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吉野裡歷史公園,日本最大的彌生時期遺蹟,也是全日本最大的環濠部落遺址。因為這裡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樣貌,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參觀。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吉野裡歷史公園坐落在脊振山南麓向佐賀平原延伸的廣闊丘陵上。從10年前,這裡作為公園向大眾開放了。這裡的遺蹟從發現開始還要向前追溯十幾年,昭和61年開始,這裡作為工業園區開始被正式調查,在2年後確認發現了外環壕溝和了望塔的痕跡。大規模的村落遺蹟被發現以後,被媒體看作是“邪馬臺國時期的國家”而備受矚目。

當時的發掘現場,地面上大大小小洞穴雖然很煞風景,但是正是這樣的環境激發著來賓的想象力,吸引著考古愛好者以及全國的公眾。備受關注的出土品,現在沉睡在展示室中。在這裡可以看到巨大的陶器、鐮刀等鐵製品、木質的農具、貝殼製作的裝飾品、絹織物等衣食住行相關的生活必需品,讓大家切身感受到古代高超的文化水準。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吉野裡歷史公園的創建目的是以傾聽彌生時代人的聲音為主題,通過保存日本悠久文化資產的吉野裡遺址,仿造當時的設施以及展示出土文物而創造出體驗彌生時代的氣氛,使此公園成為向日本以及世界發送信息的據點。

整個公園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區域:入口區、環濠部落區、古代原野區和正在修建中的古代森林區。

  • 入口區:以歷史公園為中心,擁有影像設備和飲食設施,主要包括小心劇場、多功能大廳、餐廳、商店、休息室、停車場等,這裡設施一應俱全,配套服務做得很好。
  • 環濠部落區:這個區域包括了高身份人居住的南內城以及舉行“國家”祭祀活動的北內城,區內的建築是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覆原修建而成的。以建築的形式,表現了當時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
  • 古代原野區:這個區域面積達到了20公頃,裡面設有10多種古代的遊戲,是進行各種娛樂活動的場所。
  • 古代森林區:這個區域目前還在修建當中,計劃建成既能保存綠色自然,又可以再現彌生時代的森林風景區域,可以進行各種學習和生活體驗。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吉野裡歷史公園的開發是相當成功的,它在保護遺址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強調了開發形式的多樣性,產品多樣性和遊客體驗的深入性。其蘊含著的文化氣息是開發建設的靈魂,正是這種文化底蘊和和特色,才讓它擁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入口處

在吉野裡歷史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座現代化的建築,這是歷史公園的中心。你可以通過內部的導遊室和迷你電影院提前瞭解公園內文物的概況和設施。同時這裡還有一個餐廳和紀念品銷售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吉野裡歷史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座現代化的建築,這是歷史公園的中心。你可以通過內部的導遊室和迷你電影院提前瞭解公園內文物的概況和設施。同時這裡還有一個餐廳和紀念品銷售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建築物的後面是一座通往西邊的“天之浮橋”,穿過它,就可以到達戰壕入口廣場。在戰壕入口這裡你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的資訊量!

首先壕溝、削尖木樁及圍牆等重重防衛,顯示這裡的居民不再像原始的繩文時代只需抵禦野獸,而是更強大,更聰明的外敵——人類。旗幟上繪有龍、蝙蝠等與源於漢文化的瑞獸圖騰,是因為這個時代已經與中原王朝開始交流,而大門上的鳥形木雕,則是人們將鳥視為散播作物種子、接引靈魂昇天的神明使者之表現。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環濠部落區這裡主要的景點有南內郭、北內郭、中央村落和北丘墳墓,這裡的遺址保留完好,是整個園區裡面最好玩的一個區域了,而我在這裡停留大約2個小時。

