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一、福州:有福之州,東南形勝之會

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五代十國時為閩都,南明隆武時為福京,別稱榕城,是福建省省會。

關於福州的地理格局,明代王應元在《閩都記》有形象準確的描述:

其形勝:環山、沃野,漘江、吻海,為東南大都會雲。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王應山《閩都記》所附明代福州府城圖

福州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環抱。東鼓山,西旗山,南五虎山,北蓮花峰。民間諺語有“一旗(旗山)、二鼓(鼓山)、三高(高蓋山)、四虎(五虎山)”的說法。用堪輿家言,方山形如橫幾,左右兼有旗、鼓相應,品列三峰,應發大富大貴。

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隨著歷史的變遷,漸為人文薈萃之地,人才輩出,光耀史冊。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當代福州城市面貌

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卻留清白在人間

清末民國文學家陳衍在《福建通志·藝文》中對福建的文教發展歷史有一個總結:

文教之開興,吾閩最晚,至唐始有詩人;至唐末五代,中士詩人時有流寓入閩者,詩教乃漸昌,至宋而日益盛。

這是把福建文教的發展,以唐朝為一個分界線,之前文教不興,人才匱乏,之後衣冠南渡,文教開興。這個轉折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完成的,主要歸功於有”開閩尊王“和”八閩人祖“之稱的閩王王審知。王氏開閩,正好一個甲子六十年,其中貢獻最著的是王審知治閩的二十九年。史載,王審知“為人儉約,好禮下士”,在福州、泉州等地設招賢館,積極招納賢能之士,“懷尊賢之志,宏愛客之道”,於是“四方名士,萬里鹹來”。王審知十分重視教育發展,在各地廣設學校,培養人才。當時,閩國境內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有私學,並實行免費招收學童入學。樑龍德元年(921年),王審知在福州城南興賢裡“建四門學建,以教閩中之秀者”,進一步提升辦學的層次,使之成為當時的高等學府。而此時,中原各地戰亂頻仍,王審知卻將僻在東南一隅的落後閩疆開發成為“海濱鄒魯”,尤為可貴。

關於福建人物,明代黃仲昭在《八閩通志》卷之六十二有精闢論述:

閩僻在東南一隅,而得與中州上國齒者,豈不以人物為之重歟?自梁陳以來,雖間有興起者,然山川清淑之氣,猶未大發洩以鍾於人。唐神龍之後,方漸有聞,歷貞元而始盛,至於宋蔑以加矣。或建勳庸於朝者而號名臣,或敷惠澤於黎元而稱良吏,或繼往開來而承道統之傳,或力學踐行而聳士林之望,或以文辭鳴,或以風節顯,或委身而殉國,或篤恩而敦義,或蒞官而著政跡,或敵愾而成武功,至於山林之遺逸,閨門之貞淑,與夫流寓之賢,藝術之良,亦彬彬焉。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閩王王審知塑像

在《八閩通志》卷之六十二中“類而列之”的福州府名臣(明初至明中期),有張以寧等十多人。簡要摘編列出:

張以寧 字志道,古田人。元泰定中登進士,累官翰林侍講學士、中順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吏,秩二品。國朝洪武二年,徵至京師,拜翰林侍讀學士,朝列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

陳仲完 名完,以字行,長樂人。永樂初,擢翰林院編修,尋升左春坊左贊善,仍兼編修,充皇孫講讀官。仲完溫厚質實,與物無競,平居寡言;至於論事,據理義無所回撓。

馬鐸 字彥聲,長樂人。永樂中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車駕兩幸北京,皆留侍監國。仁宗皇帝屢顧侍臣楊士奇曰:“馬鐸可謂質實無偽者矣。”鐸為人坦直無崖岸,於經史百家多所涉獵,為文援筆輒就。

洪順 字遵道,懷安人。永樂初登進士第,選入翰林為庶吉士。引見,上親勉以立志進學,久之授刑部主事。仁宗監國,稱其廉潔持法,特賜敕褒嘉。

王善 字師舜,侯官人。永樂中舉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常以仁恤為心,訟一訊立辯。秩滿,升行在刑部郎中,尤留心恤獄,刑無濫及。宣德中,升雲南布政司左參議,惟嚴大體,不務苛細。

洪英 字實夫,懷安人。永樂中會試第一,遂登進士,選為翰林庶吉士,學問宏肆,拜禮部主事,扈從北征。歷吏部文選主事、考功郎中,以端謹著稱。用禮部尚書胡薦,升山東左布政使,有仁恕之政。越三載,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仍巡撫山東。賜以璽書,有“清勤公正,茂著才猷”之語。景泰中,黃河決,運河為其所衝,英董治有功,進右都御史。尋敕鎮守浙江。未幾致仕,卒。

陳叔剛 名棖,以字行,閩縣人。永樂中,登進士第,宣德初,拜監察御史。預修太宗、仁宗實錄,遷翰林修撰,後修《宣宗實錄》,充經筵講官,尋升侍讀。叔剛性溫雅忠厚,以文行推重於時,有《絅齋集》。弟叔紹,正統中進士,拜監察御史,升湖廣按察副使。

