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遭遇過職場上的“疑鄰盜斧”現象

人有亡斧者,意者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

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頭,心裡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態,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看他臉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看他講話的神情,還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 不久,這個人到山谷裡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頭。隔了幾天,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頭的樣子了。

這就是中國成語“疑鄰盜斧”的典故,一種常見的“先入為主”的心理學效應。當然,反之也成立,你喜歡什麼,就越來越喜歡,心理學上對應著“暈輪效應”。

職場中的“疑鄰盜斧”現象屢見不鮮:同事之間的竊竊私語,在外人看來越想越像是在說自己的壞話;本來兩情侶如膠似漆,但就是因為女方的閨蜜說了男方空穴來風的事情,導致感情出現裂痕。

太多了,別說你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兒。

這個現象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比喻。馬克吐溫有句名言諷刺美國人:“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

“疑鄰盜斧”現象,可以說是大部分誤會、矛盾、偏見、成見的源頭。非常危險。

丹麥電影《狩獵》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虐心的故事。在電影中,四十多歲的幼兒園老師盧卡斯每天都圍著一群孩子轉,是個非常善良溫柔的男人。盧卡斯所在的幼兒園裡有一個叫做卡拉的小女孩,因為家庭等原因而早熟的小女孩,對經常接送她的盧卡斯老師產生了好感,並鼓起勇氣向老師示好。但是老師卻善意地拒絕了她。遭到老師拒絕後,小女孩出於報復心理,誣告老師侵犯了她。但是從學校到家長乃至小鎮的其它居民都認為小孩不會說謊,老師因此陷入了一場信任危機,他的整個生活全部被毀掉了。

現實中生活中,我們能找到類似故事的原型,那就是著名歌手邁克爾傑克遜。傑克遜的死,與輿論、謠言對他的傷害不無關係。

在職場中,同事間的誤會還不至於那麼致命。但如果是領導對下屬,產生了“疑鄰盜斧”的偏見,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了。領導手握大權,可以決定生死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命的是,如果領導對一個下屬“疑鄰盜斧”,那麼他的其他下屬乃至組織中的所有人,都可能會去迎合領導,去眾口鑠金。這個下屬可能無論如何都無法扭轉局面,無法自證清白了,就如同《狩獵》裡的盧卡斯老師一樣悲慘。

因此,在職場中,作為領導,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多去思考,多去質疑,多維度去了解下屬,耐心傾聽不同的聲音。

而作為下屬,如果認為領導對自己有偏見,哪怕是再小的偏見,也一定要第一時間去與領導溝通,要把這種疑鄰盜斧的偏見扼殺在萌芽狀態。

當然,在現實中似乎雙方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只能認識和警惕到這種危險而已,總好過死得不明不白。

江湖險惡,各自珍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