在參觀完入口處之後,我率先到達了南村區域,據說這裡是一般平民居住的村落。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復原的“高床式倉庫”及“豎穴式住居”。古人在地面挖掘地穴,中央挖出地爐,再架設樑柱,鋪上茅葺屋頂作為住宅。而收藏作物糧食,將建築架離地面的高床式倉庫則有防潮、防蟲鼠害的功能。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後來的日本人雖然不住在地穴裡了,但相信到訪過合掌村、美山町等傳統聚落的旅人都知道,像地爐以及茅葺屋頂等構造,直到今日都還被應用。而高床式倉庫更成為神社建築的樣式之一。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南內郭,據說這裡是統治階級層居住的區域。這裡由另一重圍牆及壕溝與平民村落隔開,且設有瞭望臺戒備,顯見社會階級的劃分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明顯。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西側則有倉庫群以及作為市場的大型建築,是聚集各地物資,進行交易或作為國家資源囤積的場所。考古學家曾經在這裡挖掘出中國新莽時代的錢幣、朝鮮的鐵器,以及來自新潟或琉球的飾物,可以確定當時的物資及文化交流已經遍佈日本島內以及亞洲大陸了。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參觀完南內郭之後,我來到了這裡的核心區域--中央村落,據說這裡是製造特殊物品的區域。這裡有用來釀酒、養蠶織布和製作祭器的房舍。 研究認為在這裡製作的東西是專用來進行祭祀的。而這些東西製造出來後,想必就是在“北內郭”使用了。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參觀完中央村落之後,我繼續向前走來到了北內郭。北內郭是吉野裡遺蹟的中樞,雙重壕溝和圍牆也顯示出這裡的重要性。遺蹟中最巨大的建築物“主祭殿”也是位於此處。這座樓高三層的“史前大廈”,專家判斷是統治者處理政事,以及祭司祭祀神靈之處。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這裡有一座外型類似倉庫的高床式建築,由於距離主祭殿不遠,且一樓圍成密閉空間,與倉庫有差異,據研判可能是具神聖身份的高級祭司住宅。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北內郭之外的地方就是墓地了,我在這裡看到了許多膠囊狀的陶製物體,它便是彌生時代的“甕棺”。據說當時的平民死後便是被放入到這種甕棺內進行土葬。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而當時的統治者則是另葬於長方形的巨大“墳丘墓”內。墳丘墓中除了有歷代王者的甕棺以外,還有銅劍及管玉等陪葬品。這種大型的墳丘也漸漸發展成古墳時代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巨大古墳,在這裡可以瞭解更多彌生時代人們的信仰和世界觀。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在北丘墳墓旁邊就是古代原野區了。在這裡我們可以體驗到敲銅鐸,觸摸土器等活動,當然能體驗的活動項目根據時期有所不同。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因為整座吉野裡歷史公園很大,從北墳丘墓這裡可以乘坐免費的接送巴士回到公園東口大門。而在歷史公園中心前面,還有吉野裡遺蹟的吉祥物Himika君在迎接著遊客。

在日本不叫日本的時代,就有人在此生活居住,距今已有2400多年

此外吉野裡歷史公園還會舉辦一些當季的活動。春天有熱氣球搭乘體驗,還會召開彌生之丘的集市。冬季召開的燈會“吉野裡光之響”更是有名的人氣活動。如果你十分的喜歡研究歷史,尤其是日本的歷史的話這裡一定會是你不可能錯過的景點。

遊玩小貼士:

1.交通方式:吉野裡歷史公園位於佐賀縣神琦郡吉野之裡町田手1843,大家可以在佐賀市乘坐電車到JR吉野裡公園下車,下來之後大家可以選擇步行 到達景區,也可以選擇租借自行車,騎車前往公園東門(停在東門停車場),然後走進去就可以了,價格約400日元一人。

2.優惠政策 :吉野裡歷史公園每年都會有特定幾天的免費入園日,日期大家可以在官網進行確認。在遊玩當天,在進門的旁邊有一個信息資訊臺,進去會後拿出護照給工作人員看,敲下印章之後,就可以進去參觀了。

3.營業時間:吉野裡歷史公園因為是一座歷史遺蹟,因此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來維護,因此只有在每年的4月-5月,6月到8月,9月到2月是開放的。此外,12月31日和1月的第3個週一週二是公休日,景區不營業。

4.價位:初中生以下是可以免費入園的,大人(15歲以上)需要460日元,老年人(65歲以上)需要200日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