子煒,天順中進士,亦拜監察御史,累升江西右布政使,遷浙江左布政使。煒歷官所至俱有聲。

姚銑 字孟聲,侯官人。登永樂甲辰進士第。宣德初,拜刑科給事中。丁內艱,起復政工科。正統間,引疾家居七載後,改兵科,歲己巳遷兵科都給事中。是秋,大駕親征北虜,選侍臣扈從,銑與焉。將行,自策其必敗,既旋師至土木,竟死於難。銑儀貌端偉,器局夷曠,自入仕歷二十餘年始遷一級,謹謹然不求躁進,竟以王事卒,士大夫多惜之。

薩琦 字廷圭,閩縣人。為人耿介持正,學有源委。宣德中進士,入翰林為庶吉士,授本院編修,預修《仁廟實錄》。後升禮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卒於官。

趙榮 字孟仁,閩縣人。正統間以善書薦,授中書舍人,直文淵閣。十四年,北虜入寇至德勝門土城外,朝廷欲遣使,榮請行,遂拜大理寺右少卿,復遷鴻臚寺卿,往復虜營與之論辨。虜退,辭前職,不允,改太常寺少卿,仍直文淵閣。景泰元年,奉使塞外,迎英宗皇帝還京師,升工部右侍郎。未幾,復使塞外,還,升左侍郎。是秋河決,命榮董治之,卒復故道。天順元年,升本部尚書。

黃鎬 字叔高,侯官人。舉進士,拜監察御史。正統末巡按貴州。在貴三年,凡五十疏皆採納。既而苗復蔓延湖、湘,朝議以鎬有安貴功,命往治之。既一年,湖、湘又平,升廣東按察僉事。歷浙江按察使、廣西左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兼理屯田,遷吏部左右侍郎,進南京戶部尚書,年六十四以疾懇求致仕。卒,贈太子少保。

何宜 字行義,福清人。登正統戊辰進士第,拜戶部主事,累遷兵部職方司郎中。成化之初,疆圉頗多事,邊報沓至,皆職方司主之,宜從容區劃上聞,裁處多稱意旨,及其施行,人皆以為得宜。一時卿佐極加器重,凡有大議皆倚以咎決。遷浙江布政司參政,終江西左布政使。所至以廉謹見稱。

陳鴻漸 字廷儀,連江人。景泰初登進士第,拜刑部山東司主事。察獄明敏而用法平恕。累遷廣東司郎中。其所分治實權貴所在。時權貴之勢方張,請託紛至,鴻漸一以至公處之,屹不為動。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福州三坊七巷照片,古代建築與現代文明形成強烈對比

很慚愧,同樣作為福州人的我,對這些明代的福州籍名臣知之者少。除了檢討自己的學識之外,只能感慨時光的無情和世事的滄桑。也許用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詞來解釋是最為適當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位胸懷壯志的辛棄疾,與福州十分有緣,曾經兩度任職福州,擔任福建安撫使多年,留下了不少吟詠福州的詞作。

三、明清以來,福州最值得記取的名人,當數明之名相——葉向高,清之名臣——林則徐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患難見真情”,說的是真金還得火來煉,看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忠臣還是奸臣,是益友還是損友,在平時往往是很難看出來的,只有到了艱難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絕境,才能認清他的真實面目。

明之名相——葉向高和清之名臣——林則徐,就是在國家處於動亂或者轉折時期勇於擔當,經受住考驗的忠臣和英雄。

葉向高:兩任內閣首輔,多謀善斷,長於調劑

葉向高(1559-1627年),字進卿,號台山,福清人。明萬曆、天啟年間,葉向高兩度出任內閣首輔大臣。在任期間,屢諫朝政,盡心輔佐,善於決斷大事,為萬曆皇帝、天啟皇帝出謀劃策,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主持大敗倭寇、驅趕荷蘭入侵者,粉碎了他們霸佔臺灣的圖謀,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崇禎初年,葉向高被追贈為太師,諡號文忠。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葉向高塑像

向高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

贊曰:熹宗初,葉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內正人倚以為重,卒不能有所匡救。蓋政柄內移,非一日之積,勢固無如何也。

——《明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八

這是《明史》對葉向高的評價,我認為還是公正的。但是,葉向高由於在萬曆、天啟年間出任首輔,他的能力和操守似乎受到了很多非議和不公正對待。其實,葉向高的領導能力在明朝後期的大臣中是比較突出的,政治品格是比較過硬的,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明朝兩位比較特殊的、“非典型”的皇帝——萬曆帝、天啟帝,又處於明朝政治生態遭到破壞、黨爭激烈的特殊時期,即使是多謀善斷,長於調劑,卻上難以滿足皇帝的特殊需求,下無法抵抗閹黨、東林黨和同僚的攻擊擠壓,以致無法更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深孚眾望而起(兩起),屢書請辭而落(兩落)。

