地原來只是為了賣設備、拿了這麼多錢、幹了成這樣也不行啊、對上面交代不過去啊,來塊酷炫的大屏,在概念上再將概念拔高拔高,發點通訊稿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2、草率的智慧?

你會發現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般總包都是這些牛氣哄哄的互聯網廠商或者通信運營商,這種公司一般會依靠強大的品牌背書,能夠獲得地方政府的信任,畢竟愛屋及烏嘛,你在IT的某方面做的好,他們天然的覺得你們在平行的方向上也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實際上這些公司基本上就是個集成商,出商務和方案而已,然後搞個合作平臺拉上一堆小夥伴去開疆拓土,自己賣基礎設施賺個大頭,分小夥伴點湯喝,千篇一律毫無創新,對於商人他們只關注用最小的代價去複製,然後賺取更大的利潤,而對於政府來說,他們更多期待這些巨頭們會是個專家,畢竟智慧城市建設是政績但也是任務,作為項目任務是有明確的時間節點的,但是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理想場景,這樣的場景實現顯然不是能通過頂層規劃立馬就能實現的,事務有它客觀的發展規律,所以這樣調子起的很高的項目,一定是、也必然是草率收場。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3、智慧還需要回到百姓中去

對於試圖解決城市問題的智慧城市,還是應該面向需求,回到城市本身,而百姓才是這個城市的主體,因為智慧城市無論從出發點還是落腳點都應該是以人為本,發展模式上也應該是自下而上,目前的智慧城市有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就是面向領導、面向管理者,大屏的火爆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智慧城市是一個多麼複雜的系統,也很難摸清楚它的機理,在無法摸清楚這樣的機理之前智能通過微創新滲透、建立起一個個創新的微循環,這也是阿里在提出城市大腦的概念後,又不得不提出城市小腦這樣的概念,這也間接宣佈整體智能解決方案在現階段是不現實的,需要一個過渡。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在治理城市問題上,誰都沒有老百姓有發言權,老百姓會用叫投票在市場化中選出最優解,比如網約車、在線外賣、共享單車、在線支付這些,這些都不是頂層設計的產物、而是在市場化環境下、由老百姓選出來的解決城市痛點的方案,所以智慧還是需要回到老百姓中去、相信群眾的力量。

一點兒也不智慧的“智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