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第一次“过桥”中了个秀才,值!

文/郑望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那年今日」第一次“过桥”中了个秀才,值!

多年前,老哥送我来昆明上大学。一下火车,就吃过桥米线。

吃过桥米线得先买筹子。筹子还分等第呢,什么举人筹、状元筹、进士筹和秀才筹。我老哥问:“举人筹有多少量呢?”开票小姐用手往大厅里一指:看最大的那桌。

「那年今日」第一次“过桥”中了个秀才,值!

只见那大桌上满满当当的盘碟相叠,我哥俩可没那样的雅量。选状元乎?进士乎?抑或秀才乎?我心里明白,自己才疏学浅、胸无点墨,还能攀附进士和状元?来个秀才撞撞运呗!

咦,怎么先上的是一盘盘的菜?一盘鱼片、肉片和鹌鹑蛋,一盘绿色的蔬菜和葱花,另一盘腐竹和艳丽嫩黄如韭黄的东西,闻闻并无韭香。经邻座指教,方知是菊花瓣。一会儿,又上来了脸盆大的滚烫的高汤,里面并无米线。我们是来吃米线的,难道漏了?“快把盘子里的菜倒进汤里!”服务员说。

「那年今日」第一次“过桥”中了个秀才,值!

我们先倒蔬菜和菊花,谁知这急着了服务员:“哎呀,先倒荤的!”可绿的和黄的都已漂在汤面上了,浮出了一幅艳丽的画。服务员摇头:要先倒荤的,过一会儿汤的温度就不够了,那就真的烫不熟喽。我和老哥对视无言,吃个米线的流程没想到还那么复杂。

但我在昆明,第一次吃过桥米线,中了一个秀才,值!

「那年今日」第一次“过桥”中了个秀才,值!
本文发表于2007年春城晚报副刊

暮雨城記,学名郑望学,80后,湖北汉川人。自幼酷爱文学、书法、绘画,自2002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己在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发表20余万字作品。现定居广州,从事互联网大健康品牌策划,业余写作、摄影。

您的关注➕,是对我莫大的支持!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