很多人認為,葉向高是東林黨的大佬,這應該是不準確的。個人認為,葉向高應該不屬於東林黨人,只是葉向高的很多政治主張與東林黨相近(比如在國本之爭中維護太子正統、陳弊礦稅等),而且在當時的特殊政治生態下,葉向高作為首輔,也只能團結和依靠聲勢浩大的東林黨大臣,否則無以對抗皇帝和魏忠賢的壓力。葉向高被點名為東林黨,起始於天啟年間王紹徽等撰寫的《東林點將錄》,更多的是魏忠賢的政治鬥爭需要。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林則徐塑像

林則徐(1785年—1850年),清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林則徐一生歷官十四省,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被譽為“六任封疆帥,千秋社稷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了震動世界、彪炳史冊的“虎門銷煙”,掀開了近現代炎黃子孫反抗外國殖民侵略波瀾壯闊的第一頁,樹立了國際禁毒史上的第一塊豐碑。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虎門銷煙紀念碑

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譯著,被譽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則徐在新疆主持興修水利,開挖“坎兒井”,至今仍為民造福,被頌稱為“林公渠”、“林公井”。

林則徐留下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名句,是其一生的寫照,至今仍在警醒、激勵後人。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林則徐塑像

四、明清以來,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湧現出了一大批福州名人,獨樹一幟,各領風騷

明清特別是近代以來,福州人才輩出,湧現出一大批在海內外影響巨大的名人。

【福州鑑真——隱元】 隱元禪師(1592年—1673年),日本黃檗宗開創者。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弘法,開創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黃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黃檗宗的信眾達數百萬人,建有黃檗分寺500餘座,形成了“黃檗文化”。

【船政之父——沈葆楨】 沈葆楨(1820年—1879年),清代洋務運動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提出“船政之根本,在於學堂”,他培養出的船政學堂精英,撐起了近代中國革新、自強的脊樑。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沈葆楨

【愛國僑領——黃乃裳】 黃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愛國僑領。曾參與公車上書、百日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1899年,黃乃裳毅然出南洋,率領福州移民開墾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詩巫,創辦“新福州”墾場,成為一代愛國僑領。

【譯林鼻祖——林紓】 林紓(1852年—1924年),近代中國翻譯界開山祖師。他與王壽昌合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是中國第一部翻譯小說。林紓一生譯作180多部,極大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西學泰斗——嚴復】 嚴復(1854年—1921年),近代中國西學第一人,系統地介紹、傳播西方政治學說和思想文化制度。嚴復翻譯英國哲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警醒國人奮發圖強。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嚴復塑像

【近代海軍將領——薩鎮冰 】薩鎮冰(1859—1952年),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先後擔任過清朝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薩鎮冰經歷了前清、民國與解放初期的各個歷史時期,是中國海軍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還有陳紹寬等一大批近代海軍將領。

【民主革命家——林森 】林森(1868—1943年),近代政治家。參加反割讓臺灣鬥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並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1932年起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41年12月9日以國家元首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

【維新志士——林旭 】林旭(1875—1898年),清末維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共和先驅——林覺民】 林覺民(1887年—1911年),《與妻書》作者,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林覺民與冰心故居

【化工鉅子——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國近代化工工業奠基人和世界制鹼權威。

【虎穴忠魂——吳石】 吳石(1894年—1950年),是中國共產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犧牲時公開身份為“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次長”。毛澤東主席曾題詩讚譽吳石將軍,寫下了“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的名篇。

【文化巨匠——鄭振鐸】 鄭振鐸(1898年—1958年),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湧現出的全才型巨匠。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擔任首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天文大家——張鈺哲】 張鈺哲(1902年—1986年),享譽國際的天文學家。張鈺哲在中國天文史上寫下許多“第一”。

【世紀老人——冰心】 冰心(1900年—1999年),被譽為與世紀同齡的文學大師。1923年,冰心發表了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寄小讀者》。其後,在她8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小桔燈》、《繁星》、《春水》、《空巢》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讀者的文學名篇。

【一代才女——林徽因】林徽因 (1904年—1955年),中國首位女性建築學家,也是現代著名詩人、作家,被胡適譽為“一代才女”。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林徽因

【茶學泰斗——張天福】張天福(1910年—2017年),中國著名茶學家、製茶和審評專家,近現代十大茶葉專家之一。中國茶業界普遍把張天福稱為:“茶學界泰斗”。長期致力於茶葉教育、生產、科研工作以及茶文化的倡導。享年108歲。

【黨內才子——鄧拓】 鄧拓(1912年—1966年),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圍棋宗師——吳清源】 吳清源(1914年—2014年),現代圍棋大師。少年時代的吳清源就被譽為“一代圍棋神童”。東渡日本後,吳清源與日本著名棋士木谷實開創了“新佈局”,被稱為圍棋現代佈局的奠基人。縱橫日本棋壇近20年難逢敵手,被尊為“昭和的棋聖”,開創了“吳清源時代”。

【仁心妙手——吳孟超】 吳孟超(1922年—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數學巨星——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1996年),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數論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證明了“1+2”,這項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明清以來,在福州這一片東南形勝之會上,人文薈萃,人才輩出

陳景潤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