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屠呦呦團隊放“大招”了!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以來,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為最有效、無併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藥。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瘧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階段性目標將難以實現。究其原因,除對瘧疾防治經費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預措施覆蓋不足等因素外,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產生抗藥性是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屠呦呦認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藥性”難題,就必須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機理。屠呦呦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繼剛說,青蒿素在人體內半衰期(藥物在生物體內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很短,僅1至2小時,而臨床推薦採用的青蒿素聯合療法療程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殺蟲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時。而現有的耐藥蟲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變生活週期或暫時進入休眠狀態,以規避敏感殺蟲期。同時,瘧原蟲對青蒿素聯合療法中的輔助藥物“抗瘧配方藥”也可產生明顯的抗藥性,使青蒿素聯合療法出現“失效”。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經過三年多科研攻堅,屠呦呦團隊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終獲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療效立竿見影。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近期刊載了屠呦呦團隊該項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藥性”治療應對方案,引發業內關注。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全球瘧疾防控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倡議主旨高度一致。”世衛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說,“截至目前,青蒿素聯合療法治癒的瘧疾病患已達數十億例。屠呦呦團隊開展的抗瘧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貢獻不可估量。”

“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

屠呦呦團隊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中醫療法不僅在中國廣泛應用,而且因有效治療而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希望中國科學家在青蒿素研究的國際舞臺上繼續發出更多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