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一個作家可以對文字謹慎到什麼程度?


他的作品在正式刊登前,每一頁都要親自校對。從改字到改句,再到大篇幅增加刪減,最後,整張底稿改得千瘡百孔,難以辨識。


他的妻子常常半夜替他謄寫,以便次日整潔的交給報館。次晨,他想著“再看最後一遍”就好,到了晚間,整潔的稿件又被反覆修改面目全非,妻子只得再抄一遍。


他不安地道歉:“真對不起,我又把你謄的稿件弄糟了,我再也不改了,明天一定發出去”。但明天之後又是明天,有時稿子已經寄出,他忽然想到還要改幾個字,便打電話過去吩咐報館替他改。


他改了多少遍,我無從得知。但我的確相信他的精雕細琢讓世人看到一部偉大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而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古今許多一流作家,大半離不開這樣的推敲揣摩。唐朝詩人賈島曾為是否將“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改為“推”字,在驢背上反覆琢磨,神遊象外,連闖入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也毫無察覺。


大師們尚且如此,剛邁入寫作門檻的我們,怎能不重視“修改”二字?


修改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布蘭登•羅伊爾,在培訓機構擔任教學主管20多年,一直指導學生寫作。他將結構、風格、可讀性和語法比作支撐寫作的四大支柱。可讀性與結構、風格、語法一樣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一本小小的紅色小小寫作書》為我們提供4條提高可讀性的原則,一起來看一下。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原則1.回顧和修改文章

布蘭登•羅伊爾在書中說道:

“很少有作家能夠一氣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數寫作高手需要至少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寫作。”

書中將文章寫作分三步:

第一步,把想法寫下來;

第二步,編寫內容、增加細節、串聯整篇文章並修改;

第三步,重讀全文,再稍加改動。


我個人的寫作方法是:

第一步,不考慮語言表達,按事先梳理好的思路,把所有的想法一股腦兒地都寫下來。第二步,回顧全文,檢查邏輯是否連貫,結構是否嚴密,語句是否通順,調整刪改。

第三步,修飾語言表達,增加細節,刪除冗餘,就像做陶藝一樣,慢慢把泥土捏成想要的形狀,反覆打磨,直到改無可改。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修改絕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相反,它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書裡的一段話說的極好:

“寫作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人滿意的,就是把“垃圾”變成某種有價值的東西。當你強迫自己拼湊出一篇長文,如個人論文或商務報告,你會自然而然地先寫擅長的部分,隨後再寫不擅長的部分,而這些部分必須修改。讓我們姑且將你喜歡的部分成為花兒,不喜歡的部分成為灰塵。當你集中精力專注於灰塵時,你試圖完善它,然後某一時刻,你出乎意料地發現,這些部分也變得像某些花兒一樣,甚至更好了。這是個讓人極其開心的時刻,你能因此受到鼓舞,獲得能量。”


先完成,再完美。不斷修改不滿意的地方,直至每一處都滿意,這本身就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原則2.提煉關鍵信息作為小標題

但凡觀察平臺上的文章,可以發現,大多數都設有小標題或內容提要。的確,標題或提要有助於高效傳遞信息,小標題的長度通常是幾個詞語,提要會略長一些,通常是一句話。它們的共同點是高度濃縮關鍵信息,相當於給讀者一個方向感,提前告訴大家“我接下來要講什麼”,這樣閱讀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對於篇幅較長的文章,用小標題或提要歸納一個分段的主題,可以引導讀者的注意力,減輕他們的負擔,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原則3.利用排版和設計

增加頁邊上的空白,並且用空白行把段落隔開,避免密密麻麻的字擠在一起,視覺上會更舒服,閱讀起來更輕鬆。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原則4.加粗、破折號、列舉

給文章的關鍵句和小標題都加上粗體字,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便於閱讀的時候抓取重點。


“修改”不是寫作的附加程序,而是決定文章完美呈現的重要保證

破折號可以改變句子的節奏,突出要說的關鍵內容,讓句子更有節奏感。

比如下面《金薔薇》中的節選

“我生活、工作、戀愛、痛苦、憧憬、幻想,只知道一點——到我成年的時候,或者甚至到我年老的時候,遲早我是要開始寫作的,但是我之開始寫作,絕不是因為我以此為任務,而是因為我的整個身心要求我去做這件事。”

破折號的目的是強調“一點”後面的內容。


編號在論文中很常見,梳理觀點或數據時,加上編號(1)(2)(3)清楚明瞭。


作者始終要牢記一點: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現在是手機閱讀時代,方寸屏幕對文章的可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質內容有了閱讀體驗的加持,才能實現爆款與口碑雙贏。《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關於可讀性的4條原則簡單實用。寫作之於作家,就像陶塑之於陶工、雕刻之於木雕師,需要反覆打磨,不斷完善。就像朱利安·巴恩斯說“第一稿的愉悅源於欺騙自己它離真正的作品已經相當接近了;其後稿的愉悅部分源於意識到自己沒有被第一稿